《刘氏家谱节选》(《沧州谱牒序跋集》之黄骅部分)
(2019-12-19 15:10:05)刘氏家谱节选
士大夫有好言博雅,而不知其先人讳氏者。亦有好言缔结,而不知其族人名号者,若不解其博雅何在缔结安基也。我刘氏自前明永乐二年迁盐山之菜园镇,世为农桑,盍已五世失名矣。迨至曾祖中宪公,为戊子选拔第一,书香绵绵家声振振。至若莅汉中为左辅,则有名宦录;莅风翔为太守则有简言二册。处乡义气,居官忠直,此诚足以光前而裕后也。于归里之日家谱遂成,然一传再传之余已成之谱,不无残劂,将来恐多遗憾。已未夏月,叔祖期将公与从兄越庵、元善殚心竭虑修辑如新,乃善作唯恐不善,成也善始唯恐不善终也。缘为之踵事增修,支派务使之昭然,世代务使之了然,嫡庶务使之画然,继嗣务使之厘然。先人之讳字,考核必详;族人之名号,研求必至。虽世远年湮之候,天南地北之时,睹是谱也,不犹然聚首一堂也哉。
注:
刘为庚,字星辉。祖藉菜园村,旧城村人。乾隆三十年岁贡生,工篆隶。并参修《盐山县志》。
中宪公:指刘泽霖(1660年前后在世),清官员。字雨若,号甘露。盐山人,顺治五年拔贡生。以通判补陈州卫。升陕西汉中府同知,凤翔府知府。诰授中宪大夫。著作有《莅风简言》四卷。
重修刘氏家谱叙
自古族谱之修,皆所以承先而启后也。上以绍祖宗之渊源,下以开子孙之繁庶,所关诚匪浅鲜也。按刘氏于前明永乐二年自滦迁盐,迄今四百余年矣。瓜瓞绵绵,子孙绳绳,孰非先世之积德培育已至此哉?惟我曾祖中宪公奋志青灯,遂开刘氏书香之传。嗣后,解组归里,移居城内,虑宗派之久而失其序也,爰订家谱以遗来者。惜年远残缺,叙文无存。迨乾隆四年,叔祖期将公与从兄越庵、胞兄元善重加修辑,支分派别朗然可稽。然莫为之前虽美而弗彰,莫为之后虽盛而弗传,于今又四十年矣。生齿日益繁,支派日益分,使不有以厘定而增叙之,将来世代莫辨,名号重沓,有以侄名而同于叔,甚且以孙名而冒乎祖者,是则大可忧也。胞叔中峰公及从弟宿一、堂侄盛享、侄孙栎轩等,毅然有重修之志,而属序于予,予不敏,敢辞固陋。因即旧存公费一项作为膏火之资,爰集兄弟叔侄聚首一堂面相商榷,其散处于他乡者,则命人访于其家,式仍遵其旧,人则继以新,务使世代详明、宗派清晰。而一时之执笔济济者,俱各踊跃从事,不六日而遹厥成,书竣授之梓工,修辑成帙。后之览者,睹指而知归,溯流以穷源。其于承先启后之旨,庶有当与抑余更有望焉者。我刘氏忠厚传家已十六世,今虽家计非昔,而人心尚未尽漓,文风继前日振。倘有孝子贤孙,念前人缔造之艰,奋力攻苦刻意功名,用以慰先灵而光家乘焉,岂非所厚望也哉,是为叙。
时
乾隆四十三年岁次戊戌十二月中浣之吉十三世孙体临谨撰
自康熙戊申以迄今冬,凡百有十年,谱经三修,始获详明。大约数十年后即当增叙,任文学之责者引为己任,勿事推诿,是所望于后人者矣。体临又识。
新修刘氏家谱叙
家谱者,所以明支派联宗族也。刘氏之有谱旧矣。自我太高祖中宪公始为厘定,嗣后随时修辑。至乾隆戊戌,叔祖济川公复加订正,乃获详悉,且惓惓以属,望后人为意。顾数十年来未经增叙,恐有缺略之憾。吾父尝有志重修,诸事丛烦,未遑也。余生也晚,不及详知先世。然犹得亲见曾祖尝忆于族人聚会时,谈及某人出于某支,某支出于某门,从旁静听,油然有木本水源之思。迄今,俯仰前后四十年间,辈行之后,于余者又有三世。则夫生齿日繁,宗派日分,非详为叙次,乌识夫一本九族之谊哉。玉綍堂叔与兰亭、抑园从堂叔念及是意,因城西祖茔有所出公费一项足备开雕之资,用是公议重修。玉綍叔率从堂侄商彝,每支遍访,嘱余参订而叙之。余闻见浅隘,何足以与此。顾念叔祖属望之意,与吾父未竟之志,不敢推诿。爰悉心考校,酌定格式,与从堂兄东侣、从堂侄镇仪复相商榷,使堂弟华符、胞弟镜塘缮写谱稿,其宗派图则俾堂弟甄符、胞弟鸣宸排定之,合为一册,与胞弟谐云细加勘校,付诸剞劂。中间阙其不可知者,而叙其可知者。虽不敢遽言详备,而条分综贯晓然见,众支归七门,七门归一祖。庶于明支派、联宗族之义,其有合乎。而吾因宗派之既明,溯渊源之有自。我刘氏先世以来忠厚相传,迨中宪公丕振家声,德泽绵绵,至今永赖,固世世子孙所念当兹不忘者也。览斯谱者尚其笃似续之意,而兴敦睦之思也哉。
时
嘉庆二十五年岁次庚辰仲春谷旦十五世孙曾璇敬撰
注:
刘曾璇(1770--1844),清盐山人,今黄骅菜园村人。字毓源,号荫渠。乾隆五十七年(1792)举于乡。自幼颖悟好学,年13岁,通五经。年17,以古学冠阖郡。例选为定州学正,官泰安知县。引疾归故里,以著书自娱。卒年75岁。刘曾璇最初受“春秋”学于沧州刘鹤鸣,始知属辞比事之法。其后广搜精研,创为纲领,发为凡例。谓:《春秋》书法,要以比事见义,义有合上下文而见者,则属辞以联贯之。所著有《春秋书法比义》11卷,又有《易鉴补遗》2卷、《稽古录》、《随学录》、《莲窗书屋文集》、《莲窗书屋诗集》、《莲窗书屋赋集》若干卷。
续修刘氏族谱叙
我刘氏之有谱也,自十世太高高祖中宪公创始。修辑规模宏远,而叙文失存,嗣再修于堂太高祖期将公,三修于堂堂叔曾祖济川公,而体例略备。迨嘉庆季年,先大夫集议大修。因旧式而变通之,仿欧苏二谱纵横法编图排格,源本派支厘然详明。仍常以济川公属望后嗣续修之意,训勉余兄弟,维时心聆焉,志之弗敢忘。且夫谱乘之传,士君子所贵于续修者,固非以夸名。巨矜旧故侈累世之声华,张一身之凭藉也。尤非若博称繁引,牵连傅会,以饰族系,而炫末近也夫。惟源远者流长,子孙乃绵延繁庶,历数百余年后,仍可辑集而成编,又必书香世继,代有闻人胜笔削之任。始因时立义而叙次精详,抑又能守一二十世之余言绪论,敦笃亲睦,乃相与参订缵述,以共善其事。祖德留贻之浅深,人心习尚之淳浇,门祚家风之兴衰隆替,胥于是验符契焉。莫为之后虽盛弗传。重谱牒者,所由一修再修至于四五修而不已也。余风尘卅载闻见未详,何能轻言修纂。惟缅怀庭训,不敢推诿,爰因前式增辑而编次之。帙成,筹款授梓冀传永久,以仰副先人属望训勉之意。盖自初修以来谱凡五成矣。保世滋大,窃愿与我族众共励之。独是前次修谱,回思不过三四十年,与其事祗堂叔甄府公、胞叔镜塘公两三人在耳。胞兄景辛复远宦蜀中,俯仰今昔存亡离聚之故,感慨系之矣。镜塘公近又多病,凡往覆商榷及提絜董劝,甄符公实有力焉。时从堂叔丹林公、芗严公意皆相同,再从堂弟伟村与嫡堂弟芙裳共相校定。至于采访缮录,则族祖连村之劳亦不可泯也。是为叙。
时
咸丰六年岁次丙辰六月下浣之吉
十六世孙庆凯谨识
十七世孙溎炡、溎焴校字。
注:刘庆凯,字颛夫,祖藉才元。道光六年(公元1827年)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为一代名吏。有文才著述丰。刘溎炡、刘溎焴,庆凯子。
淳浇 [ chún jio ] :指风俗的淳厚与浇薄。
符契fú qì:相同、一致。
提挈tí qiè:主宰,支配
董劝:督导劝勉。
刘氏族谱序
盐山民族,来自明初永乐者十室而九。明代各族佚废佚兴。王忠肃后,则有霍氏及北中两赵氏为稍著。洎有清定鼎,登耗又益变矣。其最久而最盛者,高尔庄之赵氏、赵毛陶之孙氏、东关之刘氏盖其选也。大抵郡县所设,莫不有巨室名门为一方之弁冕。顾自识者论之,族望之至可矜宠者非科甲仕官(宦)之谓也。其或钜人长德,动关世运,抑或节义文学,警动后嗣,尚已。次则世守经训,代毓闻人,淑身善世,坊表乡邦,抑亦都人士所当矜式者也。刘氏自甘露公以循吏起家,厥后,繁衍盛昌,为一邑之冠。他族号人望者,不一二传辄见中替,独刘氏世敦儒素,连五六世而不坠箕裘者,各支数见不为鲜。刘氏固恩绂外家也,恒习闻外家故事,长老每言道咸以往,上迄康雍之间,来过东关衢巷者,惟闻比户弦诵之声,子弟恂恂然,矩矱宋贤望而可辨,此真所谓诗礼之家!彼专尚科名者,殆不足以语此也。今仙源、绎庵、博生诸舅氏念承先之不易,恐族众之数典而忘也,矻矻焉赓续旧谱,而属序于恩绂,班生有言曰:士食旧德之名氏,刘氏世习士业者也。三复斯谱,庶各兴起其敬宗绳武之思,亟亟以克振家学为务乎。此尤恩绂所睪然高望者也。
民国壬申孟夏愚甥贾恩绂拜手敬序
注:
登耗 [ dng hào ] :犹增减。
弁冕 [ biàn min ] :犹魁首。
矜宠 [ jn chng ] :犹宠爱。
钜人长德 [ jù rén cháng dé ] :指德高望重的人。
恂恂 xúnxún: 小心谨慎的样子
矩矱(j yu):规矩法度。
矻矻 (kk):辛勤劳作的样子;勤劳不懈貌。
班生:.指汉班固。
睪然 yì rán:高远貌。睪﹐通"皋"。
八修刘氏族谱叙
吾刘氏族谱曾于民国廿一年七修,迄今五十八载矣。世远年久,支系日繁,不再急于修辑,恐日后难以考据,有负先人数次缔造之艰,更违源远流长造福后人之举。今经十七世和范、立生,十八世清云、世恒,十九世照春、文泰,二十世维权、金德等人倡议续修。事经议定,遂即筹措派员分赴各支联系,同时关心族谊者共同努力,竭职尽责,认真查考,恐缮写我等不揣浅陋,在合族贤达之士大力协助下顺利就绪,历经二载竞已完成。如此以来既振家声于遐迩,又符先人之遗训。吾侪德薄才疏,今对光前裕后、敬宗绳武之宏业稍尽微忱,至于日后仍期赓续家乘,再接再励。是所望于后人而已矣。余等年迈,略陈数语,以志不忘云尔。
十八世孙福和十九世孙英海谨识
公元一九八九年岁次已巳二月上浣
注:《旧城菜园刘氏族谱》1989年修,旧城村刘学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