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家谱》序
〔民国〕 冯晓升
爰考冯氏,派出毕公。夫毕公,周文王之长子,封于冯地,故姓冯,是我冯为古圣贤之苗裔,姓氏非无自也。厥后散处于山西上党,世代读书,簪缨不替,人共称为上党冯焉。后又分支于金陵,累朝显达尤盛,如汉光武时冯异为大树将军,明太祖时冯胜称为宋国公,其最显然者也,岂非望族哉!至明永乐年间,奉命北迁及此,武垣诗经村是诚文雅之乡,可以永沐毛公风教,不弃诗书,历有年,所子子孙孙愈衍愈众,愈生愈繁,又有分处于角楼、周家庄、马家庄、北关、辛中驿、三十里铺等村,并有迁居于关东、京北不可胜数,若不及时修谱,人几不知此纷纷众皆一脉同源也。但所可虑者,由明及清,中经兵火两次,家谱失传,初来始祖杳不可追,只可仍遵乾隆年间所续之谱而添续之。其现有仍葬祖茔,
而莫辨何支者,亦只可缺焉。考惟自我三世祖讳禄以为始祖,次第续之,世生二世,二世生三世,三世生四世,五世又在上层生六世,生生不已,先长后次,以至千世,皆仿此四层轮转,木本水源昭然不爽。家谱既成,宗祠亦立,吾愿世世子孙,永存追远睦族之心,共守此周道亲亲之义,庶不失为古圣贤之苗裔也,上党冯或更可称为诗经村冯焉。
道光三十年岁次庚戌仲春,十一世孙晓升谨序。
注:冯晓升(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曙村,河北省河间市西诗经村人。附贡生,曾投军营效力,经巡访大臣庆大人保举,历山西府经历,补缺后以知县用,加五品衔。
录自田国福《河间序跋集》
《冯氏家谱》序
〔民国〕冯国璋
家谱之作,昉自龙门。其后,国有史,邑有志,家有谱,人有传。皆所以纪其本所缘始经历,昭示来兹,而不敢忘也。夫葛藟相庇,宗社无陨义也。吾冯氏系出周之毕公,其后封于冯,遂为姓。周以仁义开基,历年最久。则吾族自周至今,历秦、汉、唐、宋,以迄有明,绵延数千百年,以至于兹。其间保世滋大流传至各省者,不知凡几。自明嘉靖年间始,由南而北,由合而分,或仕或隐,经迁徙,遭兵燹,迨至今而始克光明昌大者,则皆由累代之閟蓄蕴结涵濡于仁义之所致也。然年湮代远,同居一地者,已不解支流之奚自;而散处四方者,更未识渊源之所由。将欲使族人皆晓然于支分派别之因,复兴起其木本水源之义,则家谱之重修顾不重哉!溯自乾隆十九年甲戌,诫庵公起而修之;至嘉庆十八年蔚天公接修;后至道光二十五年,曙村公复加修纂,至十二世而止,至今又阅数十寒暑矣!岁时既久,蕃息日增,国璋数十年来,从事于天津、山左、保定,勤劳王事,教育军旅,有志不遑,今年春始得于趋朝。退食之馀,旁稽远考,悉心核对,续修至十六世。并将前之遗者补之,误者正之,而后昭穆之,序根蒂之分,皆得厘然在目而无憾焉。诗曰:凡今之人,莫如我同姓。则此后之为子孙者,宜如何奋发,以承宗祀;如何亲亲,以敦睦谊。促家族进化之主义,长合群自治之智能,以寅绍我先人丕基于勿坠者,是又不得不有望于后之人也。是为序。
宣统元年仲夏四月吉日,十三世孙国璋谨序。
录自田国福《河间序跋集》
《冯氏家谱》序
〔民国〕 冯甘棠
家祠之建,所以妥先灵,家谱之修,所以睦宗族。夫所称为宗族者,其初则皆一本之亲,其后则繁衍椒聊支分派别,后世子孙或有等于籍谈,之忘祖者,此孝子仁孙所以建祠修谱,以维系敬宗尊祖之礼于无暨也。予冯氏世居河间诗经村,夙固有家祠,有族谱矣。惟是年淹代远,而前人所建之祠及所修之谱,因缵绪经理乏人,有不免凋残破败者,岂子孙之无良欤。推究其故,盖由祠中无恒产,无积财,苦于修葺之无力耳。予堂侄华符国璋有憾于是,乃自出重赀重修祠堂,纂修族谱,误者更之,遗者补之。又出银钱若干,买地若干,以备每年经费,为世代永远之计,特其负国家大任,祠谱之建修,不能自理也。故华符倡其事,予为助其成,所有现在及未来,凡关于宗祠中之管理事项,用人立法均待经营。此予所日夜筹维而不能自己者也。华符之举,兹事体大,予夙有志而未逮焉。
今得辅助其成,此则予心一大快事也。特天下事莫难于创始,尤莫难
于守成。自兹以往,所愿我宗人子孙,皆兢兢业业,常使我宗祠宗谱与天地、日月、山岳、河海以俱长,是则予心之切望者矣。
中华民国六年旧历孟春月,十二世孙甘棠因续修家谱竣事薰沐谨序。
录自田国福《河间序跋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