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贾氏族谱序》(《沧州谱牒序跋集》之南皮部分)
(2019-09-24 09:21:34)南皮贾氏族谱序
古圣贤立教明民严孝德于百行之首,然常人之情束于一时尚易。而经久鲜不渝求所以能致其孝思于无既者,则谱牒之功为尤伟。吾宗自知义公居兹邑,迄今历世十六,簮绂云兴,珥貂相望。而敦诗、娲民二公尤以硕德名学着闻于世,其流风余韵蔼然被于寰宇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独惜谱牒阙如。帆每用以为忧,客春于役元氏,供职余暇,因亟事修订,凡旬日而全帙造成。每值斗室枯坐,偶加展览,则十余世之列祖懿亲皆恍若坐,羹墙而接色笑孝悌敬慕之情,未尝不油然而动于中。因益叹夫谱牒之功所以惠嘉于人之子孙者实远且大,而修辑之不容或缓有如是也。至于是谱之成,终始谨逾十余日,又重以帆之翦陋不文,其中未协之处自问良多,尚望嗣世贤哲以匡其不逮云。
明宣德二年三月上浣 十六世孙湘帆谨识
注:
珥貂:插戴貂尾、 指贵官显宦。
敦诗:贾躭,字敦诗。唐朝宰相。
娲民:贾黄中,字娲民,北宋初名臣,曾任翰林学士、给事中、参知政事、秘书监等职。唐宰相贾耽八世孙,
于役: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
羹墙 [ gng qiáng ]:又作“见羹见墙”,后以“羹墙”为追念前辈或仰慕圣贤的意思。
(贾雪涛供稿 穆国联点注)
南皮贾氏重修族谱序
岁甲午秋,周自江南旋里,于是家乘之不修三百有一年矣。族父老责之曰:尔终岁涉历河山,为人作嫁,而吾家谱牒迄今尚未继修,如祖训何?周唯唯而退。因于是年设账里门,传经之暇,重加修辑。衰朽之躯赖祖宗默佑,竟不浃旬而告竣焉。编摩既竟,因喟然而叹曰:吾贾氏自始祖知义公以来历世数十,为年数百,而科名昌炽一邑鲜与伦比。天之所以厚于吾家者至矣。虽然盛极,而必反者,理之常也。试观自古衣冠之族,当其鼎盛之时,所以超越于吾家者何可胜数?而屈指不以子孙骄盈颠覆,其家声者盖寥寥不数遘焉。呜呼!家世盛衰兴废之际,顾不甚可畏与?周自念六十年来风尘鞅掌,一事无成,而比来益复衰修无似,所以丕振家声而承继先烈者,不得不有待于未来贤哲以竟其事。故于斯谱之成,谨志数言于此,用杜后裔怠荒之渐庶久,而知所警畏云。
大清顺治九年六月中浣
三十世孙梦周谨序
注:
设帐,是指设馆授徒,
里门:指称乡里。
鞅掌:事务繁忙的样子。
(贾雪涛供稿 穆国联点注)
贾氏族谱序
族谱者,尊祖敬宗之书也。有本纪,有世家,然而杂记帝王诸国之事系,究非一家之书。迨汉晋以后,家牒详于《七略》,家谱载于《世说》。族谱之书,其殆昉诸此乎?今士庶之家,类皆有谱,然或世代云遥,人丁逾众,源流之莫穷;或迁居异域,奔走他乡,支派之不别求一修再修至三五修不己者,往往难之。盖由祖宗之积累未深,而燕翼不能及于后嗣,抑由子孙之继述未善而谟烈不能丕承乎前人也。是则门户之盛衰,福祚之修短,悉于族谱验之矣。夫贾氏始祖世居南邑,历代以来建宗祠、设祭田,傧尔笾豆,肃肃雍雍,饮神福也。捧厥谷帛,泄泄融融,亲九族也。今有读其谱者,莫不喟然叹曰而谓贾氏有三代遗风焉。且其奕叶书香,子孙繁盛,远近亲疏,尊卑长幼,皆悉遵行时,祀之典报本返始之礼,即砥躬砺行。德成名立者亦代不乏人。诗云:“瓜瓞绵绵”,其谓此与?而乃谱之能庶几相传,永久不易,世泽绵长,家风振兴,百世不朽而流徽千古矣。
甲辰科举人山西孝义县知县张乃曾薰沐谨序
注:
七略:分为 六艺略, 诸子略, 诗赋略, 兵书略, 术数略, 方技略六部。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目录和第一部目录学著作。西汉
经学家、天文学家、 目录学家 刘歆在公元前6~前5年间编成,为政府新校本图书的总目录。
谟烈:谋略与功业。
丕承:很好地继承。旧谓帝王承天受命,常曰“丕承”。
傧尔笾豆:指摆上满桌的佳肴。【出处】诗经·小雅·常棣: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
泄泄融融:形容和乐舒畅
奕叶:累世,代代
流徽 [ liú hu ] :.流传的好名声。
(贾雪涛供稿 穆国联点注)
(贾氏)再重修族谱序
谱牒之作导源甚古,而其意法则至迁固诸表而始备。盖所以昭先世之烈而启后昆之思,功至伟而法至善也。吾贾氏之谱自湘帆公修后至梦周公而再修,届今又将近百年。儒等深惧,为日滋久,世系失征。乃商之同族,复谋为续修之举。以人事之多阻,握椠之不可以苟。盖凡两阅岁而始克蒇其事焉。昔苏明允作族谱而独详其所自出,复为谱引以张其说,后世作者每援为定例,儒等窃深非之。夫族谱之作所以昭先烈而启后昆也,析先烈而弗扬,蔑祖甚矣;持私意以启子孙,误后极矣;以斯为心如之何?其可以贻世而行远也。今吾谱上世二次所订,率皆据实载录,一扫苏氏之陋说。故儒等得所遵循而获免于罪戾,先世良模自堪守之无穷,特恐后之子孙有或溺于邪说而失斯义,爰于谱之首页严立之,以为后世法。
大清道光十年九月下浣
三十五世孙志儒、志源沐手谨序
注:
握椠:“握铅抱椠”拼为wò qin bào
qiàn,亦省作“握椠”、“握铅”。指皆书写用具。后遂以之为勤于写作、校勘的典故。借指写作。
蒇(蒇)chn : 完成,解决。
苏明允: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贾雪涛供稿 穆国联点注)
(贾氏)四修族谱序
盖闻考献征文国史为重,分支别派家乘为先。吾贾氏自始祖知义公卜居斯邑,积至今传四十一世矣。唐宋两朝代有闻人,以故称世家焉。而谱书之修则创始于十六世湘帆公,续修者为三十世梦周公。二次续修者为三十五世志儒、志源两公,考其时为道光壬午,迄今将近百年,人愈众支愈繁,踪迹相暌,情谊莫属,寿萱窃焉忧之。特以舌耕口织,日无暇晷
而又自惭谫陋,难任笔削,志虽殷而力未逮也。岁庚申年关后,族弟玉玺以续谱之事来城相商,寿萱闻之欣跃无似,深幸同志有人,遂急起而协助之。按支采访,逐户搜求,例仍其旧,人增以新,阅数月而告成。自此序齿有燕毛之庆,混珠无鱼目之嫌,葛藟永庇,瓜瓞长绵,吾贾氏祖宗在天之灵庶几少慰也乎。
民国九年夏历六月
三十九世孙寿萱谨识
注:
暌kuí : 隔离
暇晷 [xiá gu]:指空闲的时日
谫陋jin,lòu,意思是指浅薄。
笔削 [ b xu ]
:笔指记载,削指删改,古时在竹简、木简上写字,要删改需用刀刮去,后用作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
序齿:依年龄的长幼排定先后次序。
燕毛:古礼,祭毕宴饮时,按发色安排长幼的坐次。
(贾雪涛供稿 穆国联点注)
(贾氏)四修族谱序
尝闻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也。溯吾贾氏,自始祖知义公卜居南皮,迄于今已四十一世矣。自唐迄宋,簪缨代有,其间谱书之修已经数次,嗣因屡经兵燹,户口流离,曾拟续修,皆因畏难而止。虽至今又将近百年,此谱所以一再欲续而未成也,际此支繁派衍,村邑散居,倘不急起续修,势必至视同宗若秦越,遇本族如路人,言念及此惄焉如捣。岁庚申元宵节前,玉玺赴城与族兄寿萱磋商修谱之事,极表同情。遂招集族人共商此举,率皆闻声鼓舞,争以有事为荣。于是旁征博采,按支访求,阅数月而谱稿蒇事。付之剞劂,以昭永久,俾后世子孙览是谱者人人皆有敦宗睦族、守先启后之思,吾祖宗忠孝家风赖以不坠,是则余之所深望也夫。
民国九年夏历六月
注:
惄焉如捣nì yn rú
do,释义为忧思伤痛,心中像有东西撞击。形容忧伤思念,痛苦难忍。出自《诗经·小雅·小弁》。
(贾雪涛供稿 穆国联点注)
贾氏族谱序
家之与国为体虽异,而其致盛之原则必赖天人交资,而后乃能光远而滋大。自古豪华之家以科名贵显而煊赫于一时者何可胜数,独其先世既不能以盛德获厚于天,而其子孙又不能奋人力以承其后,故不旋踵而衰落系之。近今以天人交资而光远其家者,在吾邑贾氏为最着。考贾氏自唐之初叶至今垂千百年,历世数十,源长流铺,冠带相望,而粹学硕望者又相继振发于其间,代不乏人,其为以先世盛德获厚于天,信乎其无疑已。昔曾子固以家传请欧阳公,欧公疑其不征至为书,引史例以讽之。后曾文正公亦以关中侯据为疑。其是非虽不及与知,然使其图谱同条共贯、秩然以清如贾氏者又奚为疑?拟此无他。先世之获于天者虽厚,而其子孙荒怠不足继绍先业,谱牒或缺故也。谱如贾氏可谓天人交备者矣。往者贾氏子姓日繁,且经兵燹乱离,转徙靡定,是以富庶之家率各为谱牒,独尊其所自出而不相统属。寿萱、玉玺两表兄惄焉忧之,乃谋诸同族详加采缉、考证、讐校,寒暑靡间。又证诸他书,而去其旧例之不合者,阅数月始克告竣。余读而叹之,因思天下之事变嬗靡常,而无继鲜不败。今二君之不惮烦劳克成斯编,所以绍先而启后者,其意亦殆如是矣。故于其谱之成也,谨推阐其先世之盛,与夫今日编缉之艰,俾其后世子孙咸晓然于家世盛衰之无常,天人之不容或怠,竞相勉戒,守之无穷,则其他日家声之光远滋大,将不难计日而待,而与二君殷殷启裕后昆之意亦庶乎其不负也夫。
本邑劝学所长赵汝霖谨撰
注
旋踵:形容时间短暂。踵:脚跟。
系之:犹随之。
雠校(雠校)亦作“讐校”。 校勘。
曾子固,即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贾雪涛供稿 穆国联点注)
贰零壹四年“贾氏续谱”序
家乘犹国之有史,修撰谱书是吾祖流传的优良传统,历史不能隔断,血脉必当传承,知往方能识今,回顾昨天正是为了子孙后代。
南皮贾氏族谱,历经明清两朝继承性续修四次。第四次民国九年修撰距今已近百年,期间凤翔于一九九二年小续一次,共印谱书十八部。于十卜在红明组织下于二零零六年小续,西王辛庄在以强组织下于二零零九年小续,局限性。小续虽遗漏很多,但也为此第五次续修奠定下了基础。甲午岁首,国彦找我等兄弟及在南皮经商的儒林商议续修族谱,不谱而合,付庄族人国栋、国明通过南皮电视台倡议贾氏续谱,国栋、国明并来凤翔走访协商,联系于十卜红明、西王辛庄以强,所愿共识,遂集思广益,分工协作,明确以分支采访、逐户核实、实事求是的原则,形成继四次续谱后的一次大规模工程。史上几次修谱,南皮贾氏以知义公居南皮为始,但祖籍究竟在哪里?儒林不负众望,通过网络探讨通史广征博采,以史实为依据,朝孜夕孜、坚忍不拔,考证出知义公于公元六百七十年年前后由浮阳(现沧县旧州镇)迁居南皮,并追溯出始祖公明授册封贾国(在山西襄汾县),先祖谊受封西汉太傅,对中国古文化有卓越贡献,曾得到毛泽东赞许和许多历史名人首肯,每年九月初九日来自全国和侨居海外的贾氏子孙汇聚长沙谊公纪念馆祭拜先祖,寻根溯源,传承探讨和发展贾氏族谱文化。现族人分布很广,遍布南皮、泊头、沧州、廊坊、石家庄、山东等地,经过走访核实,绘制支分小册,后汇集成世系图,世袭考。鉴史知今,继往开来,我有幸参与九二年小续和本次续修,对我族几次修撰族谱的先祖心生敬意。十六世湘帆公在续谱告峻时感慨谱牒之功惠嘉于人之子孙者,实远且大而修辑之不易或缓有如是也。三十九世祖寿萱、玉玺二公在四次修谱定法遗训每三十年续修一次并以二十字联谱排辈分明吾后裔,修谱之意旨在告慰先人,激励后代,启迪后世。五次续修即将告峻,承先启后,光耀家族,泽被后世,不负家声之光远。
(贾雪涛供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