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学习理论
(2016-03-28 22:38:56)分类: 专业知识 |
实践一直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哲学角度上的实践含义广阔,有的学者认为“最广义的实践指人的社会活动或者人的一切活动”。在哲学领域中,实践的经典定义是“实践是人类有目的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教育学中的实践,指“教师和学生制定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活动”,但教育中的实践不能只是计划的活动,过于计划的实践就将偏离实践的本质。教育中的实践不能无视学生与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必须找到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结合点,这就是实践性学习。多数学者只是将实践性学习简单的理解为操作学习,即实践性学习只是简单的等同于动手实践、实际情境中的探究学习和实地考察等,并未对实践性学习进行明确的界定和深入的讨论。
约瑟夫.雷林认为实践与理论的分开导致学习脱离实践,实践性学习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知识和经验相统一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认为在工作场所和在教室一样,学习者能够有同样多的学习机会。他指出实践性学习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新型学习方式,并且这种学习方式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极具活力。
相关文件
2001 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2010 年教育部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表述了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教育,促进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强烈意愿,为我国中小学生实践性学习的开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含义:所谓实践性学习,是指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者通过融入实践活动中,扮演角色和融入关系而进行的知识经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这里的实践活动并不仅仅指学校依据教学要求开设的实践活动,也包括学习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践活动,另外,实践性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操作技能,书本知识,也包括各种隐性社会知识经验。然而现有的实践性学习理论仅仅从知识的运用和操作技能训练的角度在进行实践性学习理论方面的研究,这显然是不够的。
实践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个类别,第一类是通过观察他人而进行的学习,即观察学习,第二类是知识理论的运用和操作技能的训练等,第三类是通过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而进行的具有社会生存意义的隐性知识经验学习。
当前对实践性学习的界定大都与实践情境、实践活动密切相关。许多相关研究都对实践性学习进行相近的界定,即实践性学习就是实践情境或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学习,那么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在教学计划的实践情境中、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学习是否也是实践性学习呢?是否只要在实践情境和实践活动中我们都在进行实践性学习呢?实践性学习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应当如何进行界定呢?
实践性学习的界定不仅仅与实践情境、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也与学习者的参与,尤其是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密切相关。于实践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是实践性学习的根本属性,如果学习者不是在实际情境中和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学习,那么学习者只是通过接受间接经验而进行的学习,也就是从书本和课堂中学习间接的、显性的、不具备个人意义和个人价值的知识。因此,实践性学习的界定依据之一就是在实际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学习。
那么什么样的实际情境和实践活动才是实践性学习所要求的呢?所谓实践情境和实践活动,主要是指我们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甚至课堂、教室也可以是一种实践情境,重要的不是对实践情境的要求,而是学习者在情境中的融入,积极主动的思考学习,并内化吸收知识经验。之所以强调实践性学习是因为实践性学习本身就为学习者提供了可供融入的角色和环境,更切实际的知识经验,更有助于学习者生活和生存的知识经验。这是弥补理论性学习不足的必然要求。
实践性学习的特征:
1.
2.
3.
4.
实践性学习的功能
知识的深层掌握
实践性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识的个人意义和社会生存价值。通过实践性学习,学习者从理论知识出发构建符合自身的知识,并且这种知识对学习者更加牢固和灵活。
培养及实践能力
技能的学习总是与实践操作和练习分不开的,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总是作为操作者进行操作和练习,通过实践学习生成自己的技能和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环境相结合以解决现实问题。
隐性知识及个人经验
隐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体将隐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经验的过程,而由于隐性知识特性,对于隐性知识的学习我们不可能采取普通的学习方式,实践性学习为学习隐性知识提供了可能,从某种角度讲学徒制也是一种实践性学习,学徒制同样是学习者在实际情况下,通过扮演操作者,对某种活动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学习知识经验。
如何进行实践性学习
1.
学习的开放性是指学生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
学习的实践性强调学习本身的实践属性,也就是说,实践属性是学习的基本属性。“做中学”,从实践中学等学习理念也使得学习途径的实践性得以彰显。
2.
学生发展的综合性是指当前社会对学生培养要求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学
生的发展必须是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即综合能力的发展。
3.
学校具有一定局限性,实践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除了开发校园内课程资源外,也必须充分挖掘家庭和社会课程资源,例如,让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工作岗位和生活事宜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等。同时,在对社会课程资源开发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度依赖社会资源。
4.
从学习者自身的角度,促进学习者进行实践性学习,学习者自主主动融入角色和关系,进入实际生活中和实际社会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何文平.实践性学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