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幕墙三项性能试验检测依据

(2016-05-04 11:49:08)

3幕墙三项性能试验检测依据

3.1幕墙的抗风压变形性能试验检测方法依据GB/T15227-94《建筑幕墙风压变形性能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标准依据GB/T5225-94《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

3.2幕墙雨水渗透性能试验检测方法依据GB/T15228-94《建筑幕墙雨水渗透性能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标准依据GB/T5225-94《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

3.3幕墙空气渗透性能试验检测方法依据GB/T15226-94《建筑幕墙空气渗透性能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标准依据GB/T5225-94《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

4三性试验的具体方法

4.1试验设备:

    静压箱

    风速仪

    供压系统

    压力计

    位移计

    淋水装置

    水流量计

4.2空气渗透性能检测

  试件首先按设计要求安装于检测台上,安装完毕后须核查,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检测。

4.2.1预备加压:以250pa的压力对试件进行预备加压,持续时间为5min。然后使压力降为零,在试件挠度消除后开始进行检测。

4.2.2按下表所规定的各压力级依次加压,每级压力作用时间不少于10S,记录各级压力差作用下通过试件的空气渗透量测定值,并以100pa作用下的测定值作为q

4.2.3测定值整理方法:

标准状态[温度293K20℃);压力101.3Kpa(760mmHg);空气密度1.202kg/m3]下固定部分的空气渗透量q(m3/h)

 q=(293/101.3)×(q¢·P/T)×(1/4.65

  式中:P检测室气压值  Kpa

        T检测室空气温度值  K

4.2.4计算标准状态下,幕墙单位缝长的空气渗透量q0(m3/h·m)

以作为幕墙固定部分空气渗透性能的分级指标值

                          加压顺序表                      单位:Pa

加压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检测压力

10

20

30

50

70

100

150

100

70

50

30

20

10

4.3雨水渗漏性能检测

试件首先按设计要求安装于检测台上,安装完毕后须检查,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检测。

4.3.1预备加压:以250Pa的压力对试件进行预备加压,持续间为5min。然后使压力降为零,在试件挠度消除后开始进行检测。

4.3.2淋水:以4L/m2.min的水量对整个试件均匀地喷淋,直至检测完毕。水温应在8-25的范围内。

4.3.3加压:在淋水的同时,按规定的各压力级依次加压。每级压力的持续时间为10min,直到试件室内侧出现严重渗漏为止。加压形式分为稳定和波动两种。见表1和表2所示。波动范围为稳定压的3/5,波动周期为3s

 

                                                     单位:Pa

加压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稳定压

100

150

250

350

500

700

1000

1600

2500

                                                   单位:Pa

加压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波动压

上限值

100

150

250

350

500

700

1000

1600

2500

平均值

70

110

180

250

350

500

700

1100

1750

下限值

40

70

110

150

200

300

400

600

1000

4.3.4记录:记录渗漏时的压力差值、渗漏部位和渗漏状况。

4.3.5判断:以试件出现严重渗漏时所承受的压力差值作为雨水渗漏性能的判断基础。以该压力差的前一级压力差作为试件雨水渗漏性能的分级指标值。

4.4风压变形性能检测

试件首先按设计要求安装于检测台上,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核查,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检测。

4.4.1在试件所要求布置测点的位置上,安装好位移测量仪器械。测点规定为:受力杆件的中间测点布置在杆件的中点位置;两侧端点布置在杆件两端点的中点方向移10mm处。镶嵌部分的中心测点位置在两对角线交点位置上,两侧端点布置在镶嵌部分的长度方向两端向中点方向,距镶嵌边缘10mm处。

4.4.2预备加压

250Pa的压力加荷5min,作为预备加压,待泄平稳后,记录各测点的初始位移量。预备压力为P0

4.4.3变形检测

先进行正压检测,后进行负压检测。检测压力分级升降,每级升降压力不超过250Pa,每级压力作用时间不少于10S。压力升、降直到任一受力杆件挠度值达到L/360为止。记录每级压力差作用下的面法线位移量和达到L/360时之压力值P0

4.4.4反复受荷检测

波动压力持续时间不少于60S,波动次数不少于10次。记录尚未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以每级检测压力为波峰,波幅为二分之一压力值进行波动检测。每级的最大检测压力值P0

4.4.5安全检测

如反复受荷检测未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则进行安全检测,使检测压力升至P3,随后降至0,再降至-P3,然后升到0,升降压时间不少于1S,压力持续时间不少于3S,必要时可持续至10S。然后记录功能障碍,残余变形或损坏情况和部位。

4.4.6检测数值的整理方法

变形检测中求取受力杆件中间点的面法线挠度的方法,按下式计算:

  fmax=(b-b0)-[(a-a0) (c-c0)]/2

式中:a0b0c0各测点在预备加压后的稳定初始读数值,mm

      abc—为某级检测压力作用过程中的稳定读数值,mm

      fmax为中间测点的面法线挠度值,m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