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璧十议》之一:招人反感的罗严塔尔

(2014-10-23 20:59:09)
标签:

杂谈

【奥斯卡•冯•罗严塔尔在用兵家才能、指挥官力量方面是不容置疑的人物,部下也极为信赖他,但是,由于他性好渔色,又有冷笑的怪癖,所以有时候也会招来同事们的反感。】

如果你熟悉银英,而且对罗严塔尔有一定关注度,那么以上这句评论,看起来肯定不会陌生。如果数一数构成这位妖瞳元帅人格的要素,可以说出来“宁折不弯的骄傲”“独一无二的才华”“城府深沉”“阴郁放浪”之类的种种,基本可以组织出来一个读者对他的感性印象——罗严塔尔是个优秀,且有着耀眼个性的存在。

但是,开头这一段描述,所表达的却与这些截然不同。可以说,是最直接地将罗严塔尔性格当中的负面成分摆了出来。之所以称之为“负面”,是因为这部分故事向读者展现的、罗元帅的性格特点,并不像莱因哈特的孩子气,以及魔术师杨的“好吃懒做”一样,虽然是缺陷却给人以真实感。

皇帝和魔术师的缺点,因为是“出现在他们这样的杰出人物身上”,会令人产生怜惜或者“觉得很可爱”一类的感觉。但是罗严塔尔的这些“小问题”,虽然不能将之称为缺陷或短处,但是却确实地会有那么一瞬间,让读者真切地感到“同事们的反感”是有其道理的。

这一段评论,出自莱因哈特皇帝决心出兵占领费沙,而罗严塔尔被赋予率军佯攻伊谢尔伦的任务,这个事件当中。具体的背景,是罗严塔尔和同行的副司令官雷内肯普,就讨伐杨威利的方略产生分歧,从而引发了一段争论。

雷内肯普这个人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就是“出于私怨,在身为驻同盟事务官期间,对杨采取报复性对待,而间接酿成了蔷薇骑士暴乱,并导致自己身亡”这件事。但是总体来说,对这名将官的定位应该是:虽然气量有些偏狭,作风也嫌古板,但仍不失为一名老练的军人,也就是说,作为罗严塔尔之前被派往驻扎海尼森的人物,雷内肯普并不是负面人物,而且书中还提到,他是莱因哈特皇帝少年时代的长官,同时也比罗严塔尔年长。

作为“佯攻伊谢尔伦”这项任务之中,莱因哈特委派的司令官副手之一,雷内肯普和罗严塔尔之间并不是直属下级和上司,而应该是以“较为年长的同僚”这样身份出现的。但是对于罗严塔尔来说,他的才干和功绩使得他在军部当中“享有屹立不摇的声名”,也因此,他在雷内肯普面前,甚至在另一个副司令官、他更加信任的鲁兹面前也一样,都抱有压倒性的自信和自负。

这就是两人关系的基本模式。

然后,整件事情给大家的印象,如果用比较中性的形容,大概就是罗严塔尔是个生性清高,有野心和谋略的人物,但是将这种性格形容为凉薄尖刻、富于心计也未尝不可。

看一看两人在事件中的对话,可以了解到雷内肯普作为副手,对罗严塔尔的指挥官权限是充分尊重的,在初次感到“对方的话中含有毒刺”也只是感到委屈,但是最终使得这名军人有些心理失衡的,是下面这次争论,雷内肯普向罗严塔尔阐述了他对战局的看法之后,罗严塔尔含有讽刺意味地评价道:

“杨威利的常识和你的常识在界限的角度上似乎有些差距。如果他是你的话,大概就会这么想吧!”

对他的这种态度,田中评价道:就算再怎么掩饰也藏不住侮蔑之意,罗严塔尔干脆就直截了当地冷言相对。当然也正是这样,才最终使得雷内肯普怒火上升,幸而鲁兹出来调停两名同僚的争端,而这时罗严塔尔又展现出了他性格当中非常深沉的一面。

他立刻以非常稳重的态度道了歉:“我也说得太过分了,我道歉。不过,熟透的果实自然会掉下来,我想目前还不宜勉强行事……”

不过,这种歉意不是给雷内肯普的,而是针对“他的两名同僚”,也就是及时弥合了他可能给人留下的傲慢印象,但是,雷内肯普虽未见得就此对他抱怨恨,但是却被刺激起了强烈的争胜心,也就间接导致时候他败在引军撤退的魔术师手中,这一段公案才算了结。

但是,罗严塔尔对雷内肯普是否真的抱有真诚的善意,这个答案是否。在十三舰队撤离要塞的时候,雷内肯普挥军追击,作为副司令官和第一前线的战地指挥官,他这个举措并无越权的不当之嫌。当时罗严塔尔虽预见到他会在杨威利手中败北,但是妖瞳元帅却并没有去阻止的意思。对他的这种态度,参谋长贝根格伦在劝告他追击杨威利的必要性的同时,感性上“对司令官的过度自信感到恐惧”。

罗严塔尔察觉到了他的这种情绪,但是金银妖瞳并没有在这名阁僚面前掩饰他的本性。在雷内肯普败北的时候,贝根格伦曾经这样劝告罗严塔尔:

“可是,如果让杨威利自由行动,无异于放虎归山,他不就成为我们日后的心腹大患了吗?”

对于这个理所当然的诘问,罗严塔尔的回答是这样的:只要顺势取下伊谢尔伦即可。至于敌人,就算置其于不顾,杨早晚也会被迫和帝国军本队作战,对抗“病症”是帝国军全体的责任。我认为不光是我们的舰队有这种危险。

这个回答,可算是罗严塔尔“不是一个单纯的武人”最淋漓尽致的证据了。虽然田中不止一次强调过,罗严塔尔是一个有心机和政治手腕的人物,但是这样毫不掩饰地在幕僚面前袒露自己的私心,而且态度坦然,除了贝根格伦所说的自信得可怕,也实在找不到其他形容了。

此外,讨伐大贵族的战役之中,罗严塔尔也是出于别的谋划,而不是战略上的考量,而放弃了香陶星域。这倒并不是因为罗严塔尔没有争胜心,相反,他内心最深的骄傲“不屈膝于任何人之下”是其他僚友无法比拟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一些利己的手腕,在罗严塔尔眼里,绝对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

他的这种处事方式,让人联想到的是“费沙的黑狐”鲁宾斯基身上具有领袖气质的杰出一面,而与他的战友,譬如米达麦亚的正大光明,和奥贝斯坦的从不为己谋私利,截然不同。这或许是罗严塔尔“枭雄”气质的自然流露吧。实际上也正因如此,他受到同僚们的戒备,偶然“招致反感”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事件的结尾,贝根格伦“绿色的瞳子中不禁流露出畏惧的神色”。作为二线角色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他这种感情当然不是出于胆怯,而的的确确是感应到上司危险的人格,而做出的反应。当然,有趣的是,也正是这位出身于吉尔菲艾斯麾下、最终追随了与前上司截然不同的罗严塔尔的贝根格伦,在新领土叛乱事件中非常坚决地拒绝重归皇帝麾下,随罗严塔尔而死,给银英饭们留下了又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罗帅性格中这样尖锐薄情的特点,并不是偶然为之,而是近似常态。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形象比雷内肯普要更加正派的古斯塔夫.坎普,这位刚硬而具有男子气息的将官,除去因为太过急功近利,而在要塞之战中大失常态,最后也招致了自己的败亡之外,并没有其他值得诟病的人格缺陷,也正因如此,对他的阵亡,米达麦亚表达了当然的痛惜,且战败的直接受害者——坎普的副将缪拉,更是因主将的死而流露出激烈的同仇情绪。但是在事件中和米达麦亚处于同一位置的罗严塔尔,对坎普的死却毫无感觉。对此作者是这样描述的:

(罗严塔尔)应该说像是毫不在意的样子……(他认为)坎普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本来就应当失败。罗严塔尔认为没有任何值得同情的余地。

田中大神在塑造双璧的时候,有一个基调是“截然不同的二人”,的确,之所以罗严塔尔和米达麦亚两人,在书里书外能永远像作者期望的那样密不可分,是因为他们确实是像镜子一样,随时随地地互相映衬着,然而这种衬托又并不以牺牲任何一方为代价,他们的为人处事和性格特征,无不给人以“平分秋色”“难分轩轾”的微妙匹配感。

那么,反过来很能让我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是,米达麦亚在同僚之间,是如何立身的?他是一个受欢迎的人物吗?

这个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米达麦亚在银英小说里扮演的是一个“不起眼,但是无懈可击”的角色,这是我后面想说的话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