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陈亮传有感

(2022-03-13 19:15:06)

族谱里记载:我族陈同甫高中状元,消息传回永康陈氏族人欢欣相告,族谱里传杏里二字来自陈同甫高中状元 (感觉族谱里所记有点傍大款的味道),陈同甫个性是张扬的,在没有功名只是读书人时就不断上书朝廷(上书引朝廷注意他是人才,不乏迫切的求官之意,古时有些读书人求官是闷声不吭,在离京城不远处的某山,隐居下来搞得神神秘秘出名,而引起朝廷的注意是个人才,而得以重用),陈同甫是我陈氏族人历史上文采出众文人,然其人性不可能完美,其三番两次的入狱,应该是其人性的缺点,如果说皆是冤狱几无可能,大概率是本乡本土的后人对其过度的美化。试想除了那些横行乡邻的强人入狱频发外,世上又有几人一辈子能三番两次入狱。前两日读宋士大夫狎妓之风一文里面范仲淹陆游苏东坡皆好狎妓,这就是人性,人可以写道德文章教育别人,但作者本人并不一定能做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少年时语文课里读过岳阳楼记后就一直就十分崇拜范仲淹先生。陈同甫闭门造车的中兴论完美的理论文章,用之现实并不一定有用,邓公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疆记忆
后一篇:梅干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