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输血与血型》教案

(2014-01-09 07:53:08)

                 科目: 生物    教师: 柏杨     授课年级班级:  七年级     

                 课题: 输血与血型                    教学课时:1课时

前置知识(本节课所用到学过和需补充的知识):

                血 

1)血液成分       白细胞

                  红细胞

2)用血清鉴定血样(依据红细胞凝集现象)

 

参考资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

         《课程标准新教案》

参考网址:

教材分析(本节课课情分析: 《输血与血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四节内容。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血液、血管、血液循环的知识之后,向同学们介绍的有关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等知识。这一节虽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较少,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学生也很感兴趣,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血液对于人体来说很重要,只有维持血量的基本稳定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那么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量,输血原则和无偿献血就成为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本节内容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资源整合:

学情分析(包括班情差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听说过血型、输血等名词,但多数同学对血型的发现,输血原则,献血是否对身体有害等内容知之甚少。本段教学面对的是初一学生,他们对这些知识充满好奇,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很强烈,学习时热情高涨。因此课堂内容的引入很容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调动。但对于血型鉴定和输血原则较难理解,所以运用实验使学生容易接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理解:认同同型输血原则;并了解人体的血量。

能力:尝试“模拟”血型鉴定,增强动手能力;对实验结果汇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血型鉴定”的模拟活动,学会鉴定ABO血型,归纳出同型输血的原则;

2).通过“献爱心”巩固同型输血原则,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3).通过爱心人士的献血实例和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过程设计:

 

 

和输血有关的故事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兰德斯坦纳的贡献

车祸伤员的救助

新知的探究活动

 

 

活动一:血型的命名

活动二:血型的鉴定

活动三:输血的原则

活动四:献血的制度

 

                                                                        

 

鼓励无偿义务献血

合理节约用血


教师教学方法设计:讲授,讨论,提问,比较,总结

学生学习方法设计:合作探究,讨论比较

教学理念设计:

3、情感与价值目标

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激发学生认同无偿献血制度;

2).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献血实例以及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够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学习重点:说出ABO血型的种类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及突破方法:

1)说出ABO血型

突破策略:通过阅读血型的发现和讲解兰德斯坦纳血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ABO血型。 

2)安全输血原则:同型输血

突破策略:通过场景设置,实施模拟救助,使学生了解同型输血。

3)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

突破策略:通过flash公益广告及相关图片,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感

学习知识考点:血型分类,输血原则

学生易错点:血型如何分类,如何鉴定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漫画展示,模拟实验仪器

 

教师行为设计:                学生行为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汇报收集实例

2、阅读理解教材             2、认真阅读仔细分析整理记录

3、模拟实验                 3、积极参与,认真主动学习

4、组织分析讨论             4、总结血型分类、鉴定及输血原则的内容

师生双边交流设计:

1、活动一:血型的命名,通过讨论,填写表格一(见附件活动一)。熟知血型命名的原则。

2、活动二:血型的鉴定,模拟实验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明确实验原理,观看教师演示,分组合作完成探究。 填写表格二(见附件活动二)

3、活动三:输血的原则,组内讨论后,填写表格三(见附件活动三)。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思考、讨论。

4、活动四:献血的制度。观看演示,踊跃发言,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事例。思考、回答。

板书设计:一、血型的分类

1.   凝集原-----红细胞

2.   凝集素-----血浆

二、血型鉴定

依据血液凝集现象

三、输血原则

同型输血,异型少量

四、无偿献血

 

纠正学生作业易错点:

复习检查学习过知识点:

教学过程:                            修改与补充栏

导入新课:

  播放身边车祸的新闻引导学生认知输血是抢救危重斌人的一种特殊医疗措施。同时提出问题,哺乳动物血液组成成分一样的基础上,为什么输血前要进行验血,由此让学生了解血型的发现及ABO血型。

(通过幻灯片中的图片、文字显示发现过程。)

 (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使本节课一开始就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生物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

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

教学安排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和输血有关的故事》

(1)动物——动物

(2)动物——人

(3)人——人

回顾知识: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细胞和血浆

 

人和哺乳动物的血液成分比较类似。

思考: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为什么?

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资料,输血的成败取决于血型是否相符。

 

 

 

 

看图回想所学知识,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板书----血型

 

1.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ABO血型的人是谁?

2.  讲解兰德斯坦纳的故事。并介绍红细胞上携带的两种抗原(凝集原)和血清里含有的两种抗体(凝集素)。

3.  介绍血液中凝集原和凝集素的分布和种类,了解血型分类的方法。

4.  血型怎么区分

 

5.  补充RH血型的发现和分类。

 

 

 

 

根据图形,形象的理解和记忆A、B两种凝集原,和抗A、B两种凝集素。

 

 

 

 

 

血型的命名

通过讨论,填写表格一(见附件活动一)。

熟知血型命名的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分组进行实验,满足了儿童乐于体验的个性特征。

 

 

 

 

 

 

强化血液的重要性,及红细胞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凝集原。

 

通过问答,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究其问题的根本原因。

进一步提问:

1、不经过验血直接输血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展示图片,呈现细胞凝集)

2、红细胞凝集的危害?

及时评价、总结了解“凝集

 

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凝血导致的无法运输和血栓形成的恶果。

 

 

 

 

对比两个词语。便于理解记忆。

激发其求知欲,锻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在问答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避免输血时出现的危险,所以在输血前一定要对血型进行鉴定

 

 

 

 

如何鉴定血型

1、介绍实验的原理及其操作步骤,(鉴定血样);

2、创设情境进行小游戏:班上四位同学见义勇,为伤者进行血型鉴定,引入模拟实验;

 

温馨提示:

给出鉴定血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根据原理想办法检测。

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血型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血型的鉴定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明确实验原理,观看教师演示,分组合作完成探究。

  填写表格二(见附件活动二)

 

四位同学上台进行血样的血型鉴定。

(四组检验的是不同血型的血样)

 

 

结合学生实际,自然过渡到血型鉴定。

 

 

 

 

 

 

创设亲切、生动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

了解临床血型鉴定的方法,更进一步认识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形成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氛围。

 

清晰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更加了解鉴定血型的过程和现象。

此过程包含了发现并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的全过程。

 

巩固练习:你学会了吗?给表格检测赵、钱、孙、李的血型

组内讨论,完成练习

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血型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播放剪裁视频,讲述输血原则。

告知学生输血的原因和原理,让学生根据血液凝集的现象来分析输血时必须遵守的原则。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让学生推导出输血应遵循同型输血原则。

总结ABO血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对四种血型进行分析,对比每一种血型的输血关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思考、讨论。完成活动三(见附件三)。

 

 

 

尝试画图。

总结四个最:

最自私(AB)

最无私(O)

最可怜(O)

最幸运(AB)

培养学生交流、协作意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通过简图,让学生深刻认识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及时检验学生对血型与输血关系的掌握情况,巩固知识,深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板书:

输血原则:同型为主

 

 

 

了解输血原则,展示漫画。

提出问题

1)  哪些人群可以献血?

2)  献血量的控制

3)  献血会不会影响健康?

4)  献血有什么好处?

前三个问题学生抢答,最后一个问题全班集体回答。

 

 

讨论得出

1、健康成年人18-55周岁

2、血量

 

3、献血的常识

 

4、献血有利健康

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并能够迁移与应用所学的知识。

 

板书--无偿献血

 

 

 

 

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

引入无偿献血鼓励无偿献血

观看演示,踊跃发言,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事例。

思考、回答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将来等你长大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鼓励无偿献血。

为“6.14”世界献血日,设计一份宣传广告、漫画或倡议书,形式不限,旨在号召大家关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奉献一点爱心。

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及时评价,充分发挥鼓励性评价的积极效应,促进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拓展:

有三名病人,都需要通过输血进行治疗:       

第一位严重贫血,

第二位大面积烧伤, 

第三位是出血性疾病患者,

思考一下,怎样可以节约用血呢? --------成分输血技术

课堂回顾与点评(本节小结):

血型的发现:兰德斯坦纳1900年发现ABO血型

血量:占体重的7%--8%

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原则:同型输血,异型少量

在本节讲解的过程中逐层深入,环环相扣地提出问题,如(第一步:血型怎么区分;第二步:如何鉴定血型;第三步:怎样输血;第四步:献血小常识),将所有的重点和难点一一化解,化繁为简,让学生学起来非常的自然和容易。

课堂练习巩固与纠错:

自主导航(预习知识点概要) (可网上下载课件预习,可自设内容让学生预习,可选择教辅资料预习):

自主学习(预习知识点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正式作业、家庭作业):为向全社会宣传无偿献血,请设计漫画或板报或倡议书或宣传标语或会徽等。(延伸知识,付诸于行动。)

课堂反思与改进措施:

1、有效性提问与发扬:             无效性提问与改进:

血液怎样鉴定?                    这样的鉴定方法对吗?

2、有效性启发与发扬:             无效性启发与改进:

怎样对伤员进行输血救治?

展示爱心卡片

3、难点突破方法是否恰当?若不恰当,改进方法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