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2013-12-04 09:10:09)
分类: 理论学习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1.
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综合性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决定的。

    
 学生的生活世界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要素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由各种复杂关系的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的。
   
 在这些关系中,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或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是生活世界中最普遍的关系。
     
 学生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过程。因而,学生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从而综合实践活动便具有了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学科界限,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的综合性特点。


综合性要求:
    
 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综合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关系及其处理这些关系的已有经验,运用他们已由的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来展开。
    
 从内容上说,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的角度应为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生活、学生与自我关系的基本情境和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对离学生生活比较远的内容,不应做为课程的主题。
   
 主题的设计和实施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非形式上的整合。活动过程应追求内容与形式、过程与方法、外在的操作与内在的素养提高等教育价值的综合性和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完整的发展。

     2.自主性和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并完整的经历,要求学生在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主性和实践性要求:
      ★通过引导学生实践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实践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
     
 与各门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不是以掌握系统化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学科课程中,练习、操作,甚至实践,都难以真正超越特定的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课程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是为了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身。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

目标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 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
—— 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总目的
—— 针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差异,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

内容具有开放性:
——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随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尽管新课程标准规定信息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但对不同的地区、学校、班级和学生而言,其具体的活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 活动的具体主题是开放的。它因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环境,以及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的不同而不同。(这种开放性,是其它任何课程的内容所不具备的)
活动过程具有开放性:
   
 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课程资源、自身已有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课题实施中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方式,而调查、访问、考察、实验、制作、劳动、服务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基本的活动。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因人而异,并不强求学生固定地采取哪种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

     4.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主要指向是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觉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能力。
 ——
 活动过程生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
 活动过程生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
 活动过程生成学生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
(实践活动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不能以告诉的方式来传递的,它必须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和体验,才能不断地生成。这一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发挥的独特价值)


 ——
 活动过程使课程资源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自主生成活动的主题并确定。在活动过程中,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
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不断的生成。学生自主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并制定或生成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有时间安排、人员分工、活动方式等等)。
    
 (说明:对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5.
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
自主选取研究的课题
——
自主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和指导教师
——
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
(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符合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点。任何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知识体系的学科来的做法,都有损于其课程价值。

 (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