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绘本 |
四个读者,《三只小猪》
http://s10/small/003yOv7hgy6PRO1Iow959&690
来自英国童话故事《三只小猪》可谓大名鼎鼎, 与之相关的故事有多个版本。
去年,我曾尝试带五年级的学生对比阅读绘本《三只小猪》(美国学生课外阅读丛书)和《三小只猪的真实故事》,并指导换角度写作。孩子惊叹:“原来还可以这样讲故事!即使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当事人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便会有天壤之别”。
《三小只猪的真实故事》带给我的深思尚记忆犹新,而大卫.威斯纳的《三只小猪》又给我带来颠覆性的震撼。在同题绘本中,威斯纳的作品可谓是最具奇幻色彩,作者用他匪夷所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这个故事新的生命------书的前两页,似乎依然是那个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紧接着,作者就让我们随小猪们开启了不可思议的奇幻之旅,三只小猪它们从书中,从自己的故事中逃了出来,不仅到别的经典故事中游历一番,还把别的童话人物从各自的故事中带走,大家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给我及我身边的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感触,列举如下:
甲,同事曾哥,刚迈入五字头的资深帅哥,博览群书、爱好广泛的文艺中年,初次接触绘本。甲自言翻阅后不知所云,再细读随书配赠的解读手册,发现此书之精彩:“作者把传统故事推翻并重构,赋予这个故事新的生命”。甲坚持认为,此类书过于深奥,属小众艺术,如毕加索的画一般,常人尤其是儿童难以理解,需经专业点评方可领悟其妙处。
乙,本人,资深语文教师兼书虫,随女儿及学生共读绘本近六年。本人读完此书的感受是“震惊+钦佩+高度认同”。震惊钦佩于作者天马行空的奇特想象,出人意料的表述视角,故事居然可以这样讲!马上把此书列入“小学必读绘本书目”,决定要在下学期初读给六年级的学生们。转念一想,自己小时候看书或电视剧遇到人物面临危险,常恨不得自己化身为其中一员拯救弱者于水火,或幻想他(她)能从书或电视中跳脱出来,想必作者幼年听这个故事时也有此类想法吧。
丙,本人学生,六年级小书虫一个。从一年级起,和班级同学随乙读大量绘本。偶然看到乙携带此书,借阅后主动交流:一、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全书大意;二、这本书想象太奇特了,老师你是准备用这本书教育我们要打破常规思维吧(期末复习应试阶段,此君总想提炼主题);三、书中有三种画风,随小猪所游历的故事风格而变。
丁,本人女儿,一年级学生,读绘本的时间约等于年龄。以下是读书当天随手所记-------
女儿读完书问我:“妈妈,你知道三只小猪为什么会从书中走出来吗?”我一边开车,一边心不在焉地答:“怕狼吃掉,逃离危险喽。”
“不对!是因为它们总是呆在自己的故事里,太无聊了,所以想到别的地方散散步,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不同的风景。”她的答案令出乎我的意料。
临下车时,女儿举着书抖个不停:“三只小猪为什么不从我的手中跑出来呢?”我把问题抛回给她:“你说为什么?”她大笑起来:“因为是童话故事啊,是假的啦!”
四个读者,四种感受,恰恰是年幼的两位体验最为丰富。我想,除去孩子固有的想象丰富的因素,已有的阅读经验对阅读新文本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为人师或为人母,丰富孩子的阅读体验,开阔孩子的阅读视野,帮助孩子保留一点内心比较敏感的生活趣味,就和孩子一起读更多更好的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