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绘本 |
读到自己
----《小猫咪追月亮》随感
第一位读者是孩子爹。拿到书,我请他看看,意外地,没有拒绝,意外地,看得很投入,意外地,和我讲了读后的感受:“一个人在外面如何努力工作,折腾,最后要回归的还是家庭,还是家最温暖。”
晚上,我和女儿一起开始共读。读书的过程是快乐的,环衬部分的一个个密集的小月亮(或是牛奶)就让孩子很好奇:“这本书怎么没有彩色?怎么有这么多的小圆圈?”随着情节的发展,她一直在“咯咯咯”地笑,后来已经能和我同时读出“可怜的小猫咪”。结尾处,那只小猫咪喝完牛奶,安然舒适地伏卧着,天上的圆月与面前的牛奶盆相映成趣。我读:“幸运的小猫咪!”她却说:“不对,应该是幸福的小猫咪!”噢,我没读过英文原版,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作者的原意。但她的理解是有道理的啊!“妈妈,这是谁给它准备的牛奶?应该是它的主人吧!”小丫头刚领养了两只小虎皮鹦鹉,正在兴头上。
读完,她却说:“这本书以后我不读了。小猫咪好傻啊!明明是月亮,却当成是牛奶。月亮怎么能捉到呢!太傻了!”自从她读了小学,虽然只读了几个月,她就以大孩子自居,谈起幼儿园和过去玩的游戏,总是不屑一顾:“好幼稚!”
但我相信好书的魔力,总有一天,她还会再次亲近这本书的。所以,昨天晚上在车上我们又读了这本书,当读到“她只好回家了-----”,右边是六幅不同动态的画面组图,她一口气讲出来“它经过田野,穿过花园,跑上人行道”,并且得意地说:“妈妈,前面有讲是跑下人行道,回家当然是跑上人行道了!” 她又开始自问自答:“妈妈,这是谁给它准备的牛奶?应该是它的家人,是妈妈吧!”看来,爸爸出差的半个月里,妈妈的重要性她明显意识到了。
而我呢,第一遍读文字时,被简练准确的动词吸引住了。第一处:“她摔疼了鼻子,撞疼了耳朵,还拧疼了尾巴”,第二处:“于是小猫咪追了过去,跑下人行道,穿过花园,经过田野,来到池塘边。”“摔、撞、拧”,“追、跑、穿过、经过、来到”,各不相同,且不可替换。如果低年级孩子读了,写话练习时语言就会格外丰富呢!哈哈,纯粹是职业病啊!
再读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图文的呼应,大量的留白,黑白两色描绘出的小猫咪憨态可掬的形象,看着它一次次失败,又不断地去探索,一句话就浮现在脑中---- “要给孩子走弯路的权利”。只要能自由选择,就是幸福的,哪怕是一条曲折的路,对漫长的人生而言,那条弯路上的风景,也许更美。没有不跌倒就长大的孩子,在孩子跌倒时等他站起来,为他送上“那盆牛奶”-----继续行走的鼓励和信心。
但这一切,做起来真的很难,首先要从每一天的小事做起,从管住自己的嘴开始。今天早上,一家三口匆忙冲进电梯,爸爸忙不迭提醒女儿:“把鞋子提好!”我冲他皱皱眉头,却猛然想起,他出差的时间,我的催促更多更密集。
还好,这本书让我们都读到了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