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十)冼启明

标签:
国学杂谈 |
分类: 学问人生思考 |
问道悟希夷
冼启明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王弼注“载,犹处也;营魄即魂魄也;一,人之真也。”魂魄是心灵的东西,与精神一词近义,并有一定的联动性;但两者处不同层面,精神外溢于表,魂魄内敛于中。魂与魄一体两面,魂主动,魄主静。形神相依,载抱为一。“能无离乎?”可见能否做到两者须臾不离有一定难度。稍存杂念,动不守静,瞬即为二。随之神不守舍,意气用事。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专气”,指细密绵绵的元阳之气。有此专气,心不散乱,身体柔软;就能好象婴儿那样一团和气充盈体内。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洗清心灵的尘垢,反观内照。疵,瑕疵。无疵,没有瑕疵。功夫做足,便能切实提升了自己。
“爱民治国,能无知乎?”
“无知”,知通智。爱民,谁爱民?爱民,怎样爱?愛是心戴冠下连友情。老子认为圣人(国主)不用智巧,才使国安民爱。老子这一套是太古道术,文中的智有算计的意味,若然君王善于算计人,臣民也会对上对下以及对同伴相互算计,这样就会乱,没有爱。(有的版本,这句是“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后面有一句“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我是依照汉王弼的版本来研读的。)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阖通合,关闭的意思。雌,母体,引申沉静的躯体。何谓天门?这比较难解释,总不会是《西游记》的南天门。门是出入口,天门是自然的出入口。王弼注:“天门谓天下之所由从也。”“天门开阖,能为雌乎?”这一句可解作天门开合,还能如雌性母体那种保持生养功能么?其实天门即心扉,对于人体的小天地来说,天动地静。心乃动之源,体为静之表。开合由心,动于体内,血气流于全身,而人体仍安然处静。自然的变化总是悄然的、不知不觉的,看似没有变化,实际已在变化中。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能做到“无为”的人,才能“明白四达”。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生养万物,生不以为可拥有,付出了不以为可恃其功,万物成长不以为自己可去操控;这是道的精神透过具体事物,展现出来的德性。
老子这类文章是专写给君王或做领导的人看的,平民百姓读来读去都一头雾水。我们普通人,一般来说做好自己的本分已不错。但君主、当领导的,他们的道德修养和言行都会影响很多人。
道家的学问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修一身而天下治 。君主的心是天,身是天下。精神内守,心无杂念。自会元气柔顺流转,活力充满全身。没被尘垢遮蔽,就心清如镜。不以谋略用事,便得民爱而国不乱。心扉动,气进气出,生生不息。明白事理,就无为而无不为。得道明君的心是没有我的,他的我与天下万物同体。既与天下万物同体,没理由凌于驾天下万物之上。
老子原文太深奥了,用显浅的话说,但凡君主或当领导的人,都要注意做好自身的修养。心正,身不乱。得道之君(远古圣人)不搞事,一切都在自然的轨道运行,没有太多的政策、法令或纲领,也没有太多政府主导的大型建筑工程,让老百姓根据实际生存的需要作息。这样好象没做过些什么,但国家却得到很好的治理。我想,没有被写进历史的历史,是最好的历史,平安无事,不知不觉过了几多个百年、千年。有事即有乱,乱后得治的,汉朝初期的文景之治,也是一个例证。
程少明书品
玄
玄德,比较深层,并不彰显,但能体现道性。君主具有玄德,民爱国治,天下归心;常人具有玄德,一生平顺,长命百岁。
我认识这么一个老人,解放前曾是位记者、作家,做过国民党年代的广州日报编辑部主任,一生著述甚丰,先后写了四十多本书。建国初,有报界的地下党出来作证保他,故没被当作反动派镇压。反右斗争,虽被视作边缘人物,到后也没成右派。文革初因病入院留医,离开了工作岗位,避过了被揪斗的政治旋涡。后来落实政策,他又被政府请回有关部门编写文史资料。他叫梁俨然。已届期颐之年,还不停创作。每次拜访他,他都真诚劝勉我,要珍惜时光,写别人不写的东西。有几回我在微信看到梁老早年的文章被人拿用,不署原作者姓名,我讨厌这种行为。与梁老说起这事,他老人家只淡然一笑,说:“我写的文字,能让更多人看到是好事!”他完全没有追究剽窃者的意思,我也不好说些什么。
两年前梁俨然老先生已仙逝,享年105岁,我十分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