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札记

标签:
学习心得成长 |
分类: 德艺风华 |
学书札记
——对书法的一些认识和感悟
萧远荣
书法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殷墟有文献可考至今,三千多年来,先后出现了陶文、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行书、草书。历代名家辈出,自秦算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是李斯、钟繇、张芝、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李北海、孙过庭、苏东坡、米芾、文徵明、康有为等。当代的,我个人比较欣赏是沙孟海、秦咢生、连登、曾景充。
学习书法已有几十年,综合若干名家的高见和自己的实践经验,试整理有关书法书写的一些理论及个人感悟,与同道研讨。
今天已经进入电脑化年代,为什么还要学习书法?书法是汉文字书写的法度,文字书写可记录各种各样的事情,同时文字书写的本身又能折射出人的匠意和精神风采。汉文字书写之法度,简称书法;书法是艺术,书法艺术与电脑机械式打字不可相提并论。书之得法者,便成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从其形态说,当中有人的性格,有诗的情,画的意,音乐的旋律。因而不论现代科技怎样发达,仍然有人热心此道,并孜孜以求。
怎样才能学好书法呢?一般都以为要练习好入门的基本功。首先准备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接着要学会执笔,选帖,讲究坐姿,然后是怎样用笔、运腕、书写。书体,主流的意见倾向从楷书学起,也有主张从篆书学起。楷书形体方正,横平竖直,要写好也不容易。
学习楷书,人们比较推崇传统的永字八法,有认为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永字八法,包括点、横、竖、钩、挑、撇、短撇、捺八种笔画。
书法当中的笔法皆出于自然,并非胡乱编造的。有了学习永字八法的基础,再将八法延伸,逐步掌握笔法的变化;学了楷书,还可继续研习行书,草书乃至各种书体。
书法中有四法,笔法、字法、墨法、章法。
一、笔法
笔法指如何写好字的用笔功夫。常用笔法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方、圆,转、折,提、按、驻、行,徐、疾等方面。如能熟练运用以上笔法,便可驾驭柔毫,随心所欲,如孙过庭所说“智巧兼优,心手双畅”那样,写出有生命力的笔画线条。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写好线条,古人强调笔力。笔力是灵活运用毛笔,把书写的势显现出来,当中有起笔、行笔、收笔的技巧,这些技巧又与执笔,运腕与点画的形态、笔势的速度密切相关。自古以来书法都强调中锋用笔,所谓“笔力令笔心在点画中行”。汉代蔡邕说:“藏头护尾,力在字中”。晋卫夫人说:“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笔画的精到和细腻,有自身的质感,并能表达人的情绪和个性。
二、字法
字法是字的结构,字的写法中有笔划安排,有字的造型、变化和意境。我们汉字的造字有一定规律,不能喜欢怎样写就怎样写。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有不同的写法,俱以前贤之法度为后学津梁。
孙过庭的《书谱》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一般来说,初学写字的人,首先不写错字,其次,要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写,还须注意笔顺和局部的笔划与字整体的关系。历代书家早已总结出多种字法,但做起来,静态如篆、隶、楷的书体与动态的行草书很不一样。静态的篆、隶、楷书体好写一些,动态的行草书要依势赋形,一字处理不当,会影响行气及整篇的章法。
三、墨法
墨法是手执毛笔写字的用墨方法,用墨方法非常复杂,很多人都知道墨分五
初学者应学会如何把墨汁调匀以保持墨的匀定,到了寻求突破的阶段,就须研究墨的变化。尽力做到该浓则浓,该淡则淡;该枯则枯,该润则润,该焦则焦。
1、浓墨恰到好处见精神,浓之不当会滞笔。
2、淡墨须醮墨再醮水,淡现清澈空灵。
3、枯墨易出飞白,增加层次感。
4、润墨不浓不淡,写出的字清秀俊媚。
5、焦墨得法者,就会显得骨力外拓。
还有知白守黑,虚实相生的问题。一张白纸,用笔、用墨的效果怎样,有没有气韵、神采?都是在虚空中显现出来的。
浓、淡、枯、润、焦、留空,没有好坏之别,只有用得恰当不恰当。唐孙过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也点出了用墨的关键处。实践中,醮墨深浅,行笔的速度也会产生墨的变化……总而言之,润可取姸,燥可取险;润燥互渗,险才能出气势,润才能托出风韵。
四、章法
章法是作品的布局之法,无论书写的篇幅长短大小,形态怎样,都应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既要注意字与字、行与行以及通篇的相互关系,还须考虑到正文、题款、用印等的相互配合。若以更高一些的艺术去要求,应在不失法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显出字里行间的力度、节奏和气韵的美感。
一张作品怎样写,预早做些设计。算一下字数,纸的大小,考虑预留的空间和上下款的安排。字该大莫小,该小莫大,开合聚散都要顺自然之势。写作品,清楚、匀衡、合理、易认,看得舒服,是最起码的要求。
书法作品的结构形式,先要有序,有序有行、列。行与列有可变性,这就须讲究协调。自古有多种多样的布局方法,列举一些基本样式。
1、行列双守法:通篇竖成行,横成列,很严整,像阅兵式的方阵,给人一种整齐美的感受。
2、守行散列法:是竖成行、横无列的布局形式。守行注意行气的贯通,并整齐而有变化。这法适合各种书体,行、草书尤为多用。
3、行距宽松法:这种布局不在乎行与列,字距与行距流溢疏朗的情调,字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有序的铺陈,显得幽雅宁静。
4、竖格直布法:是一条条垂直的线将宣纸分成若干等份,给书写者指定了落墨的规范——竖行顺排。这种格式写小楷、行草都适合。
5、方格执中法:在宣纸打上等份的纵横线,分成规整的方格。框架里写字行文,强调守中。守中一是格心定位,二是字在格中恰当位置。
6、行距密集法:行列间距紧凑,所有字首尾相衔,左右并肩。这种章法用得最妙是颜真卿,他内敛的字,由笔起到篇终都没有拥挤感。
7、乱石铺街法:是郑板桥独创的章法,表面横竖无列无行,实际上每字写下,都引领着续写的字,前后相依,左右互补,契合自然。
8、破行出格法:不受格线约束,随心所欲地凌驾于框格之上,在有限制的纸上谋求最大的自由。这种形式的作品多为手扎、稿本之类。
不同款式的书法作品,有不同的章法要求。以下举几个实例,来作一些具体的探索。
中堂
中堂是一种古老的的作品样式,多悬挂在大厅之中,可以是竖式的书或画。由于其篇幅宽大,采用宣纸的尺寸,有三尺、四尺、六尺等。常态上,主人对内容的选择都十分讲究。
书体,楷书庄重、行草流丽、篆隶古雅,皆可因境而选。至于体势开合、墨的枯润都归书者主宰。主题、落款、用印、题跋,整个篇幅都协调好,才不失上乘之作。
(萧远荣书写惠能偈语之中堂)
对联
对联工整、对称,以书法的艺术来表达其文学内涵,能显现出大方、高雅的情调。对联的字数不等,常见的有“四言对、五言对、七言对”为多。
对联的应用极为广泛的,它以简洁的艺术形式光照于生活的多方面。如建筑落成、乔迁、升官、婚事、寿诞,以及一年一度的春联。
除春联外,正联左右多有款识、题跋、印章的应用。它丰富着对联外在形式感、层次感。
(萧远荣书写冼启明撰之对联)
条幅
条幅又叫条屏,一般情况下,条幅是中堂的一半,其款识与中堂也基本一样,只是它的气势比中堂更为奔放、更为修长。条幅像中堂一样,也是用来悬挂的,可以让更多的人来欣赏。
条幅的写法十分灵活,可用各种字体,可书写长歌短赋、诗文警句等内容。字数的多少没有限定,其风格以清逸为上。一幅上乘的作品亦牵涉到落款和用印的恰当。
(萧远荣书写)
横披
横披也叫横幅。文字极为简洁,多是二、三字或四、五字。因而书写需以擘窠书为之,布局要求严整。落款用字宜简,写得庄雅、秀逸为好。
横披的题款、用印都在正文之尾,字略小,常与印为称。篆隶书正文,款字宜用行或楷;楷书正文,行书为佳。
(萧远荣书写“艺海藏珍”之横披)
扇面
书写扇面是书法活动中的友谊往来,不仅可以加深友情,还能提高书艺的创作兴味。
书写的天地就在这个半圆形中展开,通常逢单行顺行写,逢双行则写一、二字或三字,有意将下半行空出。如此排列行式,能收到错落美观的效果。扇面的形制应文雅精妙,用印要小巧。
(萧远荣书写之扇面)
小结:学习书法,从练习一笔一划开始。要写成字,便需了解字的结构;若写成句子、写成篇章,就有必要研究墨的变化、气韵流动的学问。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的划分,只是为了讲解的方便。其实此四法时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作品怎样才能写得好?用功学习是一方面,天资悟性更为重要。用功学习主要表现在临帖,多写多练,不断的思考、揣摸,总结经验。天资悟性则同选择有关,学哪种书体适合自己,师法哪个名家比较对应自己的实际,用哪种学习方法会使自己的水平迅速提高。再有就是写字以外的功夫,多读书,增加综合的学识,或静观参道。先天不足,千方百计后天补救。
(萧远荣书写冼启明《望江南》词二首)
2020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