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谈萝岗张之洞的诗碑

(2018-11-04 08:49:57)
标签:

德艺情缘

文化

杂谈

试谈萝岗张之洞的诗碑

 

我不止一次到萝岗,萝岗的山水梅林以及书院总令人流连忘返。20141月初,《德艺缘》成立有半年,会长萧远荣提议到萝岗看梅花,艺友苏格硕的夫人是萝岗人,他是萝岗的女婿,自愿充当向导,我等一行就随他到了“香雪公园”。

萝岗的“香雪公园”梅林一片片,白梅盛放,清雅脱俗。同伴拍照题诗。我先前并未在意梅花,可能久在江湖混,终日为生计奔忙,内里缺少清高。到现在两餐饭不成问题,又重勤学事,始对梅花有些感觉。人说梅花凌寒傲雪,萝岗的梅花处亚热带气候,虽无雪可傲;仍是挺迎寒流,散发着自有的清香。

苏格硕老师带着我们游玩梅林,参观玉岩书院。在萝峰塔侧的一个平台,四看本是景色如图,东南面竟有高速桥路线网交错,很不自然。闻人说事:某市长站在这,望着前方的高架路桥惋叹,“真是大煞风景也!”旁边的秘书伸头向市长耳朵低声说话,市长有点尴尬地离开,原来这些工程都是他刚上任时批建的。

玉岩书院、萝峰寺内外有许多文化遗迹,苏格硕老师如数家珍地介绍这里的人文历史,诸多牌匾、壁联、灰雕、木刻,以及一段段名人的故事,由于我对此处很陌生,听之虽多,未能消化,也记不住。惟对是处一个诗碑感兴趣,碑诗古朴,有唐孟浩然写的田园农家气味,疑是当地某官员告老还乡后的遣闲之作。遗憾的是我们对碑中的字都不完全看懂,也没搞清作者是谁。之后两次来萝岗看梅,想再看诗碑,书院、寺塔都封闭维修。去年随《百花园笔会》来这采风,有幸认识钟氏宗亲会的秘书长钟民宪先生,才得以重探胜境。钟民宪先生向我等讲述了许多钟家与书院、寺塔、梅林的故事。为此,我写了《萝峰山下有梅林》的文章,谈访梅、访玉岩书院的感受。篇成,心中有未了的事,我一直惦记着那个诗碑,只是还未读通其文,故没提及。钟民宪先生知我意,便从微信将拍摄诗碑的图片发给我,并帮助我校正所译的活字。为进一步搞清诗意,今年的1031日,我与李景超、梁广汉、梁正刚几位文友再访萝岗,实地体会作者当年笔下的情与景。

试谈萝岗张之洞的诗碑

据说这诗碑是晚清名臣张之洞游萝岗时留下作品,后人将之用云石刻成字碑,立在玉岩书院东侧的“山高水长”亭内供游人观赏。

张之洞,清朝的大官,被时人誉为洋务派的领袖人物,曾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中法战争时,建有武功,同时他在兴办文事方面亦有不少贡献。张之洞是读书出身的,在仕林中亦颇有影响力。张大人的诗风坦荡,不矫揉造作。他这首写萝岗的诗,古香古色,又不乏情味。

 

涨海雪不到,腊花红如春。深崦闭香雪,别有桃源津。

一白被层巘,杂树不乱群。种梅如种桑,衣食山中人。

红萼不结实,嫣媚奚足珍。量谷数珍珠,岂以斗斛论。

旧看花塞户,已指谷满囷。缟袂悬圃霍,冰肌藐姑神。

万壑吐晴雾,溪井皆芬薰;入山心目醉,蓝舆忘苦辛。

行人折且齅,玉英踏作尘。盘石拂题字,甘泉逮张陈。

年年花照月,定招诗老魂。罗浮穷道士,枯朽难比伦。

此地隐逋客,何必西湖滨。南海多水乡,番禺多山村。

水乡易致富,山村常患贫。不信桑园户,乐胜萝岗民。

试谈萝岗张之洞的诗碑

这是一首古风体的诗,讲述萝岗的风貌人情。起四句说萝岗大概情形,“涨海 是南海的古称,指广州附近区域。“涨海雪不到,腊花红如春。深崦闭香雪,别有桃源津。”萝岗这地方没有下雪的时候,腊月寒冬仍红花灿灿,犹在春天里。山里堵围着如雪白的香梅,竟像另一个桃花源。

接着层层表述萝岗的实况。“一白被层巘,杂树不乱群。种梅如种桑,衣食山中人。”一片白色的梅林笼罩高低层叠的山丘,各种各样的树,各有分处,井井有条。种梅如种桑,这都是山中人的衣食呀。“红萼不结实,嫣媚奚足珍。量谷数珍珠,岂以斗斛论。”红花不结果实,任其怎样美丽动人,值得山民珍重么?其价值能兑换成谷物甚少,放在量器,像数珍珠似的,又怎可用斗斛来论其分量呢?“旧看花塞户,已指谷满囷。缟袂悬圃霍,冰肌藐姑神。”(但对于种植有经济效益的梅树来说就不一样)以往见到花多到塞门户,就有人指着存粮的地方说,今年的谷物满仓了。白色的梅花高出围栏,仿佛冰肌藐姑神。“藐姑神”典出《庄子·逍遥游》:“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作者笔锋一转,谈走进山里的所观所感。“万壑吐晴雾,溪井皆芬薰;入山心目醉,蓝舆忘苦辛。”众多山壑吐出晴雾,溪井都散发着草木的香气。初入山中,心目照见的是令人陶醉的画面,坐着竹轿过来,虽有颠簸,却不知不觉忘记了困倦。“行人折且齅,玉英踏作尘。盘石拂题字,甘泉逮张陈。”经此处的人见梅花香美而嗅于鼻,落地的梅花又让人踩踏成泥尘。大石上有擦磨后题写的文字,题字的有甘泉(湛若水)及张(南山)陈(兰甫)。

到后作者发出议论。“年年花照月,定招诗老魂。罗浮穷道士,枯朽难比伦。”每年到了梅花开、与月亮相映交辉时,定然使诗家中的高人迷醉。罗浮山的穷道士呀,你们那里的败木残枝,又怎可与相提并论呢!“此地隐逋客,何必西湖滨。南海多水乡,番禺多山村水乡易致富,山村常患贫。不信桑园户,乐胜萝岗民。”这里有隐逸之士,不一定西湖边才有这类人。南海的地面多水乡,番禺的地面多山村。水乡容易致富,山村经常为贫穷所困扰。我就不信种桑养蚕的人家,会高兴地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萝岗百姓过得还要富足。

全诗一共180个字,所显现的精神是“务实”两个字。诗中的大意:萝岗四秀如春,风景秀美。人自然生息,以种梅为生计,不花巧,以勤劳换取成果。其性真朴,其情高洁。外来者观此,大多倾倒其形胜。诚然此亦修炼养气之善地,但长期在这生活,未必如君意。一般说,山区路有阻,水乡多通途。萝岗之山民种梅,尔赏其花,他取其实,日子过得并不比水乡的人差。

诗写的事不惊人,并言语平易。可贵是笔直而气,且其意入情入理。人说诗讲究赋比兴,看似赋易,殊不知赋善者必须有深厚的功力,字词运用准确,画者用笔墨写线条,诗者以简练的文字塑造形象。一般来说,精妙的陈述,内里也常常带有比兴。

张之洞笔下的萝岗,野朴清灵。我们现代的人们,有厌倦尘俗,要逃离繁嚣、逃离拥挤、逃离种种不合心绪的束缚,再也难寻如斯乐境。现今的萝岗,尽管尚有些淳朴的民风,却早被周边现代化的工厂、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包围。虽然还有不少梅林,花季来趁热闹的人都是如海涛涌至,而购梅者稀,也不听说这里有什么隐修之人。

 20181031写于寿春园


试谈萝岗张之洞的诗碑
言泊远 对你的博文发表评论:
2018-11-04 15:48:21 [取消回复] [删除] 

张公留墨迹,络绎客观瞻。
清雅梅花俏,讴歌一段缘。

七绝·读冼老师《试谈萝岗张之洞的诗碑》

腊洲渡

何日南皮鹿步来,将诗与雪一时裁。

木轿去后山碑蚀,垄上梅花岁岁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