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王萌萌)

(2014-11-20 08:01:56)
标签:

教育

分类: 他山之石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高中新课程提倡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习方法,体验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遵循高中新课程理念,在设计上突出“知识问题系列化,问题情境生成化,解决问题自主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处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里的《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最后一课时。本节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且此部分内容与与科研、生产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前面对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三大平衡理论的探讨,再来学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即沉淀溶解平衡),学生会较轻松的掌握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并完成平衡理论体系的完整建构。

(三)学生情况分析

1. 认知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理科学生,学生已经具有溶解度、离子反应的知识基础和动态平衡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心理特征: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对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充满期待。

(四)创新之处

1. 创设情景的全程性

以生产实际中铜矿污水如何达标处理为素材主线,从中挖掘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2.在思维冲突中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完成本节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一直在优化铜矿污水处理的实验方案,知识一直在学生思维冲突中形成,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应用知识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3. 使用教材的灵活性

    教材中对于该节重点---沉淀的转化,采取的是传统的验证式的呈现方式,若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来讲,会使得学生的体验不深,主动性不够;为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先提出生产中如何处理铜矿污水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老师引导补充,并通过分组实验,最终分析归纳出沉淀的生成原则和沉淀的转化原理。学生通过应用沉淀溶解平衡理论,体会到沉淀反应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 突出化学与生活的相关性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再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回归到生活应用是本节课的亮点。由于有了生产场景作支撑,知识的出现不显突兀,知识的学习不显枯燥,知识的应用更加自然。学习不再是以知识为主体的“为了学而学”,而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为了用而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生活因化学而精彩,化学在生活中闪光”的理解。

(五)教学目标设计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Ksp计算难溶物Cu2+离子的浓度

2)选择合理的试剂进行沉淀生成和沉淀的转化

3)用沉淀溶解平衡理论解释沉淀的转化

4)了解沉淀转化的规律并能够用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对相关实验的现象、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加入碱的种类和加入硫化物种类的讨论,建立低成本的意识。

2)通过对Cu2+是否达标的计算,了解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方法,体会理论计算的重要性。

3)通过用硫化物处理铜矿污水,体会选择合适的试剂、控制反应条件对研究沉淀的生成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工艺中的最佳方法是不产生二次污染。

4)通过优化铜矿污水处理的实验方案的实例,体会理论指导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5)通过对课堂中呈现各种表格的分析,体会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铜矿污染事件,学会正确看待化工生产中的污染问题。

2通过解决如何处理铜矿污水的问题,体会化学知识在解决水污染问题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发学习热情。

3)通过优化铜矿污水处理的实验方案,感受快乐,体验成功。

4)通过观看铜矿污水处理的实际生产,体会到可以运用化学,创造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收的工艺,达到污水的资源化,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出本节任务:替企业找到一个经济、先进的铜矿污水处理的方法。

播放铜矿污水污染事件视频。

观看视频,并正确看待污染事件的产生,明确本节任务。

环节二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使含铜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指导学生讨论、分析问题,得出初步的实验方案。

教师评价方案,并提示同学:铜离子的排放标准是定量的,引导学生思维由定性转为定量

小组讨论、汇报,定性的考虑用氢氧化钙中和H+、除去Cu2+

在教师的引导下,注意到了Cu2+的排放标准,并引起思考:中性水时,铜离子达到国家标准吗?

环节三  新问题:处理为中性水时,铜离子达到国家标准吗?

给出KSP[CuOH2]

KSP[CuOH2]计算

cCu2+),得出不符合排放标准,并发现了新问题,如何使Cu2+达到排放标准?

 

环节四 新新问题:如何使Cu2+达标?得出完整的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讨论分析,给出有关资料支持。

 

 

 

提出问题:选择什么硫化物使Cu2+转化为CuS

指导学生分析优缺点,并给出相关难溶硫化物资料。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理论验证FeSCu2+可以发生反应,并和学生一起进行定量计算,帮助学生论证FeS的可行性,最终引导学生得出完整的实验方案。

 

小结本节。

 

经小组讨论得出Cu2+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物质,结合教师给出的数据分析, 得出转化为CuS,可以解决问题。

想出多种硫化物均可以使Cu2+转化为CuS,分析各种硫化物优缺点,确定难溶硫化物中硫铁矿为最佳选择。

 

学生先进行实验,验证了FeSCu2+可以发生反应,并考虑到为了防止FeS溶解,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再用沉淀溶解平衡理论进行解释,得出了沉淀转化的实质和规律,最后和教师进行定量计算,得出FeS处理铜矿污水可以使Cu2+达标,得出污水的处理方案。

环节五 工厂实际生产

播放视频。

观看视频,深刻的体会到化学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七)板书设计

§3-4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2、沉淀的溶解

3、沉淀的转化     

理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规律:一般,溶解度小的向溶解度更小转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