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喆妈试读晒书#《爱,从懂孩子开始》读后感

(2014-02-26 10:30:53)
标签:

育儿

喆妈公益试读

罗静博士

懂孩子

分类: 试读报告

http://s3/mw690/003yN2uRzy6GT7JzTeae2&690

感谢@喆妈公益阅读 感谢 @罗静博士。《爱,从懂孩子开始》真是一本难得的育儿心灵书!!!

http://s9/mw690/003yN2uRzy6GT7Lbly008&690

文/小娇妈妈

申请这本书的时候,就比较期待了。《爱,从懂孩子开始》,想来很多父母和我一样自从发现肚子里住了小宝贝儿后,就爱到恨不得把所有能想到的悉心照料加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变得“我的眼里只有你”!

但是,也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反思,家人给予孩子的爱,是否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是否是利于孩子长成离开你,仍能自信大方,独立生活呢?这个想法和罗静博士的“孩子不缺爱,缺的是“懂”!”不谋而合。

总觉得看书和交友一样,也要讲究缘分。你总是会吸引和你相似的人,你也总能第一眼发现自己喜欢的书。这就是我喜欢的书!写到了妈妈的心坎里的书。更加关注心灵成长的书。

虽然,小娇已经今天9岁了,看这本书有点晚。但是从书中,我还是印证的自己一路走来,磕磕绊绊的育儿心得。或是不谋而合,顿感欣慰;或是需要改进,立即行动;总之,推荐给即将要宝宝和宝宝学龄前的爸妈,一定要看!个人觉得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父母上岗培训的教材!

打开书,首先认识了一位真诚的作者。我的生活也和罗博士有着相似的经历,据奶奶说,我从刚出生三天起就跟着奶奶睡了,爸爸是个“能人”,但是对于我而言总是冷冷的、严肃的。妈妈不认识字,脾气超好。小时候对于爸妈的印象最深的,竟然是爸妈一辈子以来唯一的一次吵架?因为爸妈吵架,来到奶奶家调解。我才能在奶奶家看到爸爸妈妈一起端坐的样子。

一直到15岁,我的生活里,只有奶奶和小姑。对于妈妈更多地是陌生,对于爸爸来说,是怕,他总是会瞪起大大的眼睛看着我。高中以后,爸爸基本和我同时进入了这所学校,爸爸从初中老师转到了这所重点高中。这个时候开始,爸爸开始改变了对我的态度,开始给我做午饭,跟我探讨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奇怪的是,我真的想做一个像爸爸一样的老师。或许这真的就是宿命,不知不觉的,走入了父母的人生。也正是这样的家庭,让我意识到了家庭对于孩子早期的影响真的很重要。所以无论多苦,多累,多难,我都要边工作边带孩子,也不要把孩子扔给老人照料。也感谢老公一直以来的宽容和支持,我俩就这样在25岁的时候,在大学毕业三年,几乎没有任何存款,还住着老公单位宿舍的时候升级成了爸妈。

有惶恐,有不安。我怀孕期间,坚持听完了三医每周一次的妈妈课,老公还找来各种资料。因为我们需要恶补为人父母的知识。好在,我遇上了好的医院,好的大夫,没有红包,没有找人,小娇顺产了,8斤4两。也正是这个时候,我和妈妈有了人生中第一次的一起生活的一个多月。此时我才懂得了妈妈孕育我们兄妹5人的不容易。妈妈,您辛苦了。今天是我的生日,很想打电话告诉她。可是我还是说不出口,说出来的只有:“你好好照顾自己。”这种含蓄的教育压抑了我们正常表达爱的出口。

所以,一直以来,我和老公无论多忙,都要在家早饭,晚上回家一起吃晚饭。早上出门相互告别,晚上回家相互拥抱。晚上睡觉前,亲亲宝贝说“晚安,好梦!”,早上起床,亲亲“早安”!

说了这么多,言归正传。《爱,从懂孩子开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读懂孩子外在行为的内心。

上篇:安全感(给孩子一座最坚实的靠山)

这一部分重点阐述了,孩子和妈妈“共生”的时期,一定要给足孩子亲密的身体接触,这个时候父母就是孩子的天。你不要,不打招呼就“消失”。虽然孩子这个时候不说话,但是他同样能感受到你的情绪,你的欢喜。所以,在家里就要全心的、开心的面对孩子。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不要太功利。

中篇:意志力(让孩子成长为完整的自己)

一直不知道1-2岁就是锻炼孩子意志力的好时候,我们到4-5岁才开始注意。放手让孩子去选择,放手让孩子去成长。孩子有自我意识,开始拒绝,是孩子长大的表现昂。父母要做的不是“这个不能碰”“那个太危险”的说教,而是适度引导。内驱力永远都起决定作用。

以前我一直觉得孩子不开心,孩子哭的时候,我总是想逃避。现在知道小孩子和大人一样也有各种情绪,父母不一定要制止或者转移,只要陪着孩子一起哭,一起不开心就好了。

下篇:目标感(黑夜中指明方向的北极星)

感触很深的是让孩子亲自成长,鼓励孩子,你能成。在规则上,不是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还有把必要的规则内化。自我感觉在这方面,我和孩子爸爸引导的还是不错滴~小小得意一下下。

最后引用用书中的一句话:“孩子懂的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多,孩子爱的也比我们所知道的更深。”好好爱你的孩子,她会以同样的爱,爱生活。给予孩子智慧的爱,不要“为孩子”做太多。

http://s3/mw690/003yN2uRzy6GT7NGaWK02&690

http://s7/mw690/003yN2uRzy6GT7NGW8e86&690
http://s5/mw690/003yN2uRzy6GT7P29zSd4&690
http://s5/mw690/003yN2uRzy6GT7P5vw02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