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贤者之石与荷姆克鲁斯

(2015-04-26 20:34:08)
分类: 相关背景资料
作者:唐登钢

《图解古代化学的故事:黄金战争·第三章 贤者之石》
  从古埃及的亚历山卓开始,贤者之石就吸引着炼金术士们几近痴狂的向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炼金术士更是对贤者之石不吝赞誉之词。或许谁也没有见过这块不是石头的石头,但关于它的传说却在欧洲流传了数百年之久,它就是那块“未知又为大家熟知的东西”。
宇宙的完美精华:贤者之石
  17世纪的炼金术士沃恩(Thomas Vaughan)说:“贤者之石之所以是石头,并不是因为它像石头,而是因为它具有固定不变的性质,它能够经受火的考验。”

什么是贤者之石
  贤者之石(Philosopher's Stone),拉丁文为Lapis Philosophorum,是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们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想要制造出的灵石,它可以将贱金属转化成完美的纯金,有时还被认为是神奇酊剂,有着返老还童和长生不老的神奇功效。在几百年间,贤者之石就像是炼金术的圣杯一样,吸引着欧洲一代又一代炼金术士。他们前仆后继地沉浸于制造贤者之石的“伟大的工作”之中。
  贤者之石的神力被炼金术士们描绘得神乎其神,炼金术著作中充溢着对贤者之石的赞美之词,《炼金术博物馆》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们将点金石称为贤者之石,这是最古老、最神秘或是最不为人所知的,从性质上看是最不可理喻的,也是天上的、降福的和神圣的。所以,点金石是真实的,而且比确实性本身更为确切,是奥秘中的奥秘。它是道德和神的力量,但对无知者则是隐秘的,是天底下万物的极限和目的,一切贤者操作的最终而不可思议的结果。它是所有要素的完美精华,任何要素无法损害或毁坏的不可毁灭的物体,是第五元素。它是自身拥有精神的双重而有生命的水银,可处理一切不坚固和不完美的金属。它是永远的光辉,是能治愈所有疾病的灵药,是恩泽天国荣光的不死鸟,是所有财富中最为珍贵的宝物,是整个大自然重要的财产。”
贾伯的金属转化思想
  贤者之石能使金属转化的思想来自于8世纪的阿拉伯炼金术大师贾伯。他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大元素和四大性质的思想,建立了一套“每种金属都是四大元素的结合,拥有两种外部性质和两种内部性质”的理论。例如,金的外部构成是热-湿,内部构成是冷-干,而银则正好相反。那么,只要将银的内外构成翻转,就可以嬗变成金。而这种嬗变需要一种“威力巨大的灵药”——贤者之石。与神同级:贤者之石的精神隐喻
  亚里士多德说:“自然和神的活动都朝着一个目标——完美的事物,每个事物都企图获得完美,多最终汇于一。”
自然过程的终极产品
  赫尔墨斯的《秘义集成(Hermetica)》中有这样的话:“就像在一个螺旋中,太阳引起了万物的嬗变和转化,手工制造了万物,如同造出了庞大的身体,使一物变成另一物,使某一种类变成另一种类,使一种形式变成另一形式。”太阳不仅赋予万物以生机,还促使它们生长和变化。炼金术士认为,矿物如同动物和植物一样,在大地之母的怀抱中生长着,这也意味着贱金属会在地球的腹中慢慢地变成金,而炼金术的工作正是对这种自然过程的加速。
  神要把物质制成“一个适合大千世界的容器,但自然界是通过四大元素来塑造各种物质,自然界万物升入天堂,以便它们在神的视域中得到愉悦”。炼金术士们虽然无法改变大自然的命运,但却可以影响它。他们希望把贱金属转化成纯金,使用长颈瓶把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使其趋于完美,这样做就是顺应自然界为完美而奋斗的整体趋势,炼金术士只不过是加了一把助力。而炼金术士们追求的贤者之石无疑就是这个趋于完美的自然过程的终极产品。
心灵的天堂
  精神的炼金术士会将炼金过程看做是一个纯粹的精神过程,长颈瓶中发生的变化反映在炼金术士的内部,摆脱了化学和物理变化的认识,就成为一种对于心灵的描述。一个人由精神、灵魂和肉体构成,精神一时进入灵魂,就可以引导灵魂达到知识之光,获得无上的智慧。“精神混于万物,赋予万物以生命。”
  因此炼金过程又被描述成一个精神与肉体相分离,经过净化,新的精神的重生并回到肉体的过程。这个过程并非肉体的重生,而是存在与知觉的提升,使灵魂得到净化,心灵提升至天堂,人“被造就成为神”,成为与神灵同等的存在。这与东方思想中的解脱和登仙的观念十分相近。
超级酵素:点金石
  索西摩斯说:“正如一小块酵面可以使一大堆面团膨胀发酵一样,一点点的点金石也会使物质发酵。”
嬗变的催化剂
  索西摩斯认为,黄金的品质是独立于金属物质的灵气,“一切升华的蒸气都是一种灵气,这就是染料的品质”。这种渗透在金属深处的灵气制备出来后,反过来可以对其他金属进行染色。
  在这种思想的基础上,索西摩斯进而发展出酵素的概念。他认为金属都将达到金的完美,为了将其嬗变成金,人们应当加入适量的金作为催化剂来加速这一自然过程。它会像酵面一样,尽管只是少许,也可以使大量生面团发酵。而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金要优于地上的自然黄金。“我们的金子拥有人们期望的品质,可使黄金和染色剂变成金。”普通金只有适合本身的足够黄色,而炼金术得到的金子能够将黄色传递给其他金属。它不仅具有比黄金的黄色还要纯的颜色,还是一种超级酵素,能将贱金属嬗变为黄金。这也就是贤者之石,也称为点金石。
点金石的作用
  根据适当的制备,点金石可以对人类、动物、植物和金属起作用。固态的点金石在最纯的金和银直接熔化状态下沸腾时成为一种粉末状态,这是一种呈雾状的半透明的粉末,根据所使用的金属呈红色和白色,专门用于金属嬗变。这种粉末在坩锅中喷到贱金属上,就可以使其成为更纯净更完美的金属。
  当点金石作用到动物身上,可以治愈疾病、使其保持健康。作用到植物身上,可以让它奇迹般生长。它与酒精组成的溶液,是一种生命之水、可饮用的金、长寿神水。而有的炼金术士认为,点金石还可以无限制地增殖,是光明和炼金术士获得智慧启示的源泉。
  有时,点金石还是精神化了的某种东西。“这是一块不是石头的石头,是大家都熟知的未知物,没有什么价值却异常珍贵,多姿多彩又没有形状,上帝赐予了这种东西,同时又没有赐予。”
神奇酊剂:长生不老之药
  罗杰·培根说:“先贤们说,它可以祛除贱金属中的一切不纯之物,也可以排除人体内的一切腐败之物,使人的寿命延长数百年之久。”
罗杰·培根的观点
  “这种石头能穿透水星和所有硬的和软的物体,将它们变成黄金,也可以祛除人体的任何疾病,使之健康。”和许多炼金术士一样,13世纪的炼金术大师罗杰·培根认为,贤者之石的价值不仅在于他能使贱金属转化为完美的纯金,还在于它有着延年益寿的神力。培根将贤者之石称为Panacea,意思是包治百病的灵药,它非但可以治疗各种特殊疾病,还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罗杰·培根认为,“蕴藏在金丹中的金,是炼金术士们提炼出来的,因此与天然的金相比,金丹中的金含有的四大元素之间的比例更为和谐,所以也可以将人的身体带入那种理想的和谐的状态之中,只有在此种状态下,人的身体才能在世界末日到来时重新获得生命。这就是说,与大自然相比,炼金术的意义并不是可以造出更少或更坏的东西,而是能够生成更多和更好的东西。”
帕拉塞苏斯的观点
  在一些炼金术士看来,人体内有黏液、血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它们之间的和谐平衡使人体保持健康。但帕拉塞苏斯并不接受这样的观点,他认为疾病本身是个实体(Ens)性的存在。治病只要针对某个具体的生了病的器官即可,而这个器官又有相对应的某种药物。在此基础上,帕拉塞苏斯提出,应放弃未经提炼的药物,而应该把药草中起作用的成分,也就是它们的精华提取出来。他还试图对金属进行加工,以使它成为可以治病的饮用物。
  无疑地,在帕拉塞苏斯这里,万用灵药的功能不是为了制金,而更多地侧重于使人体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医疗作用。他的炼金术也体现出鲜明的药物制造的倾向,开辟了中世纪炼金术的新方向,革新了传统医药学,建立起了一门称为化学医学(Iatrochemistry)的医药化学学科。
红色的完美之石:贤者之石的特征
  富尔康纳利说:“……点金石综合了强大的化学性能,渗透力、绝对不变性、不能煅烧、不被氧化、极强的耐火性,以及对化学品的极好惰性。”
颜色和形状
  在炼金术士们的描述中,贤者之石具有太阳的特征。巴兹尔·瓦伦丁(Basil Valentine)认为,贤者之石的“颜色为近似深红色的肉红色,或者是接近石榴红的红宝石色,它的重量要比人们根据颜色推断出来的量要重得多。”“在由大自然完成和形成的最后完善阶段,它应该像蜡或黄金那样会融化,外观为半透明和透明之间,这就是我们的圣石。”
  但是,它可能是红色的粉末,也可能是红色酊剂,有时“你试图将它溶解,它就会被溶解,你想将它凝结,它就会被凝结。”而9世纪波斯的炼金术大师拉兹(Rhazes)似乎有不同的观点:“它是一种由四种均匀性质和三种均匀力量组成的物质,这种性质和力量之间互不抵消,可以使它变得高贵……水溶解不了它,火烧不毁它,依其效用和细腻程度,它是精神。依其强度和坚固性,它是金属。” 

  总之,除了它的功效和颜色,贤者之石究竟是什么样子,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七种性质
  阿拉伯炼金术大师贾伯详细地阐述了贤者之石必须具备的七种性质:油质、物质的细薄性质、亲和力、固有的湿度、纯度的清晰性、固化土和酊剂。贤者之石在趋于完美后,其第一个功能是归于其油质的快速而简易的熔化。接着,它的细薄性质——在熔化时形成稀薄液体的事实——能使其渗透到要嬗变的物质中,否则它们就不能黏合在一起;固有的湿度使该物质的类似部分永久地凝聚在一起。纯度的清晰性赋予物质以光彩。在这一阶段,可通过火去掉渣滓,最后剩下的就是两种性质,即固化土和酊剂,前者使实体的溶液永久固化,后者赋予待嬗变实体以灿烂、完美的颜色或热情的柠檬色,并使其结合或固化,因为在定色时,光彩夺目的酊剂和可以对别的实体染色的染料,或者对可变为真正的银或金(尽管存在某种已知的差异)的物质进行着色的酊剂,是绝对必要的。
来自神庙的火种:炼金术之火
  克娄巴特拉(Cleopatra)说:“它们要经过火炼才能成熟,当它们从火中出来,披上一层光亮的色彩,就可以表现出其内在的荣耀和外在的美丽。”
帕尼迪
  即使对炼金术知之甚少,人们也知道,伟大的工作离不开火、从世界上最古老的神话中,可以看出火的神圣。而在炼金术中,神秘的炼金术之火有着神圣的特质。18世纪法国有一位本笃会修道士名叫帕尼迪(Dom Antoine-Joseph Pernety),他的一生极富传奇,曾经参加过远征大西洋马尔维纳斯群岛的船队,到过南美大陆。
  晚年时,帕尼迪脱离本笃会,创立了赫尔墨斯学派,开始研究炼金术的古埃及和希腊神话起源。他将好友斯威登伯格(Emanuel Swedenborg)的许多神秘主义著作译成了法文。在帕尼迪看来,炼金术士实验室中的火可以分做4个层次。这4个层次指的就是:自然之火、隐秘之火、中心之火和天堂之火。
4种炼金术之火
  自然之火,这是最普遍的火,外在的火,强烈而具有破坏性,刺鼻难闻,任何人都可从燃烧的火炉之中看到它,可以通过感观感觉到它的存在,它能伤害人的感观,能烧毁一切。
  隐秘之火,这是藏在人体的火,只有真正的炼金术士才知道如何控制和利用它,这也是为什么不应该向普通人解释炼金术秘密的原因之一。对于那些不懂得控制隐秘之火的人来说,它是非常可怕的,它同样可以毁坏一切。帕尼迪深刻地描绘了隐秘之火:“它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国盗来的火种,它是闪电,是惊雷,是玄妙的力量,是宙斯(Zeus)的金色宝座。”
  中心之火,这是宇宙诞生时的造物力量,是一种古老的能量,一直存在于宇宙中的每个物体之中,它是物质天生带来的东西,不具有破坏性。
  天堂之火,这种火来自上帝,白色无味,很温和,是最纯净的火,它蕴藏在中心之火之中,两者都是一种内在的火,人们无法感到它们的存在。
  而在帕尼迪看来,是否能成功地运用这4种火,是炼金能否成功的关键。
到处都有的宝贝:贤者之石的材料
  摩利努斯说:“这种物质不是特殊的,不管什么地方、穷人或者富人都拥有。它就在人们眼前,但人们并不把它当一回事,但是炼金术士了解它,把它当做宝贝。”
到处都有,尽可利用
  要炼制贤者之石,首先就要选择使用何种材料开始炼金的工作。但炼金术士们对此似乎并不担心,正如某位炼金术士所说的那样:“炼金术的原材料没有什么价值,到处都有。”而这些材料无疑是低级的,“像烂泥一样出售”的,“脆弱、易碎、用处甚小,在人们眼中显得低贱、卑微和微不足道”的。事实上,炼金术士们也确实尝试将所有可以取得的东西当做炼金材料。
  各种矿物自是不必多言,在炼金术士的材料列表上,有狮子、牛、羚羊、狐狸、蟾蜍这样的动物,也有洋葱、姜、胡椒、薰衣草、美撷草这样的植物,有雨水、雪水、露水这样取自自然的液体,也有鲜血、乳汁、毛发、骨头、唾液、尿液这样的人体器官及体液。当然,罗列在这里的这些名称可能只是某种其他事物的象征物,但不可否认的是,炼金术士们确实使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做炼金的原初材料。
炼金术的材料理论
  事实上,炼金术士采用的材料如此之多,如此之杂的原因,在于其信奉的四大元素理论。世界上的所有物质均是由四大元素组成,只是各种物质如同人一样具有自身的价值。每个人都有其独立的秉性,每种物质也都有其异于他物的特点。炼金术的使命就是在大自然所赐予的个体特性的可能范围内使某些特性得到优化,试图改善与提高个体的价值,并且在必要时把不同的个体撮合起来,以便得到更高的品质和价值。
  那么,炼金术做的就是将各种物质按照元素理论重新组合,便可以形成新的物质。那么采用何种物质做原初材料,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选择材料的目的可能只是尽量使整个分拆组合的过程更加简便快捷罢了。也就是说,如何调配使用的材料的比例才能得到贤者之石,才是更为炼金术士们所重视的。
炼金术操作的基础:矿物
  “我们必须制备这种物质,仅借助于矿物,而无需使用别的东西。麦生麦,人生人,金生金。你要知道,全部的秘密就在这里。”
矿物的定义
  矿物是炼金术操作的基础。罗杰·培根认为,矿石以Lapis来命名就是出于某种隐喻(拉丁文中的贤者之石就是Lapis Philosophorum)。但是这里的矿石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包含矿物的石头,而是指大自然中的包含矿物的一切物质。

在炼金术士们谈到矿石的时候,他可能说的是普通石头、宝石、大理石、天青石,也可能是在说油、沥青、辰砂,还有可能说的是各种水果、草木,以及人体的某些部分,如血液等。在一些炼金术士看来,人的眼睛可以从人体中辨别出四种物质,即黏液、血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拉兹的分类
  拉兹把物质材料分为动物、植物和矿物,又把矿物分为精神、肉体、石头、硫酸盐、硼砂和泻盐。
  精神即两种不易燃烧的挥发物(水银和氯化铵)与两种易燃挥发物(硫和砷,即雄黄和雌黄);肉体即当时已知的物质;石头包括诸如黄铁矿、孔雀石、天青石、石膏、赤铁矿、绿松石、方铅矿、辉锑矿还有玻璃等物质;硫酸盐有5种,没有明确的说明,但包括硫酸亚铁,可能还有明矾;泡碱(碳酸氢三钠)包括在硼砂中;泻盐包括普通的盐、石盐、熟石灰和不纯的碳酸钠和碳酸钾。虽然这种分类方法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善,但在当时却是建立在物质性质基础上的一套可行的办法。之后,这一分类体系一直沿用到18世纪后期,其间虽屡有改动,但并没有发生什么本质的变化。
  除了自然物质,拉兹还提到了很多衍生物质,如朱砂、白铅、红铅、氧化铅、氧化铁、碱式碳酸铜、氧化铜和醇类化合物等,他可能还知道烧碱和不纯的甘油。后来,比拉兹晚大约一个世纪的波斯学者阿布曼苏尔(Abu Mansūr Muwapffak)把碳酸钠(纯碱)与碳酸钾区别开来,制备出纯白的氧化砷。这说明当时的波斯炼金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永恒之水:水银
  索西摩斯说:“汞具有一切形式,正如蜡吸附各种颜色一样。所以汞可用以染白一切物质,吸附一切事物的灵魂……”
汞的性质
  水银为什么能够得到历代炼金术士的重视,可能缘于它的外观形态。它既有与其他金属相同的特征,又有与它们截然不同的性质。它有着与金属一样的光泽、高密度和可熔融性,但并不像其他金属那样,有着可锻造的延展性。更重要的是,水银是液态的,是具有挥发性的,是可蒸馏、可提纯的,这将它与其他金属区分开来。另外,汞可以和其他金属生成合金,正如索西摩斯所说:“汞可以长期保存,直到它失去活力。但即使它无法独立保存下去,也可以在金属中得到保存。”

  另外,水银在炼金术中可以看做是气体,是精神、灵魂的象征;有时又被看做是固体,一种与其他金属一样的物质;有时,它被看做是与硫磺一样的另一种主要精神;有时,又被视做硫磺的对立面,提供对立的阴性成分;有时,水银甚至被当做第一原质。
我们的汞
  炼金术士们对于水银的重视还可能源于阿拉伯大师贾伯的硫-汞理论,他认为含有更多水银的金属是更为完美的金属,而含较少水银的金属则完美性较差。在操作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加入水银,“假如能单独借助水银达到完美的话,你就是最珍贵的完美性的研究者,你就能大功告成。”
  一位炼金术士这样称赞水银:“它是永恒之水、生命之水,是处女的乳汁、洗濯用的香草、生命的源泉。”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像水银那样进入各种金属之中,从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当它与任意一种金属结合,它就是该金属中的酵母,使其成为白色或红色的仙丹。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炼金术士们在说到“我们的汞”的时候,可能并不是直接来自自然的汞,而是其他的物质。同样地,“我们的铅”“我们的硫”“我们的水”“我们的金”可能也并非是现代人所认识的那种对应的化学元素。
带着光泽而来的:硫磺
  贾伯在谈到硫磺时这样说:“硫,至高无上的上帝,使每个实体发出光亮,因为硫是一种明矾和一种染料。但它已被升华,因为它是一种挥发物。”
神圣的硫
  对于硫的神圣性,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中的天神宙斯,当他使用他那威力无穷的武器——雷霆之时,天空中就会布满硫磺的闪电和气味。而硫化物多具金属光泽,这样硫磺就可以给金属打上一层光泽,也就是炼金术士们所说的染色。前面已经说过,颜色对于物质的重要性,硫磺能给金属染色,就意味着它能改变金属的性质,而贵贱金属的转变正是炼金术士所追求的。
  贾伯的硫-汞理论中,硫与汞两种原素的不同比率导致了贱金属和贵金属的区别。从本质上来说,所有的金属都是由与硫化合并结晶的水银构成的。……金属的不同仅仅是因为(硫与水银)质量的不同,质量的不同又是由于硫的种类的不同,硫的种类的不同又是由于土壤的不同及吸收太阳热量的不同造成的。这种理论以某种形式渗透到炼金术中,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帮助解释了许多人们希翼带来转变的工艺过程。
我们的硫
  但是,与其他材料一样,炼金术士所说的硫并非化学意义的硫。它指的可能是某种相似的物质的集合。不论它们外形如何千差万别,总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它们可燃,会产生一种残渣,都可以使金属高贵化。
  所以炼金术中的硫指的可能是那种具有给万物染色的力量的黄硫,可能是比较纯净的氧化砷或者是混入了某种杂质的白硫,也可能是比较纯净的山达脂的红硫,还有可能是比较纯净的砷或是硫与沥青混合而成的黑硫。
  雌黄、雄黄、卤砂等这样天然的硫化合物也被炼金术士所看重。雄黄呈柠檬黄色,在温度达到300℃以上时,它就会熔化成红色的液态物质,被称为金色染料,利用它可以形成硫化物的镀层。而铁和铜的硫化物则具有金属的光泽和黄金的颜色,这一点似乎在暗示,每一种金属之中都有硫的存在。
火水及灵魂之花:其他材料
  贾伯认为,炼金术士必须知道“自然原则”是其意向的根源:“炼金技艺无法模仿自然的全部杰作,但却可以尽可能地模仿。”
酒精
  威拉诺瓦(Arnold de Villanova)第一个从葡萄酒中蒸馏出了酒精(Aqua Ardens),并用酒精萃取出了植物和草药中的精华。酒精甚至被认为是提供万物活力的第五元素的一种不纯净形态,这就意味着可以从酒精之中提纯出第五元素。在鲁尔看来,第五元素有着与贤者之石一样的功能。
  炼金术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第五元素是火水又不是火水。”这里的火水指的就是酒精,高浓度的酒精能够燃烧,在炼金术士得到它时,自然会联想到这是相互对立的水元素和火元素的结合,是燃烧的水。这就使酒精在炼金术中的地位得到显著的提升,这种能够提神的神奇饮料被称为生命之水。而它之所以还不能拥有第五元素那样的神力,是因为它还没有达到完全纯净的程度。
酸、碱
  硫酸和硝酸出现在阿拉伯大师贾伯的著作之中,他谈到了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干馏。对明矾进行蒸馏可以得到硫酸,对硝酸钾、硫酸盐和明矾的混合物进行蒸馏可以得到硝酸或硝酸水,这种溶液能够溶解铜、汞、硫和银。他还提到了能够溶解金的王水。拉兹也描述了醋和其他有机酸以及矿物酸,而他所说的所谓的“刺鼻水”,可能并不是酸,而是一种碱性液体。
植物
  帕拉塞苏斯认为,从植物王国中提炼出的神奇酊剂可以用来调节人体内部的平衡,给人们带来健康的身体。当然,植物与其他物质一样,是由汞、硫和盐三原素组成的。一些炼金术士开始专注于提取植物精华,制造植物石(The Vegetable Stone)。但炼金术中植物的应用并非是从帕拉塞苏斯开始的。在古埃及炼金术士的实验室中,就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植物。
  值得一提的是,炼金术士们十分喜欢浓郁的花,他们把所有植物的药用价值归因于九种花的精华,九种花指的是紫草、金丝桃、旋花、银莲花、剪秋罗、颠茄、铃兰、勿忘我、洋梨花九大“灵魂之花”。
炼金术中的人造人:荷姆克鲁斯
  歌德在《浮士德》中这样写道:“一个可爱的力量使玻璃发声,/时而浑浊,时而清越,/我看到一个可爱的东西,一个乖乖的小人的诞生。”
记载与传说
  炼金术士将长颈瓶中的小宇宙看做是大宇宙的反映,而人体亦是同理,那么,通过炼金术是否可以像神一样创造出人类呢?其实,这样的想法炼金术士们早已想到了,一些炼金术士认为炼金术完全可以制造出新的人体,他们把这种人造人叫做荷姆克鲁斯(Homunculus),即侏儒、小人儿的意思。
  荷姆克鲁斯的起源可追溯到《圣经·新约》中记载的3世纪生活于撒玛利亚的一位魔法师西蒙(Simon Magnus),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制造出荷姆克鲁斯的炼金术士;在索西摩斯的作品中,也提到了人造人的情节;16世纪有名的炼金术士阿格里帕也曾提及一种名为阿尔罗内(Alraune)的人造人;传说伟大的炼金术大师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在徒步巡游之时,设计制造了一个为他服务的小侏儒;而帕拉塞苏斯更是提出,荷姆克鲁斯是以人类的精液所制成,此说在德国尤其盛行,甚至融入了当地的民间传说之中。
传播与发展
  德国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将荷姆克鲁斯写入他的巨作《浮士德(Faust)》中,正如上面的那几句诗句所描写的那样,书中的荷姆克鲁斯是一种在玻璃烧瓶内制作而成,浑身发光的的小人儿。他十分羸弱,永远无法离开烧瓶到外面的世界去生活,但却有着妖精一样的活力,而正是通过歌德的描写,荷姆克鲁斯的形像为人们所熟知。
  到了17世纪初,玫瑰十字团运动兴起,以追求人类精神之完成为宗旨,而这也代表着人类的再生以及全新人类的创造。因此,对玫瑰十字团而言,制造荷姆克鲁斯的意义其实远比炼成黄金等其他目标更为重要。
神奇的小人儿:荷姆克鲁斯的制作方法
  歌德的《浮士德》这样写道:“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我却要涉历一下人世,/或许会发现那些真理。”
帕拉塞苏斯的方法
  在帕拉塞苏斯看来,人体的小宇宙与大宇宙一样,都是由硫、汞和盐三原素构成的,三原素分别与灵魂、精神和肉体相对应,那么,合理地运用三原素,就可以制造出人体。帕拉塞苏斯提出,制作荷姆克鲁斯必须准备人类的精液,取得精液后将其置入蒸馏器密封40天,让它腐败,这里蒸馏器里就会有人形的透明生命诞生。但此时的荷姆克鲁斯并未完全成形。
  因为此时瓶中的小人儿还没有血液,所以炼金术士每日必须以人血喂养他,并小心照料,把它放置在与马的体温相同温度的环境下,保存40周。倘若照顾得当,透明的小人儿就会慢慢变成活生生的人类幼儿,只是体型要比普通小孩要小得多。他们一出生便知识渊博,却不得不待在瓶子里,因为他们遇风即化。
其他传说
  在德国的民间传说中,流传着许多荷姆克鲁斯的故事,其中便有一种使用曼德拉草(Mandrake)来制造小人儿的方法。曼德拉草的根的模样和人体极为相像。因此,欧洲曾有这样的传说,曼德拉草吸收被绞死的人在临死前的痉挛时突然射出的精液,便成了人形。在星期五早晨,曙光未现之前,用一条黑狗采回曼德拉草根,然后以乳汁和蜂蜜,有时也会用血来“喂养”它。于是,草根就会慢慢变成一个小人儿,成为主人的随从和保护者。
  18世纪德国吉森大学的一位博士讲述了另外一种制造方法:取一枚黑母鸡下的蛋,在蛋上刺一个细小的孔,取蚕豆大小的蛋清出来,以人的精液填充,然后用小羊皮做的上等羊皮纸将孔封上。在3个月的月运周期的第一天,将这枚蛋埋入动物的粪便之中,3天之后,一个小人儿便会从蛋中出现。为了报答制造出他的人,小人儿将会帮助、保护他的制造者。而他的主人也会给他薰衣草籽和蚯蚓做他的食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