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案例:《创意班级管理》
(2017-01-05 21:57:14)
标签:
名师成长阳光教育咨询 |
分类: 班级管理 |
班级管理案例
新教育实验推进会发言稿
姜堰第四中学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上午好!很珍惜有这样的机会来和大家分享参与新教育实验后所开展的教育实践,我交流的标题是《创意班级管理》。我是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常人的眼里,对数学课的刻板印象就是枯燥乏味、死气沉沉,崔永元就曾说过:“对我来说,数学是疮疤,数学是泪痕,数学是老寒腿,数学是股骨头坏死,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当数学是灾难时,它什么都是,就不是数学。”小崔的这番话发人深省,在大家眼中,数学竟是如此的不可爱、不可亲、不可近,自然地也就将对数学的情感负迁移到数学老师身上,觉得教数学的大多是些死板、教条、不会变通的迂夫子,其实并非如此,这种标签式的评价对咱们数学老师并不客观。以我为例,我早年教过的学生是这样评价我的“石老师,您那么温柔善良,从上学起,一直以您为偶像,您不仅有女人的细腻情怀,更有男人的爽朗气节,荣誉非你莫属,恭喜!”这是上个月获得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局里专门写了一篇报道稿发布在姜堰教育上,我的一个十三年前的学生留言,生活中的我的确如学生所言,虽是女儿身,但性格颇爷们,不太喜欢拘泥于常规,我有“三爱”,爱冒险、爱刺激、爱挑战,正是这样的特点才有了今天的我。
下面,我就借用新教育给我的颁奖词开始和大家的交流。颁奖词是这么写的:她用班币治班,为学生塑造明确的道德标杆;开辟班级博客墙,给花季雨季一处柔软的沙滩;她用严慈相济的班级文化,引领青春学子自觉锤炼,化苦为甘,扬起自信的帆,驶向人生的幸福彼岸。对于我的创意班级管理,三个关键词可以概括:时尚、文化、特色,一个核心理念:自主管理。
第一个关键词:时尚,我在治班的过程中能及时融入时尚的元素。
1.试水“BB”制,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早在2005年,我自己有了QQ,由QQ币受到启发,开始试行“BB”制。大家肯定很好奇,只听说过“AA”制,在座的女老师们也用过“BB”霜,怎么又跑出个“BB”制?所谓“BB”是中文“班币”首写字母的组合,类似于QQ游戏中的QQ币,只不过Q币需要用钱买,而钱可以向父母求援,班币则不然,它是根据学生自身的表现来获取,他人无法帮忙或替代。具体的运作程序如下:每学期的期初,由班委会牵头制订出适合本班班情的规章制度,然后交由全班同学讨论、修改,经过全班同学认可后才能生效执行。这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能由班主任或班长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必须要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班规的制定一定要体现
“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的原则,这样执行起来才会得心应手,避免个别刺儿头会滋生出是非。起初,每位学生都会被自然赋予基本分100分,然后根据制度执行的情况,该加则加,该扣则扣。在每周星期一的班会课上,由纪律委员公布学生上周的得分情况,每20分可以兑换为一个班币,班币就是班级的流通货币,有其特定的用途,可以用班币调座位,我们打出的口号就是“我的座位我做主”,也可以进行错误补偿。
班币的有效期为一个学期,学期末未使用完的班币可转化为平时的表现分加在每学期的学生评价表上,这种将“BB”制与学生的综合表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来评价学生一学期的学习和生活。
“BB”制的实施,对班主任而言,更轻松了。每天的晨读,没有老师在班,学生会一到班级就自觉读书,每天的午自习,没有老师在班,学生不会追逐打闹,或认真阅读或完成作业,这一切都源于设立了专门的班级之星,每天的值日班干有权将老师不在时表现突出的同学写上班级之星,而每上一次班级之星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数,每个学生都在努力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分数、更多的班币,也就是在赢取更多的权利。
“BB”制的实施,对学生而言,充分调动起了学习的内趋力,自控能力明显增强,逐步学会了自我管理。这一管理模式已荣获泰州市第三批学校微创新优秀实践案例,并被姜堰日报等媒体所报道。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这种“BB”制的管理模式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2.博客上墙,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开通博客对学生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进入初中后,学习任务加重,学习压力变大,家长们已经不允许学生们每天都到网上去冲冲浪了,这让个别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反而不认真学习。针对这种状况,我在班会课上提出开通“墙上博客”,让学生虚拟网游,集体聊聊天、跟跟帖,把自己在班级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张贴到墙上。为了能让墙上博客美观大方,扮靓教室,还制作了一块彩色板;为了便于管理,又公开选聘了版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啦!伤心的是,学生参与的热情非但没有我预期的那么高,反而显得很消极、冷淡。难道“墙上博客”对学生没有一点吸引力吗?反思自身的工作方式,我发现问题出在过高地估计了学生,根本没考虑我们的班情:学生还是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有的学生还没能完全融入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依赖性太强,独立性太差,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弱,在没有他们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的情形下,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谈什么。找到问题的根源后,我及时调整方案,针对目前班级出现或存在的问题,以“每日关注”为话题,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以匿名或用网名的方式把自己的真实看法写下来贴到墙上去。经我一番引导,学生对“墙上博客”——这一新事物慢慢有了感觉,热情渐渐高涨,BBS上的人气开始旺了。活动起初,是我抛出话题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渐渐地学生流露出了不满,认为我这样做束缚了他们的手脚。我意识到了该是自己放手的时候了,我就把定话题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版主自己管理,对版主充分授权:他的地盘他作主。允许他在发扬民主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上网”规则,将不符合规则的帖子踢出“论坛”。对于学生们发布的帖子,我也是热心读者,仔细阅读后,欣赏孩子们观点的碰撞、思想的激荡,对于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困惑,我也会提出个人见解,贴到博客里,学生们非常乐意接受。
“墙上博客”让学生找到了一个宣泄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提升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还拉近了我们师生的距离,有利于和谐、民主、文明班集体的建设,正可谓一举多得。
3.QQ签名,解读学生心灵密码
现如今,QQ个性签名成了学生中的一种时尚,并且更新很快,从学生的签名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心理变化。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会组建QQ群,闲暇时间我就上线,关注班上学生个性签名的变化。我将全班学生的个性签名及其更新情况全部记录下来,将反常变化的用红笔标出预警记号,找适当的机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及时给予引导,矫正其不健康心理,纠正其不良行为。
有一天,我上QQ,看见班上有个男生的个性签名刚刚更新为:你是方便面,我是白开水,泡定你啦!这个特别的QQ签名暗示着这个男孩有了自己心仪的女孩。我先不动声色,暗中找平时和这个男生走得近的学生了解情况,的确如我所料,他喜欢上了别班的一个女生,而那个女生对他没感觉,对他的热情嗤之以鼻,这让他很伤自尊,故而在QQ上亮出这样的签名,以昭示他的决心。在大致了解了情况的基础上,我没有主动出击,而是采取了迂回战术。我很清楚整个事件中女生的态度至关重要,俗话说得好“剃头挑子一头热”,只要女生始终不理他,最终他也只能放弃。在没有惊动他的情形下,我和他喜欢的那个女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那个女生倒也直爽,开门见山地告诉我,她不喜欢那个男生,还委婉地请求我能让那个男生不要再打扰她。在确定了女生心意的基础上,我沉住气,没有立即找男生,而是时刻关注他的QQ签名,静静地等待着适当的时机。大概一个月后,我发现他的QQ签名更新为:方便面怎么泡不开的?我看出他已经有了退缩的迹象,但还没完全死心,此时我若贸然出击,只怕会让他有所防备,我决定再等待。就这样,又在等待中过去了一个月,我发现他的QQ签名变为:没有了方便面,白开水依然是白开水。看得出,他试图放弃了,也是该我出马的时候。一天放晚学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先和他聊了一会儿学习,然后就转到近几个月看到他的QQ签名不断更新,而且内容有点奇怪,我注意到我说这话时,他的脸微微红起来,我假装没看到,自顾自地说到,强扭的瓜不甜,何苦为难自己呢?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听了我的话,他似乎若有所悟。第二天,我就看见他又更新了QQ签名:放弃是种别样的美丽。由此可见,QQ签名可以看做是学生心理变化的晴雨表,从签名里可以读懂不同的心理:自信、自强、自尊等健康心理,妒嫉、自卑、自私、自傲等不健康心理。针对学生的心理,及时做好沟通和疏导。我也时常更新我的QQ个性签名,让学生们了解我,让师生在网络交流中共同成长。
4.家长微信群,开启家校联谊的又一扇窗
为了能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我班成立家长微信群,所有家长和教师参与其中,教师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况及时通过小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将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与教师分享。这种方式不仅让教师与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最新动态,还增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形成合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进入初中后,由于有了升学的压力,与小学相比,学习的确辛苦了许多,但也并不像有些家长所想象的那样,孩子们整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还是五彩斑斓的,怎样纠正家长们的片面认识,及时了解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呢?微信群的建立正好创建了这一窗口。从七年级升入八年级,学生们被重新编班,要面对一群新的同学和新的老师,对适应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儿。这群刚走到一起的孩子们,尽管知道班歌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但一家人的感受还不够浓烈,对班集体的依恋之情还没有建立,更谈不上什么集体荣誉感了。为了让学生能尽快融入新的班级并对之产生感情,我在班级策划了集体生日Party。先登记了所有学生的生日,从中找出九月份过生日的那些孩子,全班同学和所有科任老师为他们庆祝生日,大家一起唱着生日歌,一起吹灭蜡烛,一起吃着蛋糕,还有些调皮的孩子把蛋糕涂到寿星的脸上,……,这一桩桩,一幕幕,我全都拍下来,传到微信群里,让家长们一起来分享八(3)班这样一个温馨家庭里发生的故事,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家长们对于班级的活动也非常热心,自发地将整个活动过程制成视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学生大讲台、知识树颁奖典礼、班级读书交流会、班级墙上博客、学生社团、校运会、圣诞联欢、元旦联欢、……,各种活动开展的图片及时上传家长微信群,事实胜于雄辩,家长们的“错误认识”就这么被纠正了。
整个过程中,最大的“功臣”非微信莫属,正是有了微信这一窗口,才让家长们能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也才澄清了部分家长的错误认识。
班级微信群开通的最大受益者应该说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因为微信的交流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极大地方便了那些夫妻两个都远在外地打工,而将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照顾的留守儿童家庭。这些留守儿童家庭,老师根本无法与其父母面对面交流,微信为家长和老师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这种交流与通常的面对面交流相比,有着其独特的优势,那就是这种交流是平等的对话,没有了面对面时老师身份给家长无形的压力,家长更能流露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是一种比较容易走进家长心田的交流方式。
相比以往的校信通平台,家长微信群的优势不言而喻,它不仅能让家长们及时领略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也让老师实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同时还为家长参与班级和学校的管理提供了平台,它为家校联谊打开了又一扇窗。
第二个关键词:文化。
第三个关键词:特色。
1.班级不设卫生值日生,每天只有一个卫生督查员。模仿家庭卫生打扫模式,同桌两个共用一个垃圾袋,所有的垃圾入袋,袋中垃圾装满后自行送至垃圾房。卫生督查员的工作只负责督查,不需要打扫,这有利于培养所有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2.每周班会由全班同学轮流主持,给每位同学展示的机会和舞台,走大众教育的路线。班会从话题的制定,到课件的制作,再到流程的设计,全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去发挥,释放个性,培养能力。
3.从头开始,发型限制:男生头发长度不得超过3cm,女生额前留海不得超过眉毛,起初很多人都觉得不理解,认为是老师管得太多、太严,其实这看似刚性的班级制度背后,饱含着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4.双休日休息在家,每天必须帮助家长完成半个小时以上的家务,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同时也要让学生懂得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
5.班级周报由全班同学轮流做主编,每周会有三位学生独立出刊,周报内容可结合本班一周内发生的热点事件或热点人物加以点评,也可结合一周内的重大节日做个专题,形式不限,体裁不限,完全发挥个人特点,擅长写作的学生可写写文章,擅长美术的学生可多画些画,什么都不擅长的可去寻找同学们的帮助,锻炼交际能力,篇幅是一张八K的纸,报纸设计出来后,是要公开张贴的,贴在教室外墙上,既可供本班学生阅读,也可供外班学生以及家长们阅读,这其实就是在对主编人施加压力,虽没有明确的评比,但每周都会有三位同学展示,这是一场无声的较量,学生们嘴上不说,暗地里都是卯足了劲儿,谁都不甘示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
6.数学课实行“跑课”制。 所谓“跑课”就是每到数学课,就按照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重点不在小组围坐在一起,关键是学习小组的座位是不固定的,我和各小组的组长会对每一小组每一周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到了第二周,排名第一的小组享有优先挑选座位的权利,接着是第二组挑选,依此类推,排名最后的小组只能任人宰割,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学困生,也有了努力的方向,上课时不再无所事事,生怕因为自己影响团队里的其他同学。“跑课”制最让学生期待不是围坐在一起,而是捆绑式的小组评价。
7.我们班设立了数学大讲堂,每周我会专门拿出一节数学课,让学生走上讲台。刚开始只是几个胆子大的,学习成绩好的,而且以男同学居多,慢慢地,当每周的这一节课成为一种习惯后,学生们的胆子大起来了,从起初的就那么几个人主动,变成了一大群人的主动,从以前的老师喊不到欣喜,到如今的不喊他还生气,从曾经的男生专场,逐渐演变为女生专场,从精英的舞台走向全体学生的舞台。经常有教几个班的老师跟我说:“石老师,你们班学生太活跃,都抢着上台讲。”我以为这就达到了当初我开设数学大讲堂的目的,让学生愿说、乐说、敢说、会说,培养学生的卓越口才。
以上是我班级管理中的一点感悟,三个关键词:时尚、文化、特色,一个核心理念:自主教育。
最后,借此机会我还想说一点感触。今年的暑假,我过得相当的充实,先是参加了山东诸诚的新教育年会,回来后又参加了区“领航50”教师培训项目,八月初又去昆山参加了新教育星火教师公益培训项目,这几次培训都提到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得很远,但一群人一定可以走得更远。”团队协作一定会胜过孤军作战,期待更多的同仁们真正行动起来,新教育实验的口号就是“行动就有收获”!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教育实验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相信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一定会在这个舞台上舞出最精彩的自己!今后的日子,我和大家一样会尽自己所能,努力去创造快乐、和谐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能在他的学生时代真正感受到人生的美好,让我们和学生共同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