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葡萄糖、果糖、胰岛素与糖尿病(四)

(2013-11-28 15:36:54)
标签:

胰岛素

糖尿病

葡萄糖

健康

分类: 疾病相关

葡萄糖、果糖、胰岛素与糖尿病(四)

 http://s12/mw690/003yJDgTgy6EzGTLqav6b&690

在前面,我们一起分析了葡萄糖、果糖的吸收代谢以及对血糖的影响,也明白了胰岛素在人体内是怎么发挥作用。我们知道了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而胰岛素就是协助降糖的激素,并且是我们人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于是有人就要问了,这么说来我们想办法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或者给一些外源性的胰岛素不就可以治疗糖尿病了吗?其实现实往往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首先我们要知道目前糖尿病的病因还是不十分清楚,比如常说的Ⅰ型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曾经被称为遗传型糖尿病。是与自身的免疫反应有关的疾病。就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了胰腺,胰腺受到破坏而不能够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这种情况就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了。可是这种激素其实质是一种有活性的蛋白质,如果通过口服那么在胃酸和消化酶的作用下就变性失活了,所以只能注射使用。且先不说注射每个人都要练习一阵子,还会有感染的风险。单就是常年的药费就是一大笔开支,因为是没有疗程的,每餐后都要注射。为了稳定缓慢的释放和的吸收速度,注射的部位又固定在前臂外侧和肚脐的周围。经常注射的部位会变硬,为再次注射带来更大痛苦。

而Ⅱ型糖尿病呢,原因就更加复杂,可能是由于肌肉肝脏等消耗能量的“大户”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不足或是结构被破坏,那么就有了从一开始的血糖不容易降低而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到后来胰腺被“累坏”了的胰岛素分泌不足的过程。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古时候称糖尿病为“消渴”,是因为病人的消瘦和口渴多饮。可是现在很多的病人都是肥胖的居多,还有的体型正常并不瘦啊。原来有的人天生的胰岛素的分泌量就高,也就是说他们的胰腺B细胞比较“神经过敏”。受到血糖升高的刺激后,分泌的胰岛素较多。胰岛素它的作用呢,一方面促进了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中代谢,另一方面还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脂肪等,还会抑制脂肪的分解,总之它的降糖作用是多方面的。

于是,有了这样一种情况,在进食以后,血糖由于受到了大量胰岛素的抑制而很快的下降了,短时间消耗不掉,肝脏中糖原的储存量又有限,于是合成了脂肪而且被胰岛素抑制了分解。血糖降低后人很快又饿了。如此周而复始,直到胰腺被“累坏”。

所以我们看,胰岛素分泌的多了也不是好事。人体是一个处于多个系统动态平衡的复合体,只有“和谐”才能健康。

当然,也不排除有很多人的糖尿病是源于无节制胡吃海喝,高糖饮料的过多饮用等原因。病因很复杂,治疗的用药也不会是只从一个方面。降糖的药物有很多种,虽然都是起到降血糖的作用,但是降糖的原理不同。比如:

磺酰脲类,是刺激胰岛B细胞让它“干活”(生产胰岛素)的;

双胍类,是抑制葡萄糖的吸收的,比如常用的二甲双胍;

还有通过抑制人体分解碳水化合物的酶的作用来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等等。要知道每种药物都是对人体有副作用的,而且有时会随使用时间的延长作用不断减弱(也就是耐药性)。所以医生会选针对个人病情最有效的药物或通过联合用药来使药物用量最小,并取得最好的效果。

除了上述的糖尿病类型外,还有妊娠期糖尿病等分型。总之人体很复杂,患的疾病就更加复杂。辨证施治要有个过程,所以切不可得知患病就随便买药吃,那样只会越吃剂量越大,最后能选用的药物越来越少,就只能注射胰岛素了。这样看来,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均衡的饮食和节制的生活习惯而避免这种疾病的发生那何乐而不为呢。管住嘴,迈开腿,每餐八分饱;远离高糖,高盐,高油;饮食有节,生活规律,健康常在。

 

 

参考文献:

查锡良.周春燕.生物化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董志.药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原创博文                                                                                 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李世阳                                                                          微博@营养扩散因子李世阳

          QQ44583128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