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金粟轩诗话 (三)南怀瑾

标签:
转载 |
分类: 南怀瑾教育 |
http://s10/middle/1040a5b5ha427ed906c59&690(三)南怀瑾" TITLE="[转载]金粟轩诗话
金粟轩诗话 (三)
师谓:三十七年冬,在沪上,偶于客座中,识温岭陈沧浪君。时渠任上海市议会秘书。谈接数次,知其能诗,且多清新淡雅之句。与师言,自称少年失意情场,曾在天台为僧,后复还俗云。时携妻居沪上某寺,以床头常作狮吼,欲求解脱而尤难矣。渠昔日之女友,名赵雯樵者,据云为玉环人,亦善诗词。惜天妒才人,因缘多阻,至使永绾相思之结。师云:若斯之俦,所见甚多,绮障情魔,固多坎坷,今唯留作诗词佳话耳。陈君之漫成云:
十载双眉锁未开,心田变海海成灰。
诗魂愿化荒江水,独许秋鸿照影来。
又:
苦苦红禅已倦参,出门肠断旧江南。
何当重作诗僧去,明月清风一杖担。
又三十七年读报有感云:
四海冤声鼎沸时,平章大计已嫌迟。
如今漫向秦庭哭,百万人心百万师。
又五云山有怀云:
五云深处快登临,独立苍茫感慨增。
千里音书烽火隔,夕阳寺外一孤僧。
又偶兴云:
春色千重眼看穿,柳塘花坞懒流连。
老僧家有新衣钵,不付黄鹂付杜鹃。
七律如:
鬓渐添霜眼渐花,龙钟老态逐年加。
身多疾病随缘在,人到忘情不爱葩。
惟有禅心常照寂,方知春色遍天涯。
尘尘不得西归路,定起绳床月正华。
又如:
年来忧国复忧民,满目疮痍感百生。
无力回天悲浩劫,有怀投笔志难伸。
亲朋离乱音书绝,井灶荒凉宿草新。
谁拂龙泉三尺剑,扫除胡虏净边尘。
又警句如:
礼佛如来香一瓣,要修来世铁心肠。
又:
已无旧迹堪怀古,幸有新妻能解诗。
师云:当渠诗录出时,师笑谓之曰:新妻之新字,太不妥矣,倘老僧再有新时,作何处理?由此足见其人之狂放也。又如:
吹却佛前灯,引来窗外月。
其清新绝俗,可谓近薄寒山。至若其女友赵雯樵之作,尤为悱恻。佳句如:
春去何曾流点泪,中原待哭有苍生。
又:
落花时节身为客,别有伤心对落花。
其词如虞美人云:
独倚江楼消永昼,泪滴罗衫旧。惊涛骇浪接天飞,报道只轮双浆不能归。年年欲梦巴山路,总被晨鸡误。桥头明月陇头风,应是离情两地一般浓!
又更漏子词云:
从别离,望明月,月已百回圆缺!来有讯,见仍难,风回江上帆。
东海浦,西川路,红豆抛残千颗。一日日,一时时,镜中双鬓丝!
又云:
蕉绿天,鹃红地,花落絮飞何处?临极浦,渡横波。十年惊浪多。
望已绝,恨难说。人已下弦残月!纵有酒,共金杯,相连能几回?
又:
黄叶天,风和雨,秋在客心深处。凭酒盏,度黄昏,寺楼深闭门。
怀旧多,听更鼓,有梦教人怎做。风切切,雨凄凄,晨鸡咿喔啼。
又蝶恋花云:
锦字行行归约订,秋水云天,过尽征鸿阵。来也不来疑复信,平林残照寒烟暝。
只道谢娘依旧病,不道回车,依旧飘鸾镜。客路寒喧谁慰问,玉山山下西风紧。
师谓:袁枚著随园诗话,录女弟子甚多,即此一点,亦可见康乾盛世,天下太平,偃武修文,民生安乐之可贵也。及今时移世变,教育思想与知识,均已大异。一般教育,既无目的,遑论女子教育。在新时代女性中,欲求有文学修养而重德行者,殆如凤毛麟角耳。民国二十七年间抗战方兴,师在成都遇黄心瑛女士,以文字因缘,为忘年交。黄女士乃江都人,固为书香世家,兄妹多人,均留学德国习医。女士在德习医,适同乡汪某。时在成都主持护士专科学校。为人慷慨仁慈,学问博雅,有大丈夫气。师谓交游半生,男女人物,见得不少,但如女士者,甚为稀有。女士亦善诗词,咏梅影云:
秀骨且留影,应能较久长。神清亦可爱,不必有浓香。
又佳句如:
离群如释负,径僻喜无人。
共做无家客,同为万感身。
如:
情多原是累,愁乱不成灰。
且逐路千转,更无家可回。
时师方从事军旅,用志边塞。女士则谓师言:有志利人济物者,以医为最切实,每劝师赴德习医。师以志不在此而不果,女士笑谓:君再读书十年,作人十年,应知吾言之不谬云。其培植青年之心,每每如此,尝独收养、补助失学青年,不遗余力。平居则喜读老、庄。后师参究心宗,亦劝其趋心上乘,女士笑曰无缘。有诗云:
孽海固无边,回头岸何处?
人生如飞尘,随风自转驻。
暂驻欲何如?随时安所遇。
欲建千秋业,惶惶如有惧!
欲求万世名,切切争虚誉。
途穷百事非,心灰思无据。
名利心暂收,而云忘机务。
疏懒以自通,而云澹吾虑。
忽忽复悠悠,不知何依附。
既为生前疑,复为死后怖。
妄信空是空,仍入是非路。
苦为一身谋,计拙徒忧顾。
不如百虑蠲,万事委天数。
但得正身心,魔境可成趣。
忘身为人谋,有为即奔赴。
爱人如爱己,有力即相助。
不为是非牵,不为虚无误。
既任生自来,还任自然去。
女士之长兄胜白,亦医亦文,时沦陷于敌后,犹来信规其妹之不文,其家人相得如此。师谓曾见一律,造诣确甚雄浑。诗云:
黑衣短后伍中官,州府阴阴栏楯寒;
小史殷勤安几砚,壮怀磊落愧湖山。
名兼吏隐花能信,出为苍生林欲惭。
引镜自窥还自笑,尘容难遣故人看。
佳句如:
只因俗物看来惯,画得渔翁面也团。
女士之侄女名华老,亦能诗,时方读医中央大学。女士尝谓:此吾家之女学士也。诗如:
识得相思味,痴迷只自怜。
愁来还默默,静处总恹恹。
真率情难蠲,强抛意转牵。
乱思和梦扰,漏尽不成眠。
佳句如:
何事相逢心倾倒,英雄儿女总关情。
十年后,师过沪上,闻华已适人,已抱子,女士则悬壶市上,乃趋车访之。其夫汪氏已逝世,子女亦各自成立,彼则作人生归宿之计,皈依天主教矣。师笑日:既任生自来,还任自然去。何必信她!惟人生之垂老,有一信仰,即有寄托,未尝不善。遂奉赠一藏铸文殊大士铜像,及师祖丛书一部以别。师曰:诗人多作旷达语,初看如已大澈大悟者,但始终不抵生死天人之际,故知非真实有工用与见地者,绝难脱离见思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