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历12月也叫腊月吗?

(2014-03-21 15:59:45)
标签:

教育

分类: 问题研讨

公历12月也叫腊月吗?

    原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年月日》中,编写了这样一首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来帮助学生记住有31天的月份。教材下面说明:腊,这里指腊月,就是12月。显然,教材把公历十二月称为腊月,虽然读起来压韵,朗朗上口,非常便于学生记忆。但笔者细细琢磨:公历十二月也可称为“腊月”吗?因为农历十二月,人们习惯称为“腊月”。为什么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呢?有多种说法,史学研究者指出,在我国古代,“腊”本是一种祭礼,称“大腊”。在商代,人们每年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的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将冬祀称为“腊祭”。因此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腊日当时并不固定哪一天。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并不吃腊八粥,只是祭祀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由此可见,如果把十二月统称为“腊月”,那么像“腊八节”等,一年就变成有公历腊八和农历腊八了,但这两个腊八日期却不相同,那么冰心的《腊八粥》指的是哪腊八?古老的民俗节日不就变了吗?因此,教材中把公历十二月也当成“腊月”我认为欠妥,这样既不科学,又不合符我国的民俗,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  以上看法是否正确,谨请专家、同行们共同商榷。

                                                                       ——— 陈文明

 

山声月影博客

http://shanshengyueying.blog.tianya.cn [RSS订阅]

【099】公历12月也叫腊月吗?

【第099题】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 日》中,编有一首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这里谈的大月、小月是对公历月份而言的,而腊月是农历十二月的叫法。能为了顺口,就把公历12月也叫腊月吗?(永定县湖山中心小学陈文明老师整理)

 

回复  2009-07-12 17:37

天涯网友

新华网天津12月28日电(记者周润健)眼下,时值农历十二月,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民间习惯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这是怎么回事呢?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腊月,为一年之末的最后一个农历月份,俗称为岁尾,又称为冰月、寒月,文人墨客多称为嘉平月。

 

“腊”,起源于我国上古神农时,至今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尔雅》载:“凡年末岁初之交,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商朝将过年直称为“祀”即取义于这期间要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古人称之为“腊”或“蜡”,周朝时“腊”专祭祖先,“蜡”专祭百神。秦汉时统称为“腊”,夏及汉后各朝,“腊”皆举行于农历十二月,故世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

 

腊日当时并不固定哪一天。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并不吃腊八粥,只是祭祀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并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民谣曰:“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了,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责任编辑:黄芳)

回复  2009-08-04 16:07

天涯网友

[第099题]
[解答综述]这个问题,得分三步来阐述。一、顺口溜的功效,用顺口溜来帮助记忆有关知识,是个可行的好办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就这十四个字,足以让学生将一年中七个大月牢记一生。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就如,“戍,戌,戊,戎”这四个字,不少人混淆了它们的读音,可学生时代背过的顺口溜“戍点戌横戊中空,横撇交叉就是戎。”至今记忆犹新。二、编者的意图:首先“七言面句易诵读”,为什么这里一定要用“腊”而不用“十二”,若是如此不就少了这一争议?唐诗宋词,它们平仄搭配得当,诵读时,抑扬顿挫,其音律之美自不待言。好的顺口溜,同样如五言、七言古诗,具有音律美,其平仄协调,字数规范,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这该是编者,配七言的面句而舍“十二”不用的初衷吧。再者“字义借代谜趣生”,用“腊”字借代“十二”,是否可行?答案是肯定的。这种思维,类似于灯谜。灯谜,是以汉字的音、形、义入谜的一种文字游戏,这在世界文字中是绝无仅有的。谜贵别解,如“三八二十四”扣体育名词“女子双打”,此“打”亦非彼“打”,打(音答,表数量十二为一打)与打,字音不同,字义亦殊,通过灯谜别解这一手段,却能连到一块。“腊”字在此用了字义借代,看来,编者也深得谜中之味。本人爱谜,从谜十多年,凡任教班级,学生亦乐此不疲,实践证明,此类别解,更是深得学生喜爱。寓教于乐,事半功倍。(时下,不少学校开设了灯谜课,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灯谜,已走进了课堂。)三、执教者的引导,身为课堂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须当明确,牢记一年七个大月,才是教学目的之所在,“腊”字的借代意义当次之,况且这种借代也是说得通的。正如九方皋之相马,得其神韵而忘其形。但教学此类题型,当加以引导,及时指出,“腊”在此处的借代作用,以及公历、农历中十二月的不同,这样也一举两得。否则,掌握了一项知识,却又混淆了另一项知识,就有得不偿失之憾了。

                                                         福安市城阳小学,郑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