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将感恩之心铭刻于童心当中——《活法》稻盛和夫著

(2013-02-17 16:45:29)
标签:

文化

将感恩之心铭刻于童心当中

现在的时代物质丰饶,可是人心反而变得贫乏,精神也越发空虚。尤其,先前所提“六项精进”中的“感恩”之心,更显得越来越淡薄。身在物质如此丰饶的时代,我认为该是重新检视自己是否还存有知足和感恩之心的时候了。

在我还年轻、社会也处于物质贫乏的时候,我认为人生在世最重要,而且也努力去做到的是“真诚”二字。对待人生与工作,都尽可能做到真诚。不论工作或生活都努力认真,绝不偷懒。这对亲身经历过贫穷时代的日本人来说,没什么稀奇,我认为那是当时日本人根深蒂固的特色,也是美德。

不久,随着经济起飞,社会越来越富裕安定,京瓷的经营也上了转道,规模一步步扩大。那时候,在我心中占了一个重要位置的是“感谢”。对于诚心付出努力所得到的回报,我发自内心产生感谢之意。这种体验反复几次下来,渐渐在心中成形,最后成为我日常生活中遵行的基本道德之一。我自己回头想想,感恩之心于我,就像道德观的灌溉水源一样,而那跟我的儿时体验有很大的关系。

我的老家在鹿儿岛,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父亲带我去参加“秘密念佛”的仪式。所谓的秘密念佛是德川时代受到萨摩藩打压的一向宗,由虔诚信徒以秘密仪式暗中保存下来的宗教信仰。在我的孩童时期,这种信仰方式还存在着。记得那天还有其他好几对亲子档,我们一起靠着灯笼的亮光,在太阳下山后黑漆漆的山路一步步往上爬。一路上大家都没出声,受到恐怖又神秘的气氛影响,什么都不懂的我也死命地跟在父亲背后亦步亦趋。

上去之后看见一间独栋民宅。进人屋内。柜子拉开。里面安置了一座庄严气派的佛坛,前面有位身着袈裟的僧侣正在诵经。屋内只点了几枝小蜡烛,非常昏暗,我们各自入座后,就与室内的昏暗融成了一片。

小朋友被要求跪坐在僧侣的后方,静静听了一会儿低沉的诵经声,诵经告一段落后,小朋友一个接一个按照指示,向佛坛献香。我也照着做了一遍。

僧侣会在那个时候,对小朋友说几句话。有些小朋友听到的是“下次再来”, 而我听到的则是:“你这样就可以了(不用再来),今天拜过就好了。”接着又对我说:“从现在开始,你每天都要向佛祖道谢:‘南无、南无、感恩。’活着的期间,只要这样做就可以了。”然后也告诉我父亲:“以后不用再带他来了。”还给了我“保证书”。

还记得当时幼小的我,就像通过了什么考试,还是得到师父真传之类的。感觉又骄傲又高兴。那可以说是我最早的宗教体验,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所学到的感恩,算是深深影响了我。实际上,就算到了现在,只要一有什么事,我都还是会下意识地口念“南无、南无、感恩”,让这句话回荡在耳边。

就连我去欧洲参观教堂,被教堂的庄严气氛感动时,也是不自觉地念出这一句。总之,对我来说,这句“祈祷”的话已经超越宗教及宗派的范畴,与我这个人完全融合为一。也可以说是深植在我心里的“内在口头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