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润泽的课程课堂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 |
灵动润泽的课程课堂
2021年5月15日,我参加了“《深耕西安好课堂,助力教育内涵发展》西安好课堂,助力名校+工程”第六期培训。活动在西安市八中举行。上午是开幕式和主题报告。西安教科院解慧明院长、碑林教育局冯杰局长、八中魏坤鹏校长讲话,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贺卫东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论与实践》专题报告。中午饭后我们参观了八中的特色社团活动。
有两个感受:
第一,学校管理者的做事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五月份起,各个学校为下学期的招生就开始做准备,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学校的宣传尤为重要。虽然说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是对名校而言,对于大多数的学校,还是要宣传的。怎么宣传?除了日常的教育教学各项特色活动,通过公众号媒体简报宣传,还有就是举行大型的教育活动。活动举行成功了,自然起到广告效应。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就是一个个活广告。八中做到了三个亮点。1.校长魏坤鹏亲自上示范课,独特!2.特色社团展演。创新
第二,特色社团活动启发了学生了思维,丰富为校园文化生活。
目前,各个学校都在开展社团活动,开的怎么样?自己心知肚明。也许我孤陋寡闻,我感觉八中开展得非常好。社团活动不一定每个学科都要开,要有特色。有些学科就不适合社团活动。我们学校的美术社团、航模社团开得也比较好,学生成果如果再丰富一些则更好。八中的绘画、古筝、舞蹈、摔揉、无人机、心理、人工智能社团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我特别对人工智能社团感兴趣,他们有智能机器人,组装的机器人,学生编程输入机器人,然后活动。对于高中生,做到这些探索真不错。我详细咨询了同学的活动情况。我很好奇,他们的老师是怎么组织并指导学生活动。经过探寻,原来厂家有专门的指导师指导,老师学会了后指导学生,而且厂家是跟踪指导。
虽然操场上炎炎烈日,但是参观者络绎不绝,孩子们新颖精彩的成果展示冲淡了对炎日的感知。下午是课堂教学展示。教育的中心是课程,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是课堂。如果说社团是学校文化生活课程,那么课堂则是知识课程,思维课程、启迪智慧,润泽心灵的主阵地。
下午分学科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数学有两节课,一节高中课程《正弦定理》,一节初中课程《从“手拉手”到旋转构图》。执教者分别是八中的沈艳老师和西工大附中的刘红波老师。课后罗理想老师和贾文老师点评。


谈几点感受。
第一,渗透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体现在两个方面。
1.课堂物态形式变化。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几何画板、电子白板,希沃投屏等信息技术等,师生能熟练运用。课堂重视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向,开展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如《正弦定理》一节课,创设发生森林火情时,如何计算观测点与着火点距离。由生活情景过度到数学情景。这个情境的创设,含有学科思政的成分。我们要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拯救生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课堂教学形态的变化,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两节课以学生发展为主线,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质量,以问题为导向,逐步深入,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自主探究。《正弦定理》这节课老师设计了十个问题,通过问题驱动逐层深入来解决问题。课堂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猜测—探究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探究。有三次探究活动,学生代表上黑板讲解思路,方法很好。这一方法,我们学校数学组老师已经运用自如。灵动课堂实践,数学组老师灵活发挥了学生生教生的教学方式。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甚至是人机互动(信息技术应用)成为常态。
第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恰当发挥是实现教师引领学生的关键。
虽然我们提倡学生为中心,学生主体地位,但是,我们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现在,有些课堂,过分关注学生主体,一股脑儿全放手给学生,结果学生完全不知所措,学什么?怎么学?孩子是迷茫的。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第二节课刘洪波老师的《从手拉手到旋转构图》是针对中考压轴题25题自行设置的课程。我想,没有大量的习题研究刘老师是设计不出这样的课程的。我已经很久没有带初中学生了,但这一题型,我还是记忆犹新。当时在带初中学生时,这是初中生的难点。本节课刘老师恰当铺垫,从特殊的等边三角形构造出“共顶点等线段的等边三角形‘手拉手’模型”,然后到“共顶点等线段的等腰三角形‘手拉手’旋转模型”,最后到一般的“共顶点等线段三角形‘手拉手’旋转模型”,从构造模型,到图形旋转,问题深入浅出,是非常有内涵的好课堂!在变式练习中,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异常激动。刘老师的每一步引导直达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生跃跃欲试,学习欲望高涨。在最后课堂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有两道变式题,刘老师让学生选一道做,学生选择了难度大的第二道变式。正如贾老师点评时说:“只要你讲的合适,讲得得当,台阶铺的够好,考六七十的学生也会做25题。”有点夸张,但的确是会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数学素养。从孩子的课堂表现就反映出来了。听这样的课是幸福的。
第三,教师课堂语言的激励作用不可忽视。
今天印象深刻的还有刘红波老师的课堂语言,他普通话并不标准,但是他语言幽默温馨又不乏启发激励。这是他个人魅力。课堂起始阶段是沉闷的,没有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是借班上课常有的状态。刘老师是这样启发的:“紧张吗?不紧张。我们要抱着玩数学的心态学习。”“没人回答,我就开火车。”哈哈,我在借班上课不清楚学生名字时,经常这样做。没想到刘老师用“开火车”形容,孩子们笑了,课堂轻松了。他讲旋转前后的图像位置和形状间的关系时说,“位置变了,形状没变,相等线段就有了。就像我,友谊的小船让我移动到八中,我还是我。”当然课堂中,他的引导语很多,这种评价语言让学生身心放松,思维活跃,启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