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计划总结 |
数学教研组课例研究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我校教导处课例研究活动实施方案,从课堂教学着手,关注课堂问题设计,实施“设计问题---课堂实践,同行观察--课后研讨—形成课例”的研究策略,组织开展数学教研活动。增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意识,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切实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形成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在合作交流中促进教师专业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的
通过课例研究活动,同行课堂观察,课后研讨,搭建教师互相学习共同体平台,实现同伴互助和思想联动,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承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活动主题:
“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课例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有效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环境,学生之间可以关联到已有知识,进行思考,并且能够分享,愿意学,从而达到思维训练和知识总结,获得知识)
四、课例研究组成员:
黄俊鹏 徐亚辉 郑雁 王培荣 党粉云 李彦彬 曹明璇 颉静茹 薛涛 高亮 仇爱玲 张菁 张敏 张小绸
1、本学期拟组织六节校内研讨课,组内研讨课若干。
(1)校内研讨课参与人员:张敏 郑雁 张小绸 曹明璇 高亮 张菁
(2)校内研讨课:组内其他人员。
2、组内人员分工:
(1)活动指导:黄俊鹏
(2)活动组织、方案制订:徐亚辉
(3)资料收集与整理:徐亚辉 郑雁 李彦彬
(4)通讯员:郑雁、高亮
(5)量表观察分配:依据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课堂观察分工
(以下第一人为小组组长)
课堂情境导入:颉静茹 王培荣
课堂教学: 曹明璇 党粉云 苏君 薛涛
课堂练习巩固:高亮 仇爱玲 张菁
课堂小结:张敏 张小绸
五、工作措施
1、组织形式:以研讨课形式开展。周二下午第一节授课教师四楼录播教室授课,同行观察;第二节二楼会议室研讨。
2、活动时间:每周星期二第5、6节(下午1、2节)
3、活动地点:四楼录播教室、二楼会议室。
4、具体要求:
(1)依学校教导处安排,开学第3周起每周四上报学校教导处下一周要参加校内研讨课的老师及授课课题、班级。具体时间由教导处协调安排。
(2)组长按照安排时间通知全体老师按时观课。
(3)上课老师提前打印好教学设计及量表分发给听课老师。
(4)在教研组会上确定好观测点,并且提前分工。将观测点量表分发各位听课老师,听课老师听课时记录,形成观察报告表,准备发言,研讨会后由各小组组长收齐本组量表后统一上交。
(5)授课教师依据课堂教学和课后研讨修改问题设计,形成新的课例,并上交教学设计、观察量表和总结性研究报告。
(6)研讨会后收集当天活动资料,研讨课结束后提交教导处。
收集的资料:每位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上课照片,全体听课老师照片,本组总结性课例研究报告一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