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剪辑评(一)

标签:
北京通宇思科数字电影霸王别姬剪辑后期制作教育 |
分类: 影视后期制作 |
如果未看过此片,请先勿看此文,以免影响观影效果。看完全片后,第二遍观看时再看本帖,效果比较好。
首先声明,写这帖并非本人水平已经达到多高的程度,可以对前辈的作品指指点点,而是由于太喜欢,所以观看许多遍之后发现的一些问题,写出来作为讨论,以前都是写国外片,评论起来文化上隔了一层,现在终于能拿部国产片品评一下,希望大家多说点哈^^
《霸王别姬》,不少人看过以后认为是中国最好的电影之一,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此片也是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的荣誉最高的一部影片(戛纳金棕榈),但遗憾的是,该片获金棕榈时是与《The Piano》并列获得,并且在奥斯卡上最后输给了《Belle Epoque》而没有能够获得最佳外语片奖,这一点实在可惜,对于这部溶入中国国粹艺术——京剧,以及包含了从1924年到1977年间50多年的中国社会巨变的电影,其规模之大、剧中大牌明星之多,在国内是无出其右的,这也归功于制片人的巨额投资、导演陈凯歌的深厚功力以及各部门出色工作的成果。
但全片编导演摄录美服化道皆近乎完美的工作中,却从头到尾都有个极大的弊病,那就是剪辑,而我觉得,这剪辑并非因为剪辑师裴小南的工作失误,而是导演陈凯歌在前期设计时对剪辑的不重视所造成的,片中几乎每个场景都有内容不附、动作不接、情绪断裂、空间混乱的情况发生,使好多地方观众不自觉地就会感到不适,而且对于这样一个段落式的片子,很多场景的起承转合都显得过于急促,看一遍就会觉得情绪不顺畅,看两遍三遍,问题就非常明显地看出来了。我曾听说陈凯歌在后期剪辑的时候把剪辑师当操机员用,换句话说就是后期基本是导演来剪而非剪辑师来剪,结果影片的节奏问题严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下文就对片中所出的剪辑问题(其实很多是前期分镜头设计的不周到)进行分析,并顺便对各场景加以评论,有不同意见请尽管提出,一个人的看法毕竟有时候会比较片面。(最好是一边放片子一边看,看得比较清楚)
一、序幕
这场戏是全片的开头,也是全片设计得最好的段落之一,不要看简简单单的几个镜头,这个段落里把两个主角的“特殊”关系、历史背景和悬念都一一展现了出来,一个身穿西楚霸王戏服的人却对一个普通工人点头哈腰,经历那段历史的人一下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太经典了。 但是从一开始,问题就出来了,下图2、4两张里,两个人的位置差得太远了,可以算是个BUG,但我认为导演应该是设计了两人走进去到中间的过程,但由于后期觉得过于繁琐,所以删掉了过程,虽然从视觉上和逻辑上来说都无伤大雅,但也反映了导演设计的不精确,使全片标题都没出就露怯了。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480a2b2e-c1cf-4c3e-98c6-8d5f47e3b3fe.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35955aee-c10c-460b-a8fa-a72046894f49.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3853c3ba-ec91-4c54-9013-f3cf81e3472e.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bd86e93d-90e5-4db8-b2c2-57d6fbb80769.jpg
二、卖艺
这个段落的颜色调得真是舒服,场景布置的真实感也没话说,不过这里依然有问题存在,图一图二中,主人公“小石头”的一个亮相,两个镜头间的跳跃感显然就是拍摄时动作不接的结果,从人物动势到小石头与伙伴的前后位置关系都很不接;而紧跟着,图三里小癞子的逃跑,从叠人到小癞子爬起来逃走,三个镜头没一个是顺畅衔接的,看着很不舒服。图四中霸道的路人对戏班子头头“关爷”的辱骂和动粗很有冲击力,不光是镜头内部戏剧冲突十足,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唱戏人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但后来小石头一个拍砖,那原本霸道的路人立刻转为笑脸(图五),中间连个过程也没有,从情绪上来说,实在有些断裂。而最后一幅图是这个段落的结尾,艳红抱着年幼的程蝶衣观看表演,用行话说这叫“借镜头”,也就是说是从原本用作他用的素材中拿过来补上使内容顺畅,这个镜头显然是冲突发生前在观看表演的艳红,而不是冲突发生后的艳红,第二段导演似乎又明确地告诉观众:我就没设计这个段落的结尾。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2f59640c-11a3-4bd5-b58f-904102e2f217.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5ff41743-3ba6-4fff-8799-d0554e517065.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f68d19cf-0a18-4540-ba1f-7aef74389178.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4d47d4b2-fe9b-4cdd-85a9-d57f9b91d715.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c924cf21-d7c6-43d1-a6ea-9b35def3f931.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70e73bc0-b04b-42d7-8b0a-8db5e5ee2ce3.jpg
三、断指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段落,太精彩了!不过毛毛糙糙的地方还是一下就暴露出来了,吕奇老爷子抓的是蝶衣的左手,但到了特写镜头就成了右手,由于景别相差很大,并且切特写镜头之后巧妙地留出了一段手不在画内的时间,使得视觉上非常顺畅,第一次看不会察觉,但这个错误实在是比较低级。另外,吕奇放开蝶衣的手之后说了一句“您这孩子,没吃戏饭的命,您带回去吧”,如果仔细听的话会发现,“您带回去吧”这几个字和前几个字不是一口气说下来,而是后期接上去的,画面上的关爷脸部正好在暗部,所以口型不穿帮,但这几个字念的气息和前几个字不接,又是一处毛病。 说实话,我始终不明白图四中的那个镜头为什么要给那么长,蒋文丽的演技的确不错,但问题是她的京腔实在是够呛(当时她还被毕业),听得我实在是浑身难受,还非要给这么长个镜头,要是中间切个关爷的画面还好点,这镜头实在是很让观众“出戏”。
不过话说回来,磨剪子镪菜刀的设计真是够狠,这绝对是一般导演达不到的水平,不仅使艳红下刀的工具有了来由,也使蝶衣的心病展示在观众面前。另一个够绝的设计是好几个蝶衣的位于画面正中的脸部特写镜头,眼神凌厉,要知道片子到了现在,全片主角程蝶衣一言未发,但就是这几个镜头让观众感受到了他倔强顽固的性格,使得后来的烧衣服、“男儿郎”等情节有了情感基础,使观众不会觉得突兀,这戏设计得实在强得没话说。 这个段落的结尾处,艳红用带血的手缕了一下头发之后,下个镜头就是她把外套披在蝶衣身上,很显然,两个镜头完全不接,情绪完全是断裂的,我不知道这两个镜头之间还有什么戏,或许是导演想把内容缩短些,但这个接点实在是不好,连我都能看出问题,评委就更别说了。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6c7f4a5a-4e7f-4477-b712-b05aa79f6890.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da360609-1100-4f05-aa7e-8d8e79255f3b.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8d1c8c31-ea82-46d1-a0bd-205a6419b635.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82bed21b-3d53-4bce-8724-7580ce605e63.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4b23c90a-0b1f-49f0-a2f4-87a5c6739aaa.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d87f8c13-97fd-43fa-acf6-e645b9e65474.jpg
四、焚衣
如果你把这个段落看两遍,你可能会觉得蝶衣推小石头那段里,下图这个画面有些不对劲,因为过肩反打小石头的时候,蝶衣并没有像图中这样喘气,而且两次喘气镜头也给得有些不合适,有种硬加进去的感觉,而小石头扔被子给蝶衣时,蝶衣就不喘了。情绪断裂,没过渡,又是这个问题。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c11e8f26-a766-4e43-abc2-676433e6a8d5.jpg
五、识情
说真的,每个段落都有问题,但每个段落都让我心服口服,实在是太棒了。但又不得不说,先看图一,这个镜头和之前我说的蒋文丽的那个蹩脚京腔镜头一样,都是硬生生的固定镜头,剪辑点很呆板,就像是硬塞进去一样,片中不少类似的镜头,使得全片节奏始终有停滞,无法一气呵成。 图二和图三的踢砖镜头,我相信第一次看的时候九成人都会看不清,因为小石头和蝶衣的关系实在非常混乱,虽然旁边有木墙为依据,但观众可不会注意到这么多,而且两个镜头都是小景别,不论是动作上还是逻辑上都接不上,所以这个关键的踢砖戏大有弊病,使得观众听到关爷喊“替谁偷工减料呢”时会回忆“刚才原来是小石头帮蝶衣踢砖”,一下又出戏了。另外,图四的那句话我始终没明白,什么叫在班结党?莫非还有别的戏被剪掉了。 图五的镜头是全片我最喜欢的镜头之一,不是因为画面好,而是吕奇老爷子的功力实在是深厚。我想现在20岁以上的人里应该还有不少记得《编辑部的故事》这个电视剧,也或许还记得里面那个和蔼可亲的主编老陈,他就是吕奇演的,我万万没想到吕奇的功力原来这么深,看完全片,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段小楼也不是程蝶衣,而是关爷,服了!“打自有唱戏的行当起,哪朝哪代他也没有咱京戏这么红过,你们算是赶上了!”这台词说得真太棒了!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627e49fb-f13e-461c-aa8e-a137aa761165.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dde0af67-b885-48ed-a263-cc8ccb1fc0d4.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27e0db8a-8a5a-4524-b4d3-902ab0287565.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aad775ea-661d-4d6e-b21d-236e8d89d871.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84d7d696-dbf7-4c10-9313-04c5bbafecd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