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末代皇帝》一个段落中的场面调度和剪辑

标签:
北京通宇思科数字电影末代皇帝剪辑场面调度影视后期 |
分类: 影视后期制作 |
今天我一个一个镜头地分析了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末代皇帝》的段落,希望能给大家分析影片作为一个参谋。
这次分析的是《末代皇帝》218分钟版的1小时59分2秒处到2小时5分46秒处,短短6分钟。这一段主要是说溥仪被革命赶出紫禁城的过程,我认为这是本片最重要的段落之一。
分析中蓝色的字是大的场景段落,黑色的是镜头分析,所有分析都在图的下方,因为一些镜头连的很紧密,所以将他们放为一组镜头。
1-12,溥仪与婉容等人在故宫里面打网球,突然听到了故宫外有很强而整齐的脚步声。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f2d089a8-b9d5-46f6-b5ab-c2436c0c5e97.jpg
第一个镜头是一个较长的镜头,主要是交代他们在打网球的事,第2到12都是他们听到声音后的反应等。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83a0d307-e22d-48f2-a198-215b832fbe05.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0e7ee616-6c98-496d-8755-f3db6c66efea.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5b821876-09ba-4068-b41a-fc00565168e0.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001d13ad-f519-4420-8560-6a9a625db5b6.jpg
镜头2,3,4,5,6,这里突然出现的声音让每个人都被孤立在各自的画面里,为什么这里不用全景?你认为单人的表情特写震撼些还是全景?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1dcb6268-3394-43cc-8915-f4da28fec758.jpg
镜头8,终于全景出来了,刚才独立的空间因为全景被联系到了一起,导演传达给了我们信息“这是他们都要面对的。”这里的全景大部分是叙事作用,因为人的表情若不是真的经历,这么多演员是不可能同时演很好的,于是把他们最好的那一个表情拿来放进特写,然后全景来叙事,这也是剪辑的妙用!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e7475e84-3ae0-4ade-b53f-adab65cefaec.jpg
这里剧本让婉容的裤子出了问题,突出的是她的紧张。(之前一系列全是表情、动作,没有台词)
镜头13到35:革命军进入故宫,告知溥仪他们被驱逐出故宫了, 溥仪命令婉容等人去收拾,并和R。J说了一段话。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2b554e46-98e6-4996-bb64-4e29da52c0f0.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e41f99cc-c284-4814-852c-2c3503e1dd2a.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984eeaf5-a73f-40a1-b518-d7c11ff96044.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ad5c6ccb-d180-4ee4-9047-d253cfc712d6.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a17d5c93-edec-445a-8f2a-9e360ca2d518.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861545ec-4e1d-42ea-9961-6368261b60b9.jpg
镜头13A,13B,14A,14B,14C,14D。这是两个长镜头,第13个镜头首先就用摄象机跟随革命军而不是用溥仪视角让革命军突然出现,这又是为什么?刚才我说的两种可能前一种是悬念,用那样的方案,观众就会继续跟着剧情走,刚才我们才和溥仪一起听到了巨大的声音猜想那些人是谁,现在我们可以继续想“他们要干嘛。”如果用后一种,那叫惊奇,可是我们都听到声音了,他们的突然出现就不突然了,那后一种肯定就不用噻。14镜头用的全景和仰拍,让故宫的城墙在这时成了象征物,溥仪被包围了。 这是空间的利用。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1a3f0575-bc05-48f9-9f86-ed93dbedd12a.jpg
镜头15,我们看到镜头14最后,是邬君梅的角色和溥仪一起的,那为什么15镜头是以表情担心的陈冲为主体?是不是因为她才是溥仪的命中人呢?导演只用一个镜头就说清楚了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be24e28d-75f3-4bbb-b0dd-532c4277c313.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f818bf72-9e03-4c31-a85e-b5c6e2bdbd4e.jpg
镜头20,21,邬君梅的角色因为溥仪从她旁边走过才进入画面,并给了特写,溥仪走过去时没和她说一句话,而是去给离他更远的陈冲说自己被驱逐的事,三个人的关系一下就明了了,而溥仪从邬君梅旁走过,邬君梅一直看着他最后看着他和陈冲两人的镜头,加上溥杰,他们才是一家人,这2个镜头已经为以后三人的关系打下基础。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87a25ad7-ad57-49a4-afea-0d9cd833b175.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aeaa8de7-bec8-4679-bcef-809df9aa3407.jpg
镜头24,当溥仪知道自己是犯人并转过去命令他们收东西准备离开故宫时,摄象机一直在他身后,只给陈冲等人正面,感觉这里和《宾虚》里的耶稣有相同点,耶稣的正面从没有现过,因为没人可以扮演耶稣,而溥仪这时的表情我想除了真正的溥仪,是没人可以演的。
25到34是溥仪和RJ一段对话的正反拍,但是其中有点很重要: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b38ec591-5f58-4bfa-945f-aa0b83eeb93d.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86263e7d-d4d1-4f25-be0a-97909ee586cf.jpg
镜头28,29,看截图我们都能知道,在RJ话还没有说完时,就切换到了溥仪,很多RJ说话时,也是摄的溥仪,下面的字幕打出来的就是当时的话,这句话是RJ说的,切到溥仪是因为这句话对他的重要性,这句话之后,那个他小时侯就陪他的RJ也离开他了。所以镜头离溥仪的距离也是很远的,而给RJ的是个普通的说话镜头。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d3141e95-e80f-4eb5-8d3e-e29851ca902e.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dd335d12-8de5-45ab-b51a-01d4846496ea.jpg
镜头35,RJ和溥仪的关系已经由镜头说明了
镜头36-56,溥仪及家人在故宫门口上车,离开了故宫。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e60eed3a-5c40-491e-a07a-68e5cf82e521.jpg
镜头36是一个很好看的纵深加弧线运动的镜头,这样的配合总是很好看。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39f5a23c-f736-41a2-a65d-e910bd999807.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ae9db5c9-791f-4c4c-89c2-b2875da6a2d5.jpg
镜头37,38,这两个镜头主要说的是光,在城门里时,溥仪是在黑暗中的,象征的是他现在,我们发现,自然光的照射下,故宫和故宫外(除了城墙)都是很亮的,于是这个光就被利用了,故宫里的亮代表溥仪曾经的安乐,而外面照在他身上的却是另一个世界的“自由”。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5d5b8602-40e3-46cb-a026-2301625c7bf1.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2d8fd2fb-55ca-4767-93da-efdda3473754.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1c2d225a-e5b3-46a4-9ede-70f386130eea.jpg
镜头40A,40B,41,镜头40A时,看上去除溥仪外,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画面后方的背景上,但是我们看那道射在溥仪脸上的光,其实那让观众觉得溥仪的注意力也在后方,其实他没有侧身,是摄象机侧了,但是给视觉的信息确实溥仪侧身了,而在声音上,是那些兵在喊万岁,溥仪能不侧么?然后镜头拉上去,将士兵们的目标展示出来,再给溥仪一个特写,就这两镜头,什么心境都出来了。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215bbfd3-06ac-41fc-9e2a-0cacbbbe6d3d.jpg
镜头47A,有好看的纵深和运动。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97182194-d25f-45da-99dc-d4ef9e351db0.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d08aca09-ce16-4122-9a2c-2037b44da53d.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13444457-9447-4320-8219-bb653446fd68.jpg
镜头47B,C,D,又是三人的关系,他们出来时是一起的,在C当中就是溥仪和陈冲两人走的一边,就把另一人隔开了,而就我前面分析的来看,导演一直把溥仪和陈冲用双人镜头,这个信息就是“他们才是一对。”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96872acb-9f23-43ab-844c-93207c3cd3f9.jpg
镜头48,照其他人来看,灰溜溜地被赶走正常反应就像两位女人一样,望着两边,各有所思,但溥仪不一样,他镇定或故做镇定地在玩球,起码我们看出他还是有抱负的。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b92e281d-7329-45a5-9253-31908e349429.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68342823-a594-4725-a368-10c979059a95.jpg
镜头52,53,同样说明这个问题,溥仪有抱负,对故宫更有情。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6f719c92-a98c-4496-9c2e-a671d0520dc5.jpg
http://www.tysike.com/imageRepository/17a2a849-a213-4a25-8153-7466c9dfe1cb.jpg
镜头55,56,这个段落最后以故宫城门的全景结尾,也说明本片的故宫一段的终结,让这个段落很有史诗气势。
特别注意,我发现了一个我以前没有发现的错误,因为陈冲饰演的是正室,是皇后,所以按照封建常纲来说,溥仪是该先给皇后说的,这里我没有注意,陷入了一个陷阱。还要说明的是,在逼宫的那场戏中,只有溥仪和R。J两人是从容不迫的,一个是曾经的皇帝,想保有威严,另一个是洋人,也是不同的,而且在画面中,溥仪和R。J都是和众人分隔开的,R。J一直在高处,溥仪一直在网球场,后来走时也是他一人在前,而且我们发现,不管是军队的自然身高比溥仪高还是R。J坐在高处,他们都是俯视溥仪的,而溥仪是俯视家眷和仆人们的,溥仪小时侯这么矮,摄象机都要专门放低一点拍他,这显出他地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