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减员使燕山石化减轻了负担、精干了主业、优化了员工队伍结构,不仅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而且为以后的改革改组奠定了基础。这对企业而言是件大好事。但是,这种减员方式对社会稳定十分不利。职工协解后便成了失业人员,为社会增加了再就业的压力,特别是那些年龄偏大,自身素质不高的协解人员就业和创业都很困难,只能依靠那些补偿补助金生活,这就为社会留下了不稳定的隐患。正是考虑到这个问题,燕山石化在减员过程中就确定了这样一个方案:那些成建制从国有企业退出的单位,可以由协解职工拿出部分补偿补助金入股,组成以职工持股为主要形式的有限公司,用股金购买原单位的国有资产。这样,就可以让那些素质较高的经营者带领大家一起闯市场。这一方案,得到了石化集团公司的支持,总部批准燕山石化可以在少数单位试点。燕山石化选择客运公司、七个生产厂的汽车队和八个集体企业作为试点,共组建了16个民营企业。实践证明,采取这种方式既可以使国有企业减员,又能使协解职工在自己新组建的企业中有工作岗位、有劳动收入、有社会保险,搞好了还有投资分红。这样就可以把国有企业减员的社会风险降到最低。石化集团公司在总结燕化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系统推行辅助业务单位改制分流。之后,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部、国土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同组成调研组到燕化调研。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方法有四大好处:一是国有企业中的一般竞争性行业从国有资产中分出,可组建一批有一定竞争实力的民营企业,有利于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二是可以有效解决国有企业“大而全”的弊端,有利于减轻国有企业的沉重负担;三是职工从国有企业分流后,可以做到岗位不丢、收入不降、保险不减,有利于职工自立生存;四是不给社会增加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有关部门总结燕化的试点经验,于2002年11月18日正式下达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改制分流从此成为国有企业减员的主要形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