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猫效应、应对处理、制怒措施、核心启示
(2013-05-10 09:24:56)
标签:
踢猫效应 |
分类: 教育与故事 |
踢猫效应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
名词释释
是人与人之间的泄愤连锁反应。在心理学上,“踢猫效应”是这样说的: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
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事出突然,有一次,他看报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老董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别人的注意,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老董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应对处理
在现实的生活里,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人在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是心里面很不舒服,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怨气。其实这是一种没有接受批评、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的一种表现。受到批评,心情不好这可以理解。但批评之后产生了“踢猫效应”,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
制怒措施:
*通过意志力控制愤怒,使愤怒情绪少发生,或有愤怒不发作。
*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发怒”,这样可以起到控制愤怒的作用。
*将心中的愤懑、不平向人倾诉,从亲朋好友处得到规劝和安慰,可以缓解怒气。
*向使自己愤怒的人说明自己的不满,说出自己的意见,使矛盾得以调和,不满得以解除。
*尽量避免接触使自己发怒的环境,减少愤怒情绪,或者在即将发怒时通过转移注意力而减轻愤怒。
*尽快离开当时的环境,避免进一步的刺激,使愤怒情绪消退。
战胜愤怒,比战胜劲敌更难。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控制你自己,笑对你的朋友,他们是你最大的财富。
核心启示
核心理念:不要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应用要诀:有效控制情绪,正确对待错误。应用领域:社会组织、组织管理。
学习后可以深刻认识和有效解决如下问题:情绪控制问题;对待压力问题;制怒问题;挫折问题。
相关故事:见我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