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名著里的细节描写

标签:
专题名著细节描写 |
分类: 教学论文 |
名著里的细节描写
康玉琨
《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给细节描写的定义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它“在文艺作品中是不可缺少的”。其实,即使是学生的记叙类作文,要想打动人心,也必须在“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上下功夫,让细节感动人。
对于人物吝啬、贪婪性格的刻画,中外文学名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细节描写简直入木三分,让人难以忘怀。
在《儒林外史》第六回中,吴敬梓笔下的老地主严监生,临死的他伸出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最后一口气。当几个人都没有猜中其中的奥秘时,“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面对如此细节,多余的评析反而可能冲淡它原有的浓度。因为读者几乎一目了然:这是用来刻画爱财如命者的吝啬。用这样的细节描写突出最后时刻的人物形象,相当于在其“鉴定表”上的盖棺定论。
在《欧也妮·葛朗台》“家庭的苦难”一章中,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垂危的他见了镀金的十字架时,已经没有生气的眼睛“突然又活动起来”。“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嘴边,让他亲吻基督,他做了一个可怕的动作,想抓住十字架。这一使劲要了他的命”。
这个细节,显然是用来刻画爱财如命者的贪婪。这种贪婪使得葛朗台连命都不要了。这类守财奴的形象因为有这样的细节描写而格外突出。
下面侧重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一些技巧做好细节描写。
一、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
1.深化作品主题。例如:
“门前石狮子”“满门口的轿马”和“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人,这些细节显出了贾府的富贵豪华和威严气派,愈发衬托了刘姥姥的“不敢过来”。而“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溜到角门前”“蹭上来问”等几个细节,不但生动有趣,而且在对比中进一步反衬了贾府的显赫威势,于细节处包含了大主题。
2.刻画人物性格。例如:
在《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中,罗贯中写道: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于其“流涕”“大哭”等细节中,人们感受到他既严守军纪,又爱将如子的真实情感,同时还有其未遵先帝马谡“不可大用”遗嘱、用人不当的悔恨之情,以至闻听此言,“大小将士,无不流涕”。
3.推动情节发展。例如:
在《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中,施耐庵写道: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用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武松打断了哨棒这一个细节,道出了他武力之强、用力之猛,绘出了人虎斗的险状,烘托出当时气氛之紧张。同时,棒断了,虎对人的威胁更为急迫与可怕,情节因而更为惊险,从而被推动着向前发展。
4.显示时代背景。例如:
在小说《药》里,鲁迅写道:“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前面的,并且看出号衣上红色的镶边。”
这里,作者通过兵丁服饰的细节描写,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是在清末。
5.寄托作者爱憎。例如:
在《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冯梦龙写道:英台出嫁马家,行至安乐村口,忽然狂风四起,天昏地暗,舆人都不能行。英台举眼四看,但见梁山伯飘然而来,说道:“吾为思贤妹,一病而亡,今葬于此地。贤妹不忘旧谊,可出轿一顾。”英台果然走出轿来,忽然一声响亮,地下裂开丈余,英台从裂中跳下。众人扯其衣服,如蝉脱一般,其衣片片而飞……变成两般花蝴蝶。
这化蝶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梁祝生不能成婚配,死也要为夫妻的真挚感情,也蕴含着作者对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恋爱与幸福爱情的赞赏之情。
二、细节描写的运用技巧
1.运用夸张和烘托手法。例如:
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罗贯中写道:(关公)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下。——其酒尚温。
作者之前已极力描写了华雄的勇猛,一出场就连斩了敌方的四员大将。这里写关羽出战,并没从正面具体描写其交战经过,只从听觉的角度写“众诸侯”的反应,渲染战斗的紧张、激烈,最后,用“其酒尚温”这一细节表示时间的短暂,以夸张和烘托手法表现关羽的超强武艺。
2.运用对比描写。例如:
在《官场现形记》第53回中,李伯元写道:那制台一听“洋人”二字,不知为何,顿时气焰矮了大半截,怔在那里半天。后首想了一想,蓦地起来,拍挞一声响,举起手来又打了巡捕一个耳刮子,接着骂道:“混帐忘八蛋!我当是谁,原来是洋人!洋人来了,为什么不早回,叫他在外头等了这半天?”巡捕道:“原本赶着上来回的,因见大帅吃饭,所以在廊下等了一回。”制台听完,举起腿来又是一脚,说道:“别的客不准回,洋人来,是有外国公事的,怎么好叫他在外头老等?糊涂混帐!还不快请进来!”
这个细节描写对比鲜明,文制台在下级面前是豺狼,凶狠残暴;在洋人面前是绵羊,卑躬屈膝,其丑恶嘴脸暴露无遗,作者批判的锋芒也蕴含其中。
3.运用简笔勾勒。例如:
在小说《复活》中,托尔斯泰写道:这当儿庭长在跟左边的法官小声说话,没有听见玛丝洛娃说了些什么,然而为了表示他全听见了,就把她最后的一句话学着说了一遍。
一个正在进行审判的庭长在被告陈述时却心不在焉,明明是根本没听见被告说的话,却一本正经地重复其最后一句话,以此维护自己的尊严,显示自己的尽职。这个以简笔勾勒的细节把庭长的昏庸和假正经揭露得淋漓尽致。
4.运用侧面描写。例如:
《红楼梦》里写吃饭的地方很多,这里不从正面去写,而以刘姥姥的视角,从侧面进行描写。十分出色地写出了贾府的主子们奢靡富足、饫甘餍肥的日常生活。而刘姥姥不得不给吵着要肉吃的板儿一巴掌,更是衬托出底层百姓与之贫富不均、苦乐悬殊的生活状况。这样的细节描写既别开生面,又富有深刻意义。
【本文发表于《中国当代小作家》2023年第1期(总第235期)“我跟名师学作文”栏目;作了较大改动后,又以“名著中的经典细节描写给我们的启示”为题发表于《语文周报》(读写版)2023年4月17日第16期(总第2131期)6版“作文最前沿”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