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难题

(2022-12-01 17:50:17)
标签:

小说

难题

分类: 文学作品

小说难题

【小说】难题

 

1

 

晚上过了十二点,其实就算是第二天了。忙了一整天的王永刚上床不久就沉沉睡去。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王永刚从沉睡中惊醒,“永刚、永刚!”母亲沙哑低沉的嗓音让王永刚意识到她已经喊了许久了。

王永刚一骨碌爬起床,打开房门,慌忙问:“什么事,妈?”

客厅的小灯亮着,母亲的脸色有些苍白,瘦弱的身体好像站不稳似的,王永刚一把扶住她,焦急地问:“哪里不舒服吗?要不,先吃几粒救心丹吧?”

“不必了,我感觉活不过今天晚上了,还是先去县医院吧!”母亲喘着粗气说。

“没事的,妈!你先坐着,我去把车开过来,再来背你下电梯。”早春的天气外面肯定很冷,王永刚找来一件羽绒服给母亲穿上,就匆匆跑去开车了。小区有限的几个停车位早就塞满了,昨晚王永刚不得不把小车停到外面的公路边。

母亲今年83岁,几年前医生就说她是心衰,一直不停服药,可情况却越来越严重。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事情将不可逆转。

年轻的时候,母亲身体还是不错的。父亲过世得早,家里的农活都是母亲和大姐在干。后来,大姐出嫁了,嫁给了邻村的农民。王永刚大学毕业后,当上了中学数学老师,在城区买了房子,就把母亲接到城里来住。母亲不识字,城里的人又不兴串门,母亲住不习惯,没住多久,就跑回去了。直到前年,母亲突然晕倒,幸亏邻居及时发现,捡回了一条命。这回,她感到害怕了,只好住到小儿子的套房里来。

王永刚的妻子徐慧敏是同一个中学的英语老师,她是家里的独生女,这几天,她的母亲正在住院,她向学校请了三天假,到医院当陪护去了。她要在的话,可以让她去开车王永刚把母亲背下电梯,在楼下等着,这样就快多了。

王永刚把车在小区楼下停好,三步并作两步,进了电梯,来到8楼自家门前。房门仍然虚掩着,王永刚跨进门里一看,母亲蜷缩着躺在沙发上,一点声息也没有。王永刚吓了一跳,急忙去探母亲的鼻息,呼吸均匀,原来是睡着了。

母亲醒来后,一脸茫然地看着王永刚,居然记不起住院的事了。王永刚劝她去医院看看,她固执地说:“半夜三更的,身体也没多难受,去医院麻烦人家干什么。”

无奈,王永刚只得扶母亲到她的房间躺下,等到她又睡着了才离开。

    王永刚一夜忐忑不安,噩梦连连。第二天早晨,见母亲安然无恙,终于放下心来。

 

2

 

日子在不紧不慢地过着,母亲虽然心衰,但精神状态不错,偶尔也坐着电梯,到楼下小区的空地走走。

这个小区很小,只有两栋楼,平时能遇到的老人也不多。最主要是语言不通,这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交流常用普通话,而母亲说的是老家的方言,普通话因为电视看多了,能听一点点,说是说不来的。所以,她与人见面时,就是笑着点点头。时间一长,倒也适应了这个环境。

期末到了,王永刚与妻子徐慧敏都更加忙碌起来。忙着准备期末复习考试,忙着交各种材料。他俩的独生女王若影正读初一,一样的忙碌、紧张。

正在此时,王永刚的母亲病了。先是重感冒,紧接着感到呼吸困难,只好到市一院看医生。门诊的医生问了问病情,又用听诊器听了听,加重语气说:“病人心衰严重,必须立即住院治疗。”

然后,妻子徐慧敏去交钱,办住院手续。王永刚用医院的推车推着母亲去做各种检查,包括血液化验、CT拍片等;而心脏彩超、腹部B超等需要预约,等妻子办完住院手续再去预约。

母亲在住院部十二楼内二科22床安顿下来后,王永刚夫妻俩终于舒了一口气。这时,天已经快黑了,妻子说:“我们明天都要上课,应该一个回去办请假手续,再说女儿也要照顾。”王永刚就让妻子先回家了。

王永刚到医院食堂吃完晚饭,给母亲买了稀饭和青菜,打包带到病房。母亲躺在病床上输液,她边吃饭边叹息说:“我这一住院,就要拖累你们了。”

“母亲放心好了,做子女的这是应该的。”王永刚在安慰母亲的同时开始留意起病房的设施来:

这间病房有两张病床,空调恒定在27度,这与大多数病房一样;因为这栋楼是新建的,所以这边的病房都带卫生间,床头都有小小的显示屏显示病人姓名等相关信息。

王永刚感觉这里的条件挺不错的,可是条件再好,病人家属陪护晚上也仍然要找阿姨租折叠椅当床来用。

王永刚到医院小卖部买了一条小毛毯,躺在租来的折叠床上,既不好翻身,连脚也伸不直,夜深了也还没睡着。

母亲早已酣睡,发出轻微的喘息声。隔壁床的老大爷,一样是心衰,可程度更严重,甚至神志都不是很清醒,现在还在输液,他的女儿伏在病床边,好久也没动静,好像是睡着了。

王永刚偶尔转头看看老大爷的输液袋,打算输液完了就帮忙喊一下。谁知那边输液未完,自己倒先睡着了,并且一觉睡到天亮。

 

3

 

第三天,母亲的所有检查结果都出来了,医生说最少得住院半个月。王永刚知道,教师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且时值期末,还要上交各种材料,长时间请假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行的办法是雇个护工。

王永刚叫妻子到农村老家问问,看能否雇一个,价钱高点不要紧,结果急切间竟没有合适的人选。

没办法,王永刚只好打医院墙上小广告提供的联系电话,最后与一个60多岁的老婆婆谈妥了:老婆婆24小时护理,护理费每天180元,外加伙食费每天20元。

这个老婆婆是四川乡下的,出门打工已经十几年了,虽然识字不多,普通话却说得不错。可惜王永刚的母亲说不来普通话,很难与她进行交流,经常连说带比划,有时候手势反而更管用。

按医生的交代,母亲是不能吃肥肉的,王永刚也绝对不会买肥肉给她吃。母亲馋得厉害时,就趁王永刚不在的时候,悄悄跟老婆婆说。可母亲把“肥肉”说成“白的”,老婆婆怎么也听不明白,“肥肉”用手势又比划不了,急得母亲直喘气。后来,隔壁病床的家属来了,帮忙翻译,解决了这个难题。

这种普通病房没有电视可看,母亲只能偶尔跟隔壁病床的病人及其家属用当地方言聊天,而隔壁床的病人后来也换了一个讲普通话的,母亲就无法与之交流了。因此,她的病情稍有好转后,就觉得很无聊,每天除了打针、吃药和输液,就没什么事了。晚上睡眠也不好,半夜醒来后,基本上没再睡着,往往盯着天花板自言自语。

住院一周以后,母亲坚决要求出院。医生说最好再住一段时间,不然怕有生命危险。王永刚只好对母亲好言相劝,甚至是连哄带骗,并且尽可能一上完课,就驱车赶到医院陪母亲,听她唠叨。遇到晚自修下班级,就让妻子来陪。

十天后,医生允许母亲到病房外走走。母亲走着走着,干脆下电梯到楼下空地转悠了。回病房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十二楼内二科22床,原来医院的电梯分“单层停靠”“双层停靠”“全程停靠”,她不识字,乘“单层停靠”的电梯到了十三楼。后来,是一个好心的病人家属把她带到了病房。

这一次住院,王永刚的母亲住了21天,王永刚夫妻俩忙前忙后奔波了21天。王永刚的姐姐到医院看望了两次,都是到医院与母亲说一会儿话就匆匆赶回去了。因为农村的家务事实在多,一个刚会走路的孙子要她带,一群鸡鸭的喂养也离不开她。

 

4

 

出院后,母亲心情好多了。可她毕竟年纪大了,病情时好时坏。王永刚夫妻和女儿白天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母亲的照顾又成了一个难题。

一个办法是,把她送到老年公寓,但老年公寓要求送来的老人生活必须能够完全自理,可母亲一发病却是完全不能自理;况且,王永刚自己也放心不下;还有,一个有儿有女的老人,却被送进老年公寓,难免遭人家非议,这一点也很重要。思之再三,王永刚夫妻决定雇个人专门照顾她,哪怕多花些钱。

好不容易从老家雇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寡妇,还不到一个星期,就给母亲气走了。王永刚明白,问题主要在母亲身上:炒上来的青菜已经很咸了,母亲却说太淡;油是放少了点,但那是王永刚的意思,母亲却对她大加指责;令她最不能忍受的是,晚上母亲睡不着觉或者难受时,她也跟着熬夜,白天偶尔打盹,母亲呼叫时不能及时答应,母亲就会念叨:我家花那么多钱雇你来白天睡觉吗?

王永刚找中介雇了个年轻的女保姆,女保姆性格温和,整天笑脸相迎,冲着母亲甜甜地叫“阿姨”,母亲一生气,她就赶快赔不是,连说“对不起”。并且,女保姆勤快能干,整天忙个不停,把一个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对此,王永刚夫妻非常满意。他们私下里商量,过年时,给她发奖金;过年后,给她涨工资。没想到,半个月后的一天,王永刚的妻子徐慧敏回家时,发现女保姆不见了,等了好久也没回来。她感觉情况有些不妙,急忙查找是否有什么东西丢失,结果徐慧敏刚收的近万元的英语补习费不见了;首饰盒空了,里面的金项链、金戒指没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也一起被盗了。

徐慧敏连忙打女保姆的手机,却已经关机。她又给王永刚打电话,王永刚回家后,两人一起去找中介,中介查了半天,发现女保姆留下的身份证复印件,模糊不清,竟然是假的。徐慧敏提议去派出所报警,王永刚不以为然地说:“这种案子要能破,除非是瞎猫撞上死耗子。还有,你的英语补习费的事也不好明说的,那不是上面一再禁止的有偿家教吗?”徐慧敏想了想说:“我们不会说刚从银行取了一万元现金吗?现在家里放万把块现金不是很正常吗?”

两个人争了半天,还是徐慧敏妥协了,最终没有去派出所报案,而是悻悻地回了家。

 

5

 

几经周折,王永刚最后再次从老家雇到保姆,且是远房亲戚“梅姨”。鉴于合适的保姆难雇,长期照顾病人的值得信任的保姆尤其难雇这一现实,当梅姨答应前来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时,王永刚简直心花怒放,把她奉若上宾。

出人意料的是,梅姨是个苦出身,虽然快七十了,却身体硬朗,干活从不计较;她现在又是孤身一人,一来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除了照顾病人,还兼顾家务。梅姨态度温和,亲切地叫母亲“大姐”,凡事逆来顺受,照顾病人又极有经验,尽心服侍,遇到母亲身体状况好转,就用手推车推着她到小区院里转转,对此母亲也很满意。

王永刚一家都把梅姨当亲人看待,没多久,徐慧敏就给梅姨买了好几件衣服,把她打扮得年轻了许多,让她对着镜子直乐。

美中不足的是,梅姨不识字,记性也不太好。她经常忘记给母亲吃药,甚至把药拿错了。这个问题是徐慧敏先发现的,有一天晚上,徐慧敏悄悄告诉王永刚:“中午的时候,我在客厅听到婆婆说,‘怎么吃这么多药呀?’梅姨小声说,‘快吃吧,这是医生交代的。’我赶忙到婆婆卧室外仔细一看,梅姨的手心里还有几粒药片,其中两粒红色的那是早晨吃的药。”王永刚皱着眉头说:“先别声张,我们想想办法。要不然,再雇保姆就麻烦了。”

当晚,王永刚就想了个办法,把母亲第二天要吃的药预先分好,分装在小、中、大三个瓶子里,对应早、中、晚三餐的顺序给母亲服用,同时,把这一办法反复告诉梅姨,并对她说:“万一哪一餐忘了给母亲吃药,那一餐就不要吃了;一定不要两餐的药加在一起吃。”从此,分药的事都是由王永刚或妻子徐慧敏负责,这样,梅姨就省事多了。

可是没多久母亲不知怎么知道了吃错药的事,他私下里对王永刚抱怨说:“吃错药会死人的,要不,把梅姨换了吧?”

王永刚心想,真是躺着说话不腰疼,母亲果然老糊涂了;雇个合适的保姆多难啊!但他没有说出口,而是问母亲:“这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母亲解释说:“是梅姨自己说的,她说,‘不说出来,心里难受。说出来请大姐原谅。’然后梅姨一再道歉。”

王永刚趁机说:“梅姨这么好的人,换掉就没地方找了。再说,现在你吃的药都是我来分,不会出错的,你只要记得提醒梅姨拿药给你吃就行了。”

母亲听了沉默不语,王永刚知道,母亲嘴上不说,心里仍有些放心不下。王永刚因此感到不快,也不再说话,退出了母亲的房间。

王永刚到小区楼下散心,看到一个年轻的母亲拉着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女孩在赏花,脑海中立即浮现出这样的情景:双抢时节,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头戴斗笠,背着还不会走路的儿子,弯腰割稻,挥汗如雨,五六岁的女儿在旁边抱着稻把……

此时,王永刚心里的怨气就全消了。

【本文发表于《尤溪文艺》2016年第4期(总第26期)、《浮玉》2017年第1期(总第63期)

 【小说】难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