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爱残疾人》说课稿

(2013-03-21 10:07:50)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让我走近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张莉娜,来自阜阳颖泉区苏集中心校。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我走近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阐述本课的设计意图。

 

一.         说教材

1.教材编写及设计意图

《让我走近你》是科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第八册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中的内容.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知道一些社会的公益活动。了解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他们有同情心爱心,尊重并愿意帮助他们”等内容标准。

本单元分3个活动主题。分别是:‘同在蓝天下’,‘生活因爱更美丽’和‘我们的爱心行动’。从认识到参与爱心行动,密切相关又层层深入。其中《同在蓝天下》又设置了‘让我走近你"和我们为你喝彩"两个子课题.本节课《让我走近你》的立足点是让学生了解老人和残障人群的困难,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帮助.

《品德与生活》2年级下册《献出我们的爱》单元中,安排了与本单元相近的主题。但内容相对浅显,如重点引导孩子关心身边的人。而本单元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鼓励他们走向社会,知道有哪些弱势群体需要关注以及社会给予的温暖等。在行为上也相应提高要求。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体验中感受并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方便,发现并敬佩残疾人比正常人更强之处。

难点:体会残疾人对“尊重、平等”的渴望,树立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生活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在备课过程中,我按照《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做到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分别制订了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体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残疾人,知道他们生活的艰辛。

(2)了解社会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的生活环境和设立的残疾人专用设施。。

能力目标

1)能通过看书刊、查阅网络,收集有关残疾人的信息;

2)体会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关爱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学习、交流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树立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以及他们为克服自身缺陷所付出的努力;

2)对残疾人有同情心、爱心,认识到他们都是可亲可敬的;

  3)尊重残疾人,关注他们,并在必要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

 

三.说学情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容易体会到由于残疾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难,甚至会去歧视嘲笑残疾人。对世界缺乏关爱。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让孩子学会关爱弱势群体也是提高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四年级的孩子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模拟活动,使学生透过观察体验唤起情感的共鸣,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关爱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四.说教法学法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社会生活,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一门学科,是为儿童认识、参与、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的课程。鉴于教材的特点和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观察法、谈话法以及亲身体验法,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可以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生活,从而获得思想上的升华。

五.说教学过程

整体思路: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需要人们去了解、理解他们,更需要全社会的人去关爱他们。所以,我们在把握本课题让走近你题义时,重点抓住走近二字,课程目标锁定在:了解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这三个环节上。

1.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一开始用小游戏导入,让学生体会残疾人的生活。而后让学生说说在自己身边见到的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引出课题《让我走近你》。

 :《筷子夹花生米》的游戏(让2个同学比赛,一个扮演主正常人,一个扮演盲人)

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双目失明的情景。引出残疾人的概念,进而导入新课,走近残疾人的生活去看一看。

板书:让我走近你

2.活动体验 激发共鸣

设计意图:生动的情景模拟、亲身的体验,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从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残疾人的不易,情感产生共鸣,心灵受到震撼。让学生扮演多种残疾人生活日常行为,尔后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尽情地表达出来,让自己切身体验到残疾人的困难.起初学生们有可能感到活动有趣,发笑不止,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学生们就会感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这样,也直接地体会出了自己在遇到困难时多么需要别人的帮助.这就使得他们懂得关爱残疾人了.

过程:先看图片,请同学说出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然后通过3个模拟体验(盲人取物 致残人士脱衣服和聋哑人交流),让同学说出模拟时的心理活动,更深刻感受残疾人的不易,也直接体会到多么需要帮助

3.交流互动 升华认识

设计意图:为了使本课的教学掀起了高潮,实现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通过多媒体播放《千手观音》.使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接着安排同桌讨论此时的感受,并把自己知道的残疾人的故事讲给对方听。再次感受残疾人身残志坚、勇当生活强者的顽强意志,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极大的触动,从而懂得尊重残疾人。gY9小学资源网

过程:播放视频《千手观音》  残缺的肢体演绎生命的完美。请同学说说舞蹈背后的故事还有哪些关于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

4.知识拓展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这种参与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的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由情感转化为行动.帮助学生去关爱残疾人.

   :每年的5月第三个星期日,是国家助残日,国家特地为残疾人制定这个节日是希望社会上千千万万的人都来关爱残疾人.我们的国家又是怎么保护残疾人的呢。 学生根据书中材料回答.

  :你看到身边有没有为残疾人提供的便利呢?

  :手语电视节目,盲人看的书,盲道,轮椅,专用卫生间,

  :见到残疾人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出示图片,判断行为的对错。并联系自己谈谈。

 

最后播放歌曲<</SPAN>熊猫咪咪》 在歌声中带大家一起做手语:伸出我们的手让世界充满爱。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我们的一颗爱心,伸出双手,让美好的祝福化作这对天使的翅膀,飞到她们的身边,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爱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