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败的教学案例集锦之一

(2013-03-15 11:21:34)
标签:

教育

分类: 典型案例

 有的老师只是按照教师用书提供的活动照搬,根本就没有去想该活动设计的目的意义何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两次上《我是谁》一课。两次都设计了让学生上台来模拟生活中的不同角色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人在不同的环境是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权利和责任。在第一次上课时,老师让一部分学生上台表演,然后说:“请大家认真看,然后来评评谁表演得好?”。第二次教学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她是这样对学生说的:“他们在台上表演的时候是什么?”“演员”“你们这时候是什么角色?”“观众”观众有什么义务和责任呀?“认真看,尊重演员的劳动。”“好的按照你们说的去做”。很显然,老师第二次比第一次的目标意识强多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引导,每一个活动,甚至是组织教学环节都是紧扣目标来进行。

那该如何来加强目标意识呢?结合教学,有以下五点要求:(1)了解课标,建立课标理念。(2)把握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弄清单元目标的落脚点。(3)备课的时候,可根据课标和单元的目标,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预设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确定为教学目标。(4)教学中的活动首先要围绕目标来设定,活动实施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要围绕目标来进行。(5)教学中可能会生成新问题,老师要及时根据目标灵活处理。这样,既可以生成新目标及时解决,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记得看到过一个案例:一位教师留心观察了男孩们在厕所里的表现:有的孩子一进厕所门就开始尿,当蹒跚着走到小便池边时就要扯上裤子了;有的孩子不顾一切的站在一地污水里尿尿;有的孩子甚至边尿边玩,比谁的尿的高;有的孩子顺利的完成尿尿的工作拧开水龙头时溅了一身……注意到孩子们在厕所里表现出的“生活智慧”:为了站在干净的地方,有的孩子不惜往地面上尿,其结果是厕所里可站的地方越来越少;大便时,高年级的孩子往往先巡视一番,经过“比较与判断”,他们会有选择的找个档位,而低年级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们往往急冲冲的冲进来,“就近入座”,也管不得干净与否了……

厕所在哪里,谁都会找到,关键是要推开厕所的那扇门,让孩子们真正地用好它。

面对阅览室,计算机房,面对操场,面对教材提供给我们的这些生活场景,推开那扇门,不管条件好或是差,不同学校的孩子总会有他们遇到的具体的、不同的问题。不管怎么样,我们的教学不能“点到为止”。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

比如在《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主题中,教材也呈现了一组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场景:可口的饭菜哪里来,清洁的环境谁打扫等等。课堂上教师如果没有领会教材的“言外之意”,仅仅让学生寻找、推测为我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各行各业的人们,学生是有足够的联想能力说出很多相关的人的。但仅仅是说说而已,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往往把这些发现当作一种智力游戏,而不是一种道德体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