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说课 王春莉
(2014-01-10 10:53:47)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说课稿
一
本节课前接三种常见的力,后启力的分解,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首先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中一种重要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等效替代法,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例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效电路,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的定义等都要用到。内容上主要探究力合成的基本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它是矢量运算的工具,矢量运算贯穿了整个中学物理,本节为后面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平衡、理解运动的合成、场的叠加等奠定基础。教材一改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式,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充分体现了课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也体现出这节课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二
学生在初中只接受过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问题,升入高中后,开始接触矢量的概念,对位移,速度,加速度,力这些矢量有一点感性的概念认识,但对矢量运算的理性认识几乎没有,只有位移那儿好像有点儿模糊的印象。他们更习惯于没有方向的物理量之间的代数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因为有些学生几何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图形计算往往不习惯。通过探究实验,则能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对物理实验有一定的兴趣,但自主探究能力还比较薄弱,在实验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因此需要老师进行恰当的辅导,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一旦过了这一关,学生在认识上会有一次质的飞跃。因此放慢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力的合成法则”提供保障,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切身的体验,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矢量的合成法则,也才真正符合新课程理念物理教学的要求。
三
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学生情
况,我确立本节课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理解等效替代思想。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合成力的基本定则,学会初步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意识到其合力随夹角是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
(1)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研究合力和分力的关系,体会等效代替的思想方法。
(2)参与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实验归纳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体会在科学探究中既要大胆猜想又要严谨求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
(3)让学生树立科学探究中大胆猜测,严谨求证的科学思想。
这其中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但它又是一个
载体,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的。
四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探究实验的过程和平行四边形定
则的发现。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要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索,这是实践出真知的要求,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
五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
教”。学生亲身做实验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体会物理学科特点,变教师灌输为学生主动获取。这样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平行四边形定则,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矢量的合成法则,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协作交流,探讨,更好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也真正符合新课程理念物理教学的要求。
六
(一)
这部分采取主要学生互查和交流讨论的形式。但在此也引入了
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思想----等效代替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学生举例,类比,区分分力和合力,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点评,及时鼓励学生用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多媒体的图片展示既能吸引学生思考,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列举多个生活实例,进一步体会效果相同的涵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教师要做好总结。
(二)讨论实验方案(大约10分钟)
当学生理解了分力和合力的关系时,结合62页思考与讨论,
由学生猜想物理中1+1等不等于2的问题,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直观的给出答案,并引出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确定实验方案。教师要做好实验的示范作用,尤其注意强调保证两次橡皮筋的节点位置重合,目的是保证合力和分力的等效性,可以演示记录力的方向,一点一滴给学生设计方案减小难度。要利用好阅读62页实验,小组内讨论设计方案中的几个问题,同样为了降低难度,问题尽量设置的有条理和便于找到解决办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得出方案。为了节约时间,我把实验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
(二)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和重点,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主要靠这一环
节。“做中学,做中教”这一理念贯穿该环节。实验仪器已经摆好,为节约时间,我课前已经固定好白纸,同时也为了更多孩子参与课堂,发现规律,我在白纸下面又加了一层复写纸和白纸,这样每组同学都不仅都能进行合作实验也能进行结论发现,也有效减少了实验人为误差。在学生实验前,每组要培养一名实验员,尽量让学生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学生实验时,我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中的问题,给予纠正。做实验学生喜欢,因为让他们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简洁的同时描述出来,这就用到力的图示,强调同一比例和规范准确性,在得到图示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两者关系的猜想可能不着边际,不知道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此时教师参与进来,以自言自语的形式给学生一些提示:可以像几何题一样添加一些辅助线,让这些力构成一些简单图形,看有什么发现。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探究的难度,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定则中是怎样的四边形,合力是哪个边,对平行四边形定则有形象直观的认识。逐渐总结出结论。
(四)得出结论(大约5分钟)
(五)学生总结收获(大约3分钟)
的乐趣和自我进步的肯定。
七
环节,我配合学生的罗列,用多媒体一一展现,给学生这节课的整体思路和知识要点。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