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30天复习计划
(2017-08-16 20:35:39)分类: 计划总结 |
中考前30天复习计划
今年中考满分120分,时间2小时,相比较前几年,分值缩小(由150分—120分),但由于总时间不变,所以题量不变,题型也不会变,发生变化的是每一小题的分值缩小,这就导致了优秀和一般的差距拉不大,那么,学生的认真仔细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最佳状态是会做的不丢分。
离中考还有37天,此时,学生的解题能力已具备,欠缺的是全面综合、融会贯通的能力,结合这些特点,最后一个月的复习计划安排如下:
一、综合训练,反复模拟,大约8——10套题。
旨在让学生熟悉中考的考查方式,解题方法,能将四年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能以平和的心态,胸有成竹的信心对待中考。
1、模拟训练,大约15——20天,做模拟题,熟悉中考的解题方法,改正平时的不良习惯,做到“会且对,对且全”。
(1)不盲目综合训练,做到“做一套,获益一套”。
(2)批改跟上,面批面改跟上,尤其是边缘学生。抓住失分点,分析失分原因,涉及的基础知识或解题方法查漏补缺。
(3)学生的纠错跟上。错误是学生的知识盲点,出错必有原因,通过纠错把含糊的知识点彻底明白。
2、穿插专题训练,主要锁定动态问题、函数思想等中考热点,学生难点方面,考点中有坐标系的线段、垂直、三角形、四边形、图形重叠面积等。专题训练一方面调整学生综合模拟过程中的倦态情绪,另一方面,虽说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但还不系统,不熟练,通过专题训练把方法、思路贯穿一下,让学生的思路成系统。
3、考前浏览。学生把做过的资料分类整理,以备平时复习,尤其是考前的全面回顾。
(1)看课本。中考依然注重基础,回归课本,注重基本概念的掌握,比如零指数、负整数指数、三角函数、科学记数法、求根公式、顶点、对称轴、定理性质等。
(2)看错题,弥补知识漏洞。
二、期中分析:
三七班:通过试卷分析,三七班基础部分很好,只有极个别学生存在问题,通过个别交流解决,面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在能力题上,尤其是第18题,不应该有那么多的学生存在问题,这个题原模原样曾经做过,可以说很受打击,分析原样做过,也详细讲过,但学生仍然存在问题的原因还是不理解,今后将重点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做过的学生就要理解,不是做多少套,而是,哪怕做一套,学生也可以都掌握, 学生存在问题的题目,注重理解及举一反三的巩固,进行专题练习,哪怕一节课只做同类的1—2个题。
一六班:一六班是中考是否取得胜利的关键,最后一段学生们的状态调整最为关键,在模拟中,保证选择、填空最多错3个,前22题基本不丢分。在能力题上,一定要消除学生懒的毛病,比如动态问题,有几种情况就要化几个备用图,否则不予评分,这个要求在三七班同样实行。
二四五班:通过分析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过关,所以平时训练时重点关注基础题的同时,对于计算中的指数、三角函数、绝对值、分式、方程、不等式等必考的题目每天穿插一点,对于基本概念,或简单的函数问题也穿插其中一点点过,争取简单的题目必得。
三、考试方法训练
虽说学生此时已具备中考的能力,但成绩的提高空间还是很大的,都说中考是“七分学,三分考”,关键在于平和的心态和认真的态度——“不失就是得”。
1、从细节上抓管理。比如预备时间,比如课前2分钟,学生静下来,才能沉下心。
2、训练学生由易到难,慢慢深入,有条不紊的答题习惯。
3、训练学生从写“解”、“证明”、单位、检验、答句等严谨态度,注意细节规范。
4、训练学生计算不错,审题仔细的认真态度。
5、模拟训练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用严苛的标准提高学生的仔细程度。
6、思想情绪上鼓励。重视本次期中检测的讲评分析,不批评,但从道理上分析方法、态度上的错误原因,引起警戒。俗话:现在错强于中考时出错,让学生有庆幸心理,并珍惜这次的错误,以后不会再犯。
四、注意层次,不同对待。
三七班:压轴题要跟上,形成思路,分析透彻,注意整理,优秀要拔高。对于班级内的基础稍差的学生,降低难度要求,提高基础知识的要求,该放弃的放弃,该得的不丢。
一六班:加强基础要求,该得的不丢,综合题分解难点,鼓励勇攀高峰,会一步攻一步,最后一问,实在没思路,就放弃,好好检查。分值缩小,一个选择题就顶最后一问。
二四五班:重点放在前23——24题,抓基础,抓知识漏洞,抓认真态度。对于最后一个压轴题,三问只分析第一问,最多到第二问,最后一问丢掉,并且鼓励学生,不丢就是得。
最后一个月,教师多关注,多鼓励,少批评,增强学生自信,以最佳的状态去迎接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