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劉以鬯的微型小說藝術

(2018-12-13 08:08:08)
标签:

劉以鬯

小小說

論文

12屆

杂谈

分类: 被推薦博文

 

 【第12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討會論文2018·12·1417

         劉以鬯的微型小說藝術

   ——以《打錯了》(選集)為例

           東瑞  瑞芬

 

劉以鬯的微型小說藝術

  刘以鬯先生以长篇小说饮誉世界华文文学世界,他的不少微型小说也写得很经典。他在《快报》写“短篇小说”栏,在《星岛晚报》写“一分钟小说”栏,在《银灯日报》写“掌篇小说”栏,在《恒报》栏写“短篇小说”栏,在《新晚报》写“香港故事“栏(署名“太平山人”)等等,数量都非常庞大,未见具体的统计。据说,仅是新晚报,就超过了一千篇。而其实,刘先生的微型小说,不止上述发表的,像《热带风雨》里的部分篇章,字数都在两千字以下,都可以算是微型小说;《天堂与地狱》也几乎都是两千字的微型小说。

  二零零一年四月刘以鬯从半个多世纪以来写的微型小说选出了七十篇,交给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书名用了《打错了》。此书内容选得非常好,在十七年间再版了十一次。其中的《打错了》发表于一九八三年六月一日的《星岛晚报·大会堂》,到一九九九年为止,被海内外被各种报刊、集子转载了二十五次;从一九九九年到二零一八年这十九年间,转载此经典名篇的必然更多,未见统计数字。可惜的是,刘先生的这一本集子,引起注意和被评论的,都只是集中在与书名同名的《打错了》单篇,全书的总评论,比较少见。这就是撰写本文的初衷和目的:希望通过《打错了》一书所收的微型小说,窥见刘先生微型小说艺术特征的全豹。

 《打错了》七十篇微型小说,都以香港社会为背景,组成了一长列的香港都市浮世绘。题材涉及面很广,体现了作者那种关注世情、关怀民生的情怀,无论是题材或文字,都非常地接地气。娱乐圈、街坊、邻里、台风、集邮、打麻将、博彩、赛狗、赌马、过年、租屋、打工、饮茶、婚姻、婚外情、交通、香港习俗等等,举凡香港小市民日常生活可能发生的,都被刘先生敏捷捕捉,用小小说的形式巧妙地反映出来。刘先生的小小说语言非常简洁精练,明白如话,篇幅精短,从不拖泥带水,没有冗长的心理描写,大部分也省去了细腻外部描述和景物描写,多数以叙述、对白、结构、重复、人物的关系、事件的铺展、书写的创意和结尾的突然、转折和惊奇来表现一个主题、一种题旨。《打错了》集子目录的编排也很有意思,有一种形式和整齐的美。全书分为九辑,第一辑九篇都含有创新意味;第二辑以《春》《夏》《秋》及冬季四季题材为内容:第三辑十篇,篇名的第一个字都是数字,如《一个香港人》《两夫妇》《三比二》···以此类推;第四辑篇名中都含香港九龙的区域或街名;第五辑三篇均与台风有关;第六辑四篇都以邮票为内容;第七辑六篇都是赌博题材;第八辑六篇与过年有关;第九辑二十篇题材包罗万有,令人无法不佩服刘先生观察香港很细致,阅历特别丰富,对香港的描述绝非一般,而是了解得非常深刻和全面,非常地道,堪称富有香港气息和味道的香港本土小小说。

劉以鬯的微型小說藝術

  以下是刘先生小小说最常见的一些艺术特征:

  从时间的流程表现各种不同的人生或意涵。如在《一个香港人》,作者刻画人物,从他上午七点半写到午夜两点正,不妨说就是人物一日活动的流水帐:一早刨马经狗经、打麻将、看小电影、在大排档吃烧鹅饭、看展览、喝下午茶、看足球····一直到晚上上舞厅、回家冲凉、上床,最后才点出“他是一个专靠收租度日的人“,至此,读者才恍然大悟 ,难怪主角会那么闲空。《两夫妇》也用时间的流程写一对夫妇如何设计搞婚外情,勾引另一对夫妇的另一半,轻轻地戮破了婚姻的虚假;《拜年》的时间流程虽然只是分成”上午“”下午“,时间上没有记录得那么细,但批判过年无聊的繁文缛节意识非常强烈,上午别人向主角老杨拜年,下午他向别人拜年,言不由衷地说些言不及义的话,上下午形成了对称之美。

 以时空(时间和空间)的平行排列或对称结构对人性、人生做出、比较、嘲讽或关照。《十年》一文分两大节,第一节是1959年,第二节是1969年。第一节写司徒植、毕绣英被姓周和姓孟的两位包租婆不善的对待;第二节写这两位包租婆落魄了,竟然走来要租这对夫妇的楼。《五封信》是用五封书信的形式,以学了三年护士的女子的第一人称来写的,她学成归来乘船,船上的生活非常枯燥单调,她本来多次请未婚夫等她,最后反而自己忍不住答应了别人的求婚。《发生在清晨的惨事》分上、中、下三大部分。带有一点悬疑性,一位女子堕楼,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真相大白。《经理》最是充满了嘲讽,用 “在写字楼里”“在家里”“在交际花家里”三个不同地点,揭穿一位经理做人的伪善面目。《二十四与四十二》写经过十八年的时间催化,女主角衣莉嫁给一个没有爱情的男人,老公死后,她得到很大笔遗产,十八年后,她和小他很多的小张结婚,小张与她离婚,她的钱全部被小张骗走,也分上下两个大节。

  以结尾的突然或真相的揭示加强主题的表达。刘以鬯喜欢莫泊桑的《项链》和欧·亨利的《礼物》,这两篇小小说的经典都有出色的结尾,发人深省。这种结尾被称为惊奇结局,刘先生一些微型小说的结尾未必人为地惊奇,有时是逆反,有时是讽刺,有时是画龙点睛,有时是大白真相。《春》蕴含第二春或第三春的意思,结尾点出对话的双方是母女关系,读者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对方会反对母亲的再次结婚了。《请客》写几个师奶比请客的大手笔,一个吹得比另一个厉害,最后一位沈太说四个人在大牌档吃鱼蛋粉,只花了五块钱,吃得很开心,说明开心和大鱼大肉无关。《搭台》讽刺无聊的人不顾别人的安宁,大讲马经,滔滔不绝,最后“我”只好埋单走人。《大厦管理》以类似“大厦日志”的一个月的抽样书写,写满二十九日,内容都是记录大厦出现的各种毛病,没人管理,最后一日即第30日有人敲门“收管理费”,充满了尖锐的讽刺性。《赶搭渡轮》写吕球打完麻将半夜回家,赶搭最后一班渡轮,最后才知道大除夕渡轮通宵航行,含蓄讽刺人性中不关心周遭的新闻和僵硬的思维。

 以重复的结构、文字或句子,加强画面感,深化感情;折射和揭示主题或某种哲理。例如采取复式结构的《打错了》,其中两大段相似,只有打错了那一段不同,说的就是时间的重要,一分和几分之差,就会产生全局的改观。同样,世界上有许多事物,都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一念之差,有时影响到一生一世。《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写父母协助儿子逃壮丁,儿子坐上人力车,母亲在后面追,那一段作者重复了五次,读得读者热泪盈眶。

  将同类的话题、相似的段落稍加改变,像是一首歌曲的变奏,籍此表达主题。例如《风言风雨》最为典型,全文分九段,但主角只有一个叫周志强的男人,有关他的传言就有七八种不同的版本,最后揭示,不但人物弄错名字,情节也差很远。《高尚住宅》只是把一栋新楼的十四个单位的“横剖面”揭示给您看,大都是城市里黑道人物或不三不四的人物,达到一种讽刺的目的。

劉以鬯的微型小說藝術

 画面客观呈现,由读者领悟。现代的微型小说记叙和描述太多,作者的介入也不算少,刘以鬯的微型小说最善于客观呈现,以画面说话。最著名的有《吵架》《链》,都不需要作者跳出来说话或说明,这本《打错了》里的微型小说,有好几篇都是那样,如《风雨篇》都是景物,写得很紧凑,画面有话、有声音,有色彩;《在德辅道中》写丽丽在中环招摇过市,一连和四五个男士打招呼,最后说明她原来是个交际花。《台风》分上下两部分,上写七号风球期间有钱人老陈在家中打牌唱戏;另一个画面(下)写住在木屋区的老张一家五口在七号风球来到时到表哥家暂避被拒,只好坐在楼梯底暂避。穷富对比,冷暖自知。《崔莺莺与张君瑞》故事新编,用了画面呈现,一堵粉墙隔开两边房间,写房间内崔和张各自的动作、念想、心理,诗意又含蓄。

  对白娴熟运用,达到推展情节、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的目的。有不少小小说,对白只是其中一种手段,和叙述、描写等等配合运用,但刘先生的微型小说里的对白有时比重很重,有时几乎全部都用了清一色的对白。如《我与我的对话》《争辩》《春》都是纯粹用对白展开,《夏》写一栋唐楼中住了十几户人家,在炎热的夏天,抢着用厕所,主要表现手法就是人物对白。好几个人物生动传神的对白就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那种互不相让的火爆场面。《点菜》只是李太和伙计的对白,没有任何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理解可能不同,让人感觉李太为人主观性很强,不顾他人,点菜也比较孤寒(吝惜)。《年宵市场》末尾写了主角亚财和伙计的对白,写出了香港年宵市场花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价一落千丈。

劉以鬯的微型小說藝術

  从细节发掘故事的意义,童心未泯。刘先生虽然不怎么专门写儿童文学,但一旦写出来,都是那样感人至深。在《热带风雨》里就有一篇《榴莲糕与皮鞋》,在《打错了》里就有《同学》和《父亲节的礼物》两篇。前篇写阶级,家庭贫穷的亚牛到好朋友、同学、银行董事长的儿子周文龙家庆祝生日,被周文龙的母亲婉拒,不给他进门;《父亲节的礼物》里的强仔为了买相架给死去的父亲,在码头乞讨。写得令人落泪。刘先生在这两篇里描写得很细腻,揣摩儿童心理非常准确和到位。

  富有创意和趣味,与众不同。刘先生的小说以与众不同的创意闻名于文坛,长篇中篇是如此,微型小说也是如此。在《打错了》一书里的第一辑,就有《副刊编辑的白日梦》有些句子是倒过来排列的,《认字》和《填字》都是充满童心和表现智慧、机智的:《多云有雨》写气候变化中对人命的忽视。

 以诗意的文字取胜,将散文诗和小说揉合起来。《崔莺莺与张君瑞》是刘先生诗意小说《寺内》的迷你版本;《打错了》集子里的《风雨篇》和《秋》写得很美很出色,堪称散文诗体小小说。《风雨篇》画面有诗,有声音,有色彩,每一句都是电影里的慢镜。风雨交加,场面凄厉,犹如电影慢镜徐徐推进,比诗还诗,最后一句“猛然想起:他战死已三年”犹如大锤给你一击。在刘先生的春夏秋冬系列中,《春》写春情,是世俗的爱情;《夏》写世情,充满竞争和戾气;《秋》写爱情,凄美哀伤;《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写亲情,温馨感人。《秋》情节在大富人家的废园里展开,儿时青梅竹马的男女身份已经不再,一个已经嫁给有病老头子,一个旧情未忘,两人终于分开多年之后又相见,见面时感慨万千,我们读来也万千感慨。

  以上只不过是刘先生在他的微型小说集子里经常运用的几种技巧和手法。

  刘先生的微型小说确实与众不同,走的是自己的路子,进行了多方的实验,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

2018930初稿

2018101修订劉以鬯的微型小說藝術

本文已经于2018年12月10日在香港大公报刊登。劉以鬯的微型小說藝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