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洁:尼日利亚的中国志愿者

(2013-07-08 05:54:34)
标签:

尼日利亚

杂谈

分类: 博文天下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1.jpg 刘洁,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VSO)派遣出国的第一批中国籍志愿者,2011-2012年在尼日利亚北部的卡杜纳市一家当地公益机构SHED志愿服务一年,SHED主要支持受艾滋病影响的女性和儿童。当时她在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工作,一直以来,希望能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人们多做些什么。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2.jpg 在贫穷干旱的尼日利亚,艾滋病已经成为横亘不去的阴影。尼日利亚有高达70万青少年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缺乏基本的预防知识是艾滋病泛滥的重要原因。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3.jpg  SHED从所服务的三个主要社区各选取10名志愿者,提供艾滋病防治培训,然后由这些志愿者主导,在社区中开展相关的艾滋病防治服务工作。卡杜纳市的女性大多留在家中,很少有机会走出门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因此在选择志愿者时,SHED特别鼓励女性志愿者的参与,基本保证了每个社区都有3-4名女性志愿者骨干。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4.jpg 志愿者们对各自所在地区的行政官(当地实行土皇制,除国家政府机构外,尼日利亚地方上还有一些部族土皇,他们享有极高的威望和待遇)进行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倡导,并得到了他们不同程度的支持,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安全套派发、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反歧视等活动。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5.jpg 同时,志愿者们还在三个社区进行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摸查,对所有受到艾滋病影响的儿童进行登记注册。经过三个月,大家共走访了1200余名儿童,并从中选出了500名特困儿童,资助其继续读书。图为一位等待项目资助读书的小女孩。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6.jpg  这个小男孩陪着哥哥来领书包,因为年纪小,他没有得到项目资助。他就这样一直跟着项目人员,一路笑着,脸上流露出想上学的渴望。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7.jpg 得到项目资助,小女孩开心地笑了。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9.jpg 尼日利亚首都附近城乡结合部的贫民窟。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10.jpg 尼日利亚一所村级卫生院,这是当地最初一级卫生服务机构,没水没电,没医生。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11.jpg 2011年4月总统大选之后,尼日利亚北部地区遭受了一次暴乱,不管是穆斯林还是基督教社区都受到暴徒的洗劫。因安全原因,北部所有志愿者紧急撤离到首都阿布贾,集中待在这所小旅店中,刘洁也历经了此次暴乱。由于VSO采取了应急措施,因此志愿者们都很安全。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12.jpg 暴乱后,卡杜纳市建起了难民营,安置无家可归的难民,第一个月,小小的难民营竟容纳了3000余人。刘洁和同事们安顿下来后,就开始走访难民营。去之前,她想象着会看到怎样的惨状,可到达后,看到最多的竟是笑脸:嬉戏的孩子们的笑脸,忙着为营地生火做饭的女人的笑脸,抬水男人的笑脸,清扫营地的志愿者们的笑脸……图为刘洁走访孤儿院。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13.jpg “这个大家伙是怎么动的?”小哥俩认真地研究着卡车。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14.jpg “今天我四岁了!”这是小女孩的四岁生日Party照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15.jpg 刘洁所在的小城没有公共交通工具,最初她请当地朋友帮忙,花了约500元人民币买了一台二手自行车,还是国产的凤凰牌,成了当地唯一骑自行车的“老外”。后来,因为天气太热,路途漫长,刘洁又换了一辆摩托车,成为当地唯一骑摩托车的女性,被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为“摩托车女皇”。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16.jpg 这就是当地的公交车。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17.jpg 当地女性用布很简单把孩子包在背上,这样方便其劳动。即使要照顾几个孩子,女性也要进行重体力劳动。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18.jpg     烈日下,头顶一大盆洋葱叫卖的小男孩。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19.jpg 烈日下,街头卖甘蔗的小贩。在尼日利亚,甘蔗榨的糖水非常新鲜,很受欢迎。                             http://mat1.gtimg.com/gongyi/2013/gongyistory/12/20.jpg 转眼就到了2012年4月,短短一年的志愿服务就要结束了。刘洁回想在尼日利亚的生活,印象最深的是孩子们大大的笑脸。不论是在卡杜纳市的难民营,还是在孤儿院,看到最多的都是笑脸,他们时不时的笑声,都让人觉得生活还是美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