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雕爷侃美食之八:中餐需不需要米其林

(2013-04-12 18:03:48)
标签:

雕爷

美食

米其林

财经

分类: 雕爷谈美食

    米其林餐厅指南,至今未进入国内,仅仅在香港,给了很少几家中餐厅星级评定。国内中餐从业人士的各种看法各执一词,其中一个极端就是,“一个卖轮胎的牌子,能懂博大精深之中餐?"


    说这种话的呢,我就想问,“一帮卖炸药发家的老外,能不能给中文作家颁奖呢?"


    答案众所周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兴奋坏了。因为很清晰一个事实,你没办法说莫言是中国第一的作家一一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一一但你无法否认,莫言肯定是中国第一流的作家。


    0K ,回到问题,就是老外的昧蕾,能否评判得当“中国人千年饮食文化”?既然提到了莫言,跑题开始,我们就从莫言开始谈一一


    莫言在不止一部小说里,提到了“猫腔”。对于这种山东地方戏,莫言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一听猫腔就感觉热泪盈眶,这是乡音,让我记起了我的童年,想到已经逝去的少年时代,猫腔和我的童年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大家发现一个重要问题没?莫言实际上说的是“童年记忆”。


    童年记忆,就是你一懂事起,接受的“用他人眼睛看世界”审美训练一一这是半强迫性的,因为家庭条件、地域限制等,你的一切感官,从昧蕾到听觉、视觉到嗅觉,这些和审美相关的训练,都从小被“框定”在某一个狭小范畴内。


    就仿佛一个东北人从小听的是二人转,一个陕西人从小听秦腔,一个河南人从小听豫剧,一个河北人从小听梆子,一个江苏人从小听昆曲,一个广东人从小听粤剧,一个四川人… … 我靠,我这个名单一直拉下去有必要么各位?只要你从小就听,通常就觉得好听!而莫言从小听的,就是这个山东高密的“猫腔”。


    那么,我的问题来了:猫腔到底是不是一个“品”很高的剧种呢?


    嚓… … 答案是:我没听过,哈哈,而且我也不打算去听。就算莫言这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再怎么夸猫腔,我恐怕也会认为,猫腔很可能不怎么样。


    在这件事上,我的自信来源于,我虽然没听过,但毕竟那么多人听过,猫腔照样没“走出来”,没能经过专业的“同行评议" ,也没能被“消费者认可”检验。


    自古以来,科技落后,更因为地域的限制,发展出各个派别的艺术形式,而这些所谓“戏曲”的艺术形式,又尼玛不是“科学”,是“不可证伪”的,是“内在逻辑自治”的鬼东西一一啥意思呢?就是备种戏曲流派,自成一格,可以自圆其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霸王别姬》 里,段小楼与袁四爷关于霸王出场,五步还是七步之争,谁对谁错呢?说到底,是扯了个蛋。


    但是但是各位,我们又得谈“普适性”了。在各个戏曲流派盘踞自己地盘之时,尚无纷争,但随着时代进步,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了一一靠,徽班进京了!后来,大家看到没?京剧打败了所有剧种,变成了“中国国剧”。


    我无意为京剧背书,但毫无疑问,京剧在国内所有戏曲中,普适性”肯定是出类拔萃的,从讨巧的京剧脸谱,到唱念做打基本手段,要清唱有清唱,要杂耍有杂耍… … 从“争取消费者”层面上来看,京剧毫无疑问地赢了。


    但还一个重要背景:那个时候的“大清朝米其林戏曲指南”, 就是皇家戏台啊!乾隆时期很多地方戏都已经在北京演出了,皇家戏台毫无疑问是一个“无功利性”评判组织一一你当和今天的杂志报纸似的?塞点银子就给发软文?乾隆爷难道谁还能贿赔得起么?!而乾隆爷为代表的皇家系统,先天好处是,不被“童年记忆”所左右,直接用“海纳百川”式听戏法一一最终,成就了京剧。


    我发现我绕了好大一个圈子啊!各位如果没有头晕的话,我就要说重点了:皇家系统,一堆皇亲国戚和宫女太监,很可能从小仅在北京长大,到底有没有评判备个地方戏曲的权威性?如果这些人无所事事,天天听戏呢?如果这些人“海纳百川”真的把大部分地方戏都听过了呢?如果这些人听了很多年,终于给出了答案呢?这个答案,是不是一个“普适性”答案?


    这个问题再延展一下:最近二十年里,中国有那么多爱好喝咖啡,并喝了多年的人,到底有没有资格评判咖啡?中国人里那些听了多年摇滚的家伙,有没有资格评价摇滚乐?中国人里那么多喜欢看电影的神经病,他们到底有没有资格评论好莱坞拍的片子?!


    答案还用我说么?做为13 亿中国人的“平均值”,评价咖啡、摇滚、乃至电影,确实不靠谱。但从中选出的精英,尤其是浸淫此道多年的专业人士,就算是扔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给出的答案,也是符合“同行评议”标准的一一而且这个答案,远比其母国总人口的“平均值”答案,要靠谱得多。


    啰嗦点,用实例再说一遍:从中国选出10 个最会喝咖啡的,扔到意大利去,肯定比意大利人评判咖啡的“平均值”高明多了!依此类推,从中国选出10 个摇滚、电影、戏剧、钢琴、红酒、雪茄、手表、珠宝、跑车 … … 等等任意方面的顶尖达人,扔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依然还是第一流的。


    那么反过来,这逻辑成立与否?法国人挑出10 个最懂吃喝的,还吃不懂中餐了?!滑稽!持这种“老外吃不懂中餐”论调,而否认米其林是否靠谱的人,可以去测测智商了。


    说到底,就算是我“威武大中餐”,也还是要接受“普适性”检验的。而高水准的“同行评议”,在世界上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文化中,都是最高荣誉。(对不起,大众点评网的评论再多也没用,那是庸众平均值给出的答案,评测低端产品有参考价值,但一旦涉及高端领域,很可能不太靠谱。)


    如果不承认“普适性”标准的存在和“同行评议”的权威,那么,李书福便可以大喇喇地说:操,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懂中国人的驾驶习惯,所以别用奔驰宝马法拉利的标准来衡量吉利!看,无数屌丝说了,吉利美人豹就是最适合中国人的顶尖跑车!


    听懂了么?@老波头小脑残,搞明白后,你就可以跪安了。哈哈。


   (那枚废柴的弱智言论是:“我一向不明白的是,由中国厨师创造的中餐,为什么要被那群轮胎专家认可?居然还自认为是崇高荣誉。”

                                                              本文转载自雕爷微博 @雕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