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评2018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1)

(2019-12-30 12:00:23)
分类: 指误纠错

试评2018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

 

2015年第8期《集邮》报道了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本文简称《目录》)即将出版发行的信息,其中说明“随着邮票资料的丰富,现有的目录出版形式将在本版目录出版后发生重大变革”。时隔2年多,201811月出版了2018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以下简称“新版《目录》”)。新版《目录》的“编写说明”称:“2015版出版以后,受到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关注,许多读者纷纷通过集邮报刊提出自己对2015版《目录》的建议和看法,并且善意地指出了2015版《目录》在编写中出现的失误。2018版《目录》对已发现的2015版《目录》存在的问题,都做了相应的核实和修改。”笔者将新版《目录》与2015版《目录》对照,试做评论。

一、2018版修改的内容

2002-1“版式二为三等奖”,更正“版式二为三等奖奖品”。

2003-1“版式为三等奖”,更正“版式为三等奖奖品”。

2002-3删除了错误的“整张规格:30×40”。

2003-102,更正为3

2003-14英文票名后标“(T)”,更正为“(J”。

2003-16M“小全规格”,更正为“小全张规格”。

2003-21“150×240”,更正“240×150”。

2013-8M1.20元”,更正为“6元”。

更正了几种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图案倒置的问题。

此外,2018版补充:2004-1版式三发行量550万枚,2005-1版式三发行量450万枚,2006-1版式三发行量410万枚,2007-1版式三发行量520万枚,2008-1版式三发行量670万枚,2009-1版式三发行量600万枚,2010-1版式三发行量620万枚,2011-1版式三发行量600万枚。

二、2018版出现的新问题

一套邮票的设计者、雕刻者、摄影者等为2人及2人以上的,均未标出图号。

 2016-22017-2[D]吴冠英 边饰书法题字:欧阳中石”,应为“[A]欧阳中石(边饰题字 [D]吴冠英”。

2016-3[E]刘益民”,应为“[E]3-3)刘益民”。

2016-547mm×35mm(一、三图) 62mm×35mm(二图)”,应为“(3-1)(3-347mm×35mm 3-262mm×35mm”。图号表示不规范的还有2016-262016-312016-322017-27等。

2016-10[D]刘金贵 王虎鸣 篆刻者:殷延国”,应为“[A]殷延国(篆刻)[D]刘金贵 王虎鸣”。与之类似的还有2017-6

2016-173枚连印”,应为“横3枚连印”。未标明连印方式的还有2016-192016-202017-82017-92017-30

2016-20为竖2枚连印,2枚邮票不应横向排列。

2016-282017-30英文票名后漏标“(J)”。

2017-6[D]冯远 印章雕刻者:王兴家”,应为“[A]王兴家(印章)[D]冯远”。

2017-17英文票名后漏标“(T)”;“(二图)”,应为“(6-2)”。

2017-31[D]史渊 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者:林存真”,应为“[A]林存真(会徽设计) [D]史渊”。

不应将“普32 美丽中国(一)”“普32 美丽中国(二)”并列编排,因普32是一套邮票分次发行,故应统一为“普32 美丽中国”编排。

三、需要探讨的问题

“凡例”说明“邮票规格”分“图幅”“票幅”,但小型(全)张中的邮票规格分别用“邮票图案规格”“邮票规格”表示,也应用“图幅”或“票幅”表示。

版别应使用同一类用语。“凡例”中的“印刷版别。分别用胶版、雕刻版、影写版、凸版、影雕套印、胶雕套印等来表示。以上用语混淆了印刷用版与印刷方法两类不同的用语,如表示印刷用版的影写与表示印刷工艺的“影雕套印”显然不是同一类用语。

关于过桥票。笔者曾经请教过几位集邮家,他们的观点同吴凤岗主编的《实用集邮词典》中的相关解释:[过桥票]指中间连有副票或较宽空白的一对邮票。有时在两枚邮票中间夹有的空白部分上,印有与邮票相关的文字或图案,但无面值,不能作为邮票使用。”那么,1997-162000-3等邮票标注的“过桥票规格”,应改用“附票规格”。

附票不应统计在“整张枚数”之中2007-22的“整张枚数”标注为“105×2)每行另有1枚附票”,其10枚则不包括附票。T.51的“整张枚数”标注为“505×10)4枚邮票+附票连印”,其50枚包括附票。

不言而喻的情况似不需标注。如T.44《齐白石作品选》标注“[A]齐白石”,类似情况标注的还有1994-141998-152002-2。但2007-62009-6等未标注。

T.70标注[A]周令钊 [D]周令钊”。设计者采用自己的原作品或摄影作品设计的邮票,只需标注[D]”。类似情况还有J.87T.74T.74M2004-192009-18等。

版式二设计者与邮票的设计者不同时的标注。此种情况应类同小全张设计者的标注,如纪47邮票设计者是孙传哲,纪47M(小全张)的设计者标注“[D]刘硕仁”。而2003-5邮票设计者是张鸿斌,版式二标注[D]刘继鸿(边饰)”,应删去“(边饰)”两字。此种情况还有2003-112003-202003-262005-12(标注“版张边饰设计者”),2017-26(标注“版式二边饰设计者”)等小本票也有类似的问题,如SB40)“[D]刘贵忠(邮票)宋鉴(小本票),小本票的设计者应为[D]宋鉴”。

四、2015版失误内容仍未修改

“凡例”之“邮票规格”中说明:“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邮票,1960年之前发行的邮票,其邮票规格是邮票图案尺寸,使用‘图幅’来表示;1960年以后发行的邮票,其邮票规格是邮票实际尺寸,使用‘票幅’来表示。”但最后一套使用“图幅”的是196061日发行的特38,最早一套使用“票幅”的是1960615日发行的特40,可见以“1960年”为界的说法不对。另应删除“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邮票”。

“凡例”发行量1949年至1980年发行的邮票,除少数几套外,均为计划印量。”依据《中国邮票史》等资料,该区间发行的邮票,可确认标为实际印量的邮票远超过“少数几套”。

8[A]王式廓”。1950217日《人民日报》刊出此画作,署名为“王式廓·劳丁·顾群集体创作”。

45全套3枚邮票,图号为“(160-162”,均为胶雕版,但标注“[E]161)高振宇 孙鸿年 宋广增”。类似的失误还有纪55、特21、特27、特29、特30等。

47M、纪50M遗漏“邮票图案规格”。

502枚的图幅27mm×37mm。据《中国邮票史》(第7卷)记述,关汉卿像的原模由邮票发行局雕刻,为27×37.5毫米,因原模已炼火,故决定不再修改。其第2图的图幅应为“27mm×37.5mm”。

53[E]”中出现两个“(178”图号,缺“(179”图号。

64全套6枚,仅第1枚为影雕版,标注“[E]孔绍惠”,遗漏了图号。类似需要补充图号的还有 J.372006-28等。

883枚的图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瑞金)》,应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瑞金)》

100全套5枚,但标注“[D]孙传哲 吴建坤(333)周令钊”。类似的失误还有特813151996-26等。

44[A]”中的“(225)(226(227)应为“(225-227)”。类似的问题还57、文57T.4T.55T.641997-91997-161998-292005-2513等。

53的版别标为“凸版”,应为“胶凸版”。  

63367)的图名“司母戊鼎”,国家博物馆已修改为“后母戊鼎”,故随之修改

J.11[A]中出现印刷失误,其中“(3-2“(3-3)”括号的前半部分“(”分别于前面的“鹤”字、“铭”字重叠。

J.93的“[A]6-1陈培荣(设计)应明确标为“(会徽设计)”“会徽”,类似的问题还有J.185等。

J.107“整版邮票的左边有一枚附票”,应为“全张邮票的左边有一列附票”,或“全张邮票每行的左边有一枚附票”。

T.74“题字:赵朴初”应为[A]赵朴初(题字)”。

T.90的“[A]詹同 [D]李印清(邮票)周哲文(题字篆刻),应为[A]詹同(原画) 周哲文(题字篆刻) [D]李印清

T.1144-3)图名标为“秃鹫”,而邮票图案是“兀鹫”。1991版目录标注该枚邮票的票名为:“兀鹫(原通告,邮票为‘秃鹫’)”。

1997-10GM漏标售价100元的一种。

2001-4“过桥票规格”,应为“附票规格”。

5-2003的“两枚连印”,应为“竖2枚连印”。没有标注连印方式的还有2004-32005-162009-162014-27

2003-1的设计者是王虎鸣,该邮票版式二和版式三均标注[D]王虎鸣(边饰)”。其他邮票版式二版式三设计者如与邮票设计者相同时不予标注

2003-17、2005-2均为纪念邮票,英文票名后误标“(T)”。

2003-21“20(4×5)”,应为“16(4×4)”。

2004-24M(小全张)标注[D]郝旭东(邮票),不需标邮票设计者,应补充小全张设计者

2005-11104×3有2枚边饰),应为“104×3左右下角各有1枚附票)

2005-24106×2 2枚过桥)”,应为“10(5×2)”。

2006-17“地动仪模型复原者:王振铎”,应[A]王振铎地动仪模型复原者”。

2006-31[Ph]郭占英(新华通讯社记者)应删去括号内容。

2007-9[D]王虎鸣 王建国(邮政绿卡)应为[A] 王建国(邮政绿卡) [D]王虎鸣

2007-11M的“[D]侯德(邮票)王虎鸣(小全张边饰)”,应为“[D]王虎鸣”。

2007-27[D]陈景异(邮票) 周宝妹(标识)应为[A] 周宝妹(标识)[D]陈景异”。

2009-4[D]尚予(邮票)关雪仑(会徽和各种分项目象征图标)邓颖(吉祥物)王静(版张边饰)应为[A] 关雪仑(会徽和各种分项目象征图标)邓颖(吉祥物) [D]尚予(邮票) 王静(版张)”。

2009-7的“[D]王虎鸣(邮票) 卓文彬(邮展展徽)应为[A] 卓文彬(邮展展徽)[D]王虎鸣”。

2009-21的“[D]尚盈(邮票)甘晖(兰州大学校徽)林严冬(兰州大学建校一百周年标识)应为[A]甘晖(校徽)林严冬(建校一百周年标识)[D]尚盈”。

2012-221枚的图名《戴冠纵目面具》不确切,应为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给它的正式名称《铜兽面具》。

2013-8M图名“搗练图(局部)”,应为“搗练图”。

2015-20M“小型张雕塑原作者:潘鹤梁明诚”,应为“[A]潘鹤 梁明诚(雕塑)”。

2015-27标注“[D]冯远 [E]尹海蓉 马荣 白金 刘益民 印章篆刻章:王兴家 版张边饰设计者:王虎鸣”,应为“[A]王兴家(印章雕刻)[D]冯远(邮票)王虎鸣(版式)[E]尹海蓉 马荣 白金 刘益民 ”。

普无号[D]5)(7)(8)(10)李大玮(4)(6)张克让(1-3)(9)(11)杨白子”按惯例顺序应为[D] 1-3)(9)(11)杨白子(4)(6)张克让(5)(7)(8)(10)李大玮”。

15全套2枚邮票均在图名后标注发行日期,首日发行的那枚不应标注。此种情况还有16、普21、普23、普2527等。

24发行日期标为“1988.8.10”,全套4枚均标注发行日期,但都不是首发日期。查看以前版本的目录,1991版至2009版中普242枚是首日发行,但2011版开始将此枚邮票的发行日期改为“1988.10.15”。若普242枚邮票的发行日期确实是“1988.10.15”,那么这套邮票或其中的某枚邮票的发行日期就是错的。

H1H4H6是有齿孔邮票,《目录》中无齿孔。H5H7票幅40mm×30mm,《目录》中的图为正方形。

错编齿孔度数:1995-25、1996-31、1997-20、1998-28这4套邮票齿度应为12度,误标为12.5度。

漏编同图异齿。漏编10度齿:J.1823-1)。漏编11度齿:2000-2M。漏编11.5度齿:J.164J.180J.185T.135T.161T.1661992-202000-15。漏编11×11.5度齿:1993-21993-114-1)(4-2)。漏编11.5×11度齿:J.147T.112T.126T.146。漏编12度齿:2002-20SB-19

五、2018版《目录》的疑问

1992-18标注[Ph]柳成行元帅像与长征时的照片都是一人拍摄的吗?还是漏标图号?

2001-20标注[Ph]江聪这套邮票是中国和埃及联合发行的邮票,埃及的那枚也是江聪拍摄的吗?还是漏标图号?

2003-6邮票是由中外两国设计者设计的版式二是否为我国设计者单独设计的?如果是则应标注版式二的设计者。

2004-24M的“[Ph]赵承安(边饰)其中“(边饰)”是否为“(附票”之误?

2005-26《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二)》标注:“[ph]佚名 [A]廉南宁 [D]阎炳武”。查2005719日《中国集邮报》第4版,刊有该套邮票责任编辑赵蕾的“邮票编辑手记”《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二)》,其中版权情况是这样说明的:“五位领导人的资料照片是由抗日战争纪念馆提供。此外,第二方案设计者阎炳武在邮票内添加一些背景,这些背景均为设计者本人绘画作品,不涉及第三方版权。”其中的第二方案是最终方案,那么“[A]廉南宁”是哪一部分的原作品作者?

有的影(胶)雕套印邮票没有标注雕刻者,如J.9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2-2)为“影雕套印”,2004-26《清明上河图》为“胶雕套印”等,但均未标注“[E]”。此种情况是漏标了雕刻者?还是采用非手工雕刻原版?如非手工雕刻的,似应标注制作者,或在《目录》的“凡例”中予以说明。

SB25)的“[D]王虎鸣(邮票、小本票)刘向平(邮票、插图)。此处的[D]”只应标出该小本票的设计者,那么刘向平是否直接参与小本票的设计?若参与设计,应标为[D]王虎鸣 刘向平;若未直接参与设计,应标为[A]刘向平(插图)[D]王虎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