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站反思
(2017-05-24 08:29:33)分类: 教学反思 |
2016年5月31日至6月3日,在吴江盛泽实验小学开展了为期四天的集中培训活动。这一次培育站的集训,无疑是让老师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不仅仅是因为培训时间之长,更是因为这是海峡两岸两位名师的思维碰撞。培育站的老师们在薛法根和李玉贵老师的引领下,享受了一次阅读教学的饕餮盛宴。
“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学会阅读;在自己的不断探索中,孩子寻觅阅读”——这是我参加此次集训活动,经历阅读教学的头脑风暴,静心思考下得出的大陆和台湾阅读教学的不同教育理念追寻的显著差异。
尽管有着截然的反差,但是仔细斟酌,他们也存在想通之处——他们眼里的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赞可夫也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发挥作用。”这次集训活动上薛老师和李老师都能营造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种自由生长的生态状态下获得智慧,获得生长。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的时空氛围。就拿提问来说,课堂中无论是薛老师还是李老师,他们要对孩子的思考、质疑、追问和探索都能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他们在面对学生不约而同选择沉默的时候,全然没有我们的急躁和不耐,而是能驻步等待,充分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正是由于他们重视学生思考的过程,让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真是为我们的急不可耐扼杀学生的智慧的行为而汗颜,为剥夺了学生思考的快乐而扼腕。是的,只要给予学生充分享受思考过程的时间,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回报。虽然,思索意味着要花很多的时间,或许还会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要,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与快乐。尊重学生,就要营造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就要还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就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唯有如此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两位老师的讲座也极其精彩,给我们带来了雨露甘霖。无独有偶,两位名师的“好课观”惊人的一致:一节好课首先要把目光落在教什么上。的确,其它的课程学的是言语内容,就是教学内容,而语文课学的是言语的形式,即教材是“怎么说”的,真正的教学内容是隐含在教材中的“言语形式”。当前语文教育研究长期缺乏课程意识,对“教什么”的课程内容研制缺失。如果“教什么”都不确定,那么“教到什么程度”也就无从谈起,因为本身一开始已经“误入歧途”了。当下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几乎全凭教师依据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教师自身个人化的理解和教学现场产生,由此也就可能致使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附着太多的随意性、模糊性,甚至无效性。因此,一节好的语文课研制其教学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两位老师也不约而同主张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勤于实践和反思”能够加快完善教育教学理论的步伐,使一种教育的理想状态变成现实。教师必须是一个思考者,他只有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才能具有深刻的思想,才能产生教学智慧,才能用这种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因此,教师天生就是个反思性职业,任何实践活动,都要聚焦在反思上,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思想,净化情感,使自己在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上日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