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尝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业中的应用

(2014-04-23 13:16:00)

尝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业中的应用

交大附小   常跃华

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因为我们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图像的使用加深了我们的记忆,因为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这样就使用了我们的视觉感官。正因为思维导图的特点,所以很适合小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实践。

我在备课时曾尝试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整理本课要讲的知识点、重难点。在课堂上尝试边讲边画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所学课文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加上思维导图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容易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万年牢》一课时,我把父亲制作的“万年牢品牌”糖葫芦的选材、制作过程,糖葫芦的特点用图示表示出来,同时把课文中父亲提到的三次万年牢的含义让学生归纳,并画出来学生兴趣盎然,纷纷画出了各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记住了相关的知识。

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预习时,同样可以让学生根据预习的要求把课文的知识点和问题,梳理文章结构、要点等用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去预习。比如《小英雄雨来》学生可以从读书、抄词语、生字注音、多音字组词、给逻辑段写小标题、质疑的问题、查资料等几方面进行预习并画出思维导图来。在引导学生复习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单元内容,通过画思维导图掌握内容.比如,学习了第一单元之后,对语文园地的整理:

在做思维导图的尝试过程中,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并列在时空之中,处在同一个笔记平面内,大大改善了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经过反复思考提炼,学生的归纳能力也逐步提高,归纳出相关的、准确的关键词;而关键词形成各个节点,节点之间又极易产生清晰的联想,从而促进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其理解力。

学生的记忆力是以激发的方法进行的,通过这些连接,学生的记忆就从一个词汇发展到相连的许多词汇,从一个知识点发展到更多的关联的知识点,以点成面,知识和技能也就逐步形成了。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的喜悦中,从而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自我展示的活动也会鼓励和刺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课堂因此而活跃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个参与者和引领者,体现“主导”的作用。

通过在语文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作业中思维导图的实践与运用,学生的思维思路清晰了,形成整体记忆,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拓展。我和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实践过程中都收获了很多。原来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记忆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现在上课积极,思维活跃,全体参与,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