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教学中的长文短教的几点体会

(2013-06-27 11:11:00)

阅读教学中的长文短教的几点体会

                                                          四年级      

 长文短教,首先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思维,自觉动手、动口,互相协作,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知识。

一、训练学生速读的能力
   
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快速阅读,有效地抓住文章的精要,正确理解全文,这就需要进行“提纲挈领”的阅读指导,给学生速读“定向”。即教师在学生课外预习的基础上,先从整体入手,提挈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人物,帮学生分析提供速读的要点、浏览的线索。这样,学生在快速阅读时既能分清内容主次,又能捕捉到关键词句。定向搜集信息,化繁为简,以加快阅读速度。

二、理清思路,以点带面
   
叶圣陶先生指出:“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长文要短教,也必须抓住文章思路,尽管有些课文篇幅较长,但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把文章思路梳理清楚,并把它以图象线型的板书形式表示出来,那么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长文的脉络,抓住要领,对文章的篇章结构及其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由教师选好突破口,领着学生直奔文章的中心和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融会贯通,步步深入。这样,长文章可短教,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三、抓住重点,举一反三
     在教学时,注意抓住重点,善于举隅,使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将相和》一课,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三个故事各有中心,又密切相连。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分析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特点。标题是“将相和”,全文要突出的主旨是武将文相团结和欢、共同对敌的爱国情操。三个故事的重点“负荆请罪”:一是全文的主旨在这个故事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二是两个人物在这故事里交错;三是抓住了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就是抓住了全文的“牛鼻子”。基于这种分析,我采取了讲好讲透这个故事,让学生模仿此法,“帮扶结合”,自主解决前两个故事的处理方法,这样既突出了重点训练,紧缩了教学时间,又举一反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根据目标适当取舍

长文短教重在一个字,这个短字就指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精辟,教学过程简约,面面俱到等于无一周到,长文短教,要求我们克服面面俱到的通病,明确训练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善于突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长文短教,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如《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课文分为五大块来讲述关于雨来的故事。教师用书对学生学习本课提出了如下要求: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给各部分拟小标题;体会景物描写的自然巧妙;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篇课文虽说篇幅较长,但是内容浅显,故事性强。于是,我将上述目标作了如下分解:首先,提前让学生对本课作预习,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自读课文给各部分拟小标题,并对故事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上课时我紧紧扣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即本文的中心句,从整体入手,进而提出:“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深入理解课文。通过抓中心句,顺藤摸瓜,追因求果,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样就完成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接着,我引导学生重点品读了文章的第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有三点知识需要让学生引起注意。一是文章开头对还乡河的美景的描写,这既是故事的背景,又能为突出中心服务,另外这种以写景的开头方式又可以教给学生习作的技巧。二是对雨来的外貌和神态的描写的句子,因为这些句子,不仅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活泼调皮的雨来,更可以悟出雨来高超的游泳技术,这是雨来后来得以脱险的先决条件。同时,孩子也从这些句子中悟出:写文章要注意前呼后应;抓住人物的外貌和神态就可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然后让孩子们读课题,想一想能从课题中获取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很自然就说到了“我从课题知道了雨来是个英雄。”于是,我接着引导:你们觉得文章最能突出雨来英雄气概的是哪些内容?他们也轻松地找到掩护李大叔和鬼子作斗争部分。接下来,我便把课堂全部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默读这两部分,划出最能体现雨来英雄气概的句段,并在一旁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当他们通过这一环节,已对文章的重点句段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之后,我便让孩子们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以“雨来,我想对你说……”来抒发对雨来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这样明确目标,适当取舍,不面面俱到,让教学过程简单明了,而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