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w690/003ynolNzy7p7oxw2wy3a&690
九殿春风鳷鹊楼,千里离宫龙凤舟。
始为天下忧,后为天下羞。
——《越调·凭栏人·咏史》
“九殿”二句:说的是隋炀帝在晋王宫深锁美人萧氏,即帝位后立为皇后,大业末年(617)随从炀帝游幸江都。隋亡,萧后流落塞北。鳷(zhi)鹊:汉武帝时建宫观名,在长安甘泉宫外。离宫:天子出巡时休憩的行宫。
作者简介
徐再思(约1280~1330),字德可,号甜斋(有的资料中其号为“甜齐”),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余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钟嗣成曹本《录鬼簿》言其“好食甘饴,故号甜斋。有乐府行于世。其子善长颇能继其家声”。天一阁本《录鬼簿》,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记载他做过“嘉兴路吏”,且“为人聪敏秀丽”、“交游高上文章士。习经书,看鉴史”等。这些都说明他在仕途上虽仅止于地位不高的吏职,但却是一位很有才名的文人。其生卒年月很难确定。《录鬼簿》把他列为“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并说他“与小山同时”。张小山生活在元末,据此推算,其生年应在一二八○年以后。他的散曲〔双调·蟾宫曲〕《钱子云赴都》有“今日阳关,明日秦淮”句,既云“赴都”,又点明“秦淮”,很可能已是明初。其卒年疑在一三五○年以后。他一生的活动足迹似乎没有离开过江浙一带。清·褚人获《坚瓠集·丁集》说他“旅寄江湖,十年不归”。他的〔双调·水仙子〕《夜雨》“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及〔双调·蟾宫曲〕《西湖》“十年不到湖山,齐楚秦燕,皓首苍颜”等句,均可证实他确曾在外飘泊达十年之久。其作品大量是《吴江八景》、《苕溪》、《甘露怀古》等内容。他离开家乡,在太湖一带飘泊,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徐再思的散曲以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恋情、写江南自然景物、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物为题的作品。他虽与贯云石齐名,风格却不尽相同,贯云石以豪爽俊逸为主,徐再思却以清丽工巧见长。善于学习俗谣俚曲,擅长白描手法,抒情深细,对仗工整,风格清新秀丽。《太和正音谱》评他的作品如“桂林秋月”。
现存小令一百零三首,主要内容集中在写景、相思、归隐、咏史等方面。他的写情之作深沉娟秀,如〔双调·蟾宫曲〕的《赠名姬玉莲》(“荆山一片玲珑”)及《春情》(“平生不会相思”)二首,被认为是“镂心刻骨之作,直开玉茗、粲花一派”。有些作品立意颇新,能于俗中见雅,〔双调·水仙子〕《红指甲》及《佳人钉履》等篇。他的写景作品以〔喜春来〕《皋亭晚泊》、〔水仙子〕《惠山泉》为佳,意境高远而奇巧,可以看出他工于炼字造句的特色。〔水仙子〕《夜雨》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来描绘凄婉的羁旅之情,细腻动人。他的写恋情作品,善于学习民间歌谣的表现手法,与贯云石的同类作品有相似之处。〔蟾宫曲〕《春情》写一害相思的女子“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的情态,运用了散曲中连环句、韵字复用等形式特点,颇能尽其情致。〔沉醉东风〕《春情》又写出一女子猛然见到情人时的复杂的心理,她又想招呼,又怕被人瞧破,情态传神,人物灵动。这一部分作品清新活泼,成就较高。
近人吴梅《顾曲麈谈》卷下评曰:“钉鞋云‘金莲脱瓣’,《红指甲》云‘落花飞上’云云。语语俊,字字绝,真可压倒群英,奚止为一时之冠。”他的某些咏史之作,则常在短短的一曲中小结兴亡,有一定积极意义。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桂林秋月”,不无是处。他在感叹人生时,总不免带着一种伤感悲凉的情绪,这大概和他一生的经历有关。其散曲集《甜斋乐府》和贯云石的《酸斋乐府》,因两人的字号相映趣,故后人将两家散曲合辑成集,名为《酸甜乐府》。但两人的生活经历及作品风格并不相同,徐比贯云石辈份晚些,成就及影响亦不如贯云石。
史上最美的两首元曲,其中一首你一定听过!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唐诗、宋词、元曲都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学主体。唐诗飘逸、宋词精致、元曲活泼;唐诗之美在意境,宋词之美在风韵,元曲之美在浅俗。虽说三者向来都是并称,但唐诗宋词喜爱者众多,名篇佳句脍炙人口,而元曲却颇为尴尬,大多数人对元曲的了解仅限于寥寥数篇。
实际上,并非元曲不如唐诗宋词。而是因为元曲包含两种文体,一种是元代杂剧,也就是戏曲,譬如大家熟知的《窦娥冤》;而另一种是元代散曲,与唐诗宋词同为诗歌一类。元曲之所以不如唐诗宋词那样广为人熟悉,一方面是因为元杂剧的成就远大于散曲,人们大多熟悉的元曲便是《窦娥冤》一类的元杂剧;另一方面是因为元代散曲的整体数量偏少,远不如唐诗宋词卷帙浩繁。
元曲中的散曲虽整体不如唐诗宋词,却胜在题材广泛多样,反映生活生动活泼,语言风格也通俗易懂。其中有些散曲在语言和意境方面丝毫不输唐诗宋词。譬如下面这两首元曲中最美的乡愁散曲,意境之美,情味之深,堪称绝妙。
第一首便是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这首秋思散曲大家都很熟悉的,短短几句,却描绘出一幅苍凉凄婉的秋夕羁旅画面,表达出凄苦的旅人心情,可谓将秋思乡愁写到了极致。这首元曲在艺术上已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马致远也因此曲被称为“秋思之祖”。
第二首最美的乡愁元曲则是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虽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但也不输唐诗宋词,读来别有一番乡愁滋味: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
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徐再思这首乡愁散曲所写的是在羁旅途中旅舍所见所闻所思所忧。开篇三句便以鼎足对描绘出一番凄凉悲愁的深秋夜雨之景。以数字回环复沓,一咏三叹,情景交融,言短而意长,羁旅愁绪已见诸于景。三更夜半,诗人无眠,“落灯花,棋未收”清冷孤寂,唯有一声叹息。
而前面所有的凄景愁情皆归于末三句游子思归的乡愁:“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十年漂泊,家中双亲还在为在外的游子担忧。此处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却写在家的亲人为在外的游子担忧,更加烘衬出诗人思乡思亲之情。一句“都在心头”戛然而止,语虽尽但愁绪不绝,落寞惆怅,尽在言外了。
元曲本以浅俗活泼的语言见长,但这两首乡愁散曲文字典雅,用语精炼,创造出两中截然不同的羁旅凄凉的意境,言短而意长,曲中意境之美令人读罢回味不已。
最美的“相思”,不止在诗词,“元曲”里这些句子,也很迷人!
没你我慌了
说起元曲,有些人将它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也有人视它为鄙俗不入流的东西。其实,在作者看来,元曲和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都是中国古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发展阶段。
虽然在艺术成就上,元曲是不能跟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的,但它的确是中国古典韵文的变体,由于受到词的影响,它的语言偏于俚俗,虽有格律,但可变通,并不严格。
虽然如此,但细读元曲,我们依然能够从中读到许多佳作,比如马致远,关汉卿,白朴,张养浩……等人的作品依旧能与唐诗,宋词,媲美。今天,作者和大家分享一首元曲,依然是说不尽的相思情,却是真挚自然,纯乎天籁。
都说相思难,相思苦,尤其是青春年少时的相思更是愁上愁。徐再思的这首元曲,将一个少女的相思病描绘的细致入微。用浮云、飞絮、游丝比喻她病得魂不守舍,恍惚迷离的样子,将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心理与神情举止描绘的十分贴切。
后面一看,原来她心之所系,魂牵梦萦的是一位出游在外的高贵男子,游子一去,徒然留下一缕余音,彼此没法相见,只有望穿秋水地盼望,故而相思成疾。
这首元曲的绝妙之处,在于最后两句,“灯半昏时,月半明时。”灯半昏,月半明,夜已阑。半明半暗的光景,最能勾起相思之苦。这意境与李清照《声声慢》词所写的“乍暖还寒时侯,最难相息”相近,通过难熬的时间,更加突出相思之苦。
在艺术成就上来说,徐再思的这首元曲连用叠韵,而又婉转流美,兼之妙语连珠,堪称写情神品。虽说历朝历代写相思的诗人众多,刻画相思的诗文也数不胜数,但依作者看来,这首元曲贵在新意,在描摹相思之情上可谓入木三分,极富个性。
李白、杜甫大家都听过,徐再思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今存其作品100余首。他的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关于为何叫这个名字,明代蒋一葵《尧由堂外纪》记载,“(云石)自号酸斋,时有徐甜斋失其名,并以乐府擅称,世称酸甜乐府。”较为人知的名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就出自其中。
徐再思擅长写相思之情,他还有另外一曲《清江引·相思》说:“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同样写得真率坦诚,将相思之情刻画得生动形象,与这首(折桂令)有异曲同工之意。
有道是,人间最苦是相思,最令人难忘的亦是相思。
诗词欣赏
凭栏人·春情
髻拥春云松玉钗,眉淡秋山羞镜台。
海棠开未开?
粉郎来未来?
元代散曲作家徐再思所作的一首散曲,该作品是一首思妇闺怨曲。这支小令写闺中女子的相思情态,细致逼真,生动传神。前两句写女子晨起梳妆,表现她微妙的心理和神情。后两句两个问句,闺中人似乎在问别人,又像是暗自思忖。平白如话,声吻毕肖。虽只有短短四句,却活脱脱写出了闺中女子隐秘复杂的神情举止。四句一气呵成,全曲雅俗共赏,异趣不尽。
秋山:愁山。比喻伤春的皱眉。
羞镜台:害怕对着梳妆镜。
粉郎:原为晋代何晏的美称。何晏面色白净如玉,魏明帝疑他搽了粉,一次夏天吃热汤饼,何晏吃得冒汗,用衣袖擦脸,越控面色越白净,后常以何郎代指美男子。此处指情郎。
【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 水仙子·
夜雨》是徐再思所作的一首散曲。这是一首悲秋感怀之作,不但写伤秋的情怀,也包含了羁旅的哀怨,更有对父母的挂念。作者先写秋叶和秋雨勾起了心里的烦愁。梧桐落叶声声似乎提醒人秋天来了,雨点打在芭蕉叶上也仿佛都在人心上不停地增添愁怨。三更才勉强入眠,不过三更就又醒了来,连一个好梦都没法做成。摆起棋盘,独自下棋消遣,灯花落尽,棋局仍未撤去。深叹客旅他乡,十年一觉黄粱梦,功名未成;而父母留在家中,又未得回去服侍尽孝。这种种的烦忧一齐涌上心头,让人愁思百结,感慨不已。全曲语言简洁,风格自然清雅,意境优美。
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小令。曲作一开始就用鼎足对形式:“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既点明了时间、环境、又照应了题目,更交待了此曲的感情基调。梧桐叶落,飒飒声响,表明是深秋时节;以雨打芭蕉叙出气候,芭蕉叶大而较硬,声音清晰而杂乱,与寂寥的旅人的愁绪自然和谐地共鸣起来,仿佛打在心上,千愁万苦,如雨点密集而下,创造了无限凄凉的环境。作者以《夜雨》为题,通篇却不着一个“雨”字,而是从听觉人手,给秋以声,给芭蕉以愁,借“雨”写“愁”;“一声”声,“一点”点,既形象地写出了秋雨连绵不断的特点,也暗示了主人公的缕缕愁思如同这秋雨一样无法断绝,从而深化了曲子的意境。接着连用两个“三更”,以点出“归梦”之难成:由于万千愁绪,以致夜不能寐。归乡之梦又为作者平添了一份乡愁,故“归梦”两字承上启下,既补叙了愁因,又为下文梦醒的描写作了必要的铺垫。梧桐滴雨,雨打芭蕉,古代的文人骚客常以此描写人生的愁苦,加之深秋夜雨,孤身一人,客居他乡,半夜“归梦”,引起人无限的愁思和惘怅。因此,作者以一个“愁”字,点出全曲的感情基调。
“落灯花棋未收”,雨夜下棋,本为排遣愁闷,然而棋后懒于收捡,可见是越下越愁闷,正像李白所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此句从视觉角度渲染乡愁,化用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诗:“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诗意,写雨夜客居时的孤寂。而残灯照空局的景象,则进一步表现了深秋雨夜的凄凉和愁苦。因此,“落灯花棋未收”是由景向情过渡句,接“三更”时分,引出更深喟叹。
“叹新丰逆旅淹留。”此句借用唐代名臣马周之典,唐人马周未登第时,曾旅宿新丰,受店主冷遇,后世借指旅愁。《坚瓠集》载徐再思“旅寄江湖十年不归”,曾滞留北方十多年,然而仕途多艰,仅做过下等的小官。这里以马周自况,羁旅他乡,饱受寂寥愁苦,然而仕进无门,一事无成,穷途潦倒,仿佛马周当年为新丰客般备受冷落。而马周穷途尚有常何引荐,自己怀才不遇,久困异乡,前途渺茫。而且客居地“新丰”之得名本就与乡愁有关,加之前句“归梦”的导诱,联想到自己与马周境遇迥异,是愁上添愁。一个“叹”字,把自己羁旅异乡的孤寂,怀才不遇的愁闷,尽收其中。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作者躺在床上,回想起十年来孤身一人漂泊在外的种种往事,年迈的父母远在江南,自己不但未尽孝,反倒让二老担忧,如今功名也未成。孤寂、怨恨、自责、思亲等种种愁苦,都凝结为“都到心头”四字,道出了深秋夜雨时心头愁苦的具体内容。
此曲采用作者惯用的重词叠字手法,善用数词人曲,如“一声”、“一点”、“三更”、“十”、“二”等,给人以回环复沓,一咏三叹之感。全曲情景交融,用典用对,贴切自然,不愧为“情中紧语”。
名家评论
《元曲三百首》:全曲语言自然流利,是谓“情中紧语”。
【双调】蟾宫曲·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蟾宫曲·春情》是徐再思写的一首描写少女恋情的小令。此篇连用叠韵,而又婉转流美,兼之妙语连珠,堪称写情神品,刻画相思的诗文历代何止万千,然贵在自创新意。能用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来写出真挚情感的作品便是成功之作。这首曲子在描摹相思之情上可谓入木三分,极富个性,后人对此曲的艺术创造以及审美评价很高。
题目为“春情”显然是写男女的爱慕之意,而全曲描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情,读来侧恻动人。“平生不会相思”三句,说明这位少女尚是初恋。情窦初开,才解相思,正切合“春情”的题目。因为是初次尝到爱情的琼浆,所似一旦不见情人,那相思之倩便无比深刻和真诚。有人说爱情是苦味的,“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已道出此中三昧。这三句一气贯注,明白如话,然其中感情的波澜已显然可见。于是下面三句便只体地去形容这位患了相思病的少女的种种神情与心态。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身似浮云”,状其坐卧不女游移不定的样子;“心如飞絮”,言其心烦意乱,神志恍惚的心理;“气若游丝”则刻画她相思成疾,气微力弱。少女的痴情与相思的诚笃就通过这三个句子被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空一缕余香在此”,乃是作者的比喻之词,形容少女孤凄的处境。著一“空”字,便曲尽她空房独守,寂寞冷落的情怀;“一缕余香”四字,若即若离,似实似虚,暗喻少女的情思飘忽不定而绵绵不绝。至“盼千金游子何之”一句才点破了她愁思的真正原因,原来她心之所系,魂牵梦萦的是一位出游在外的高贵男子,少女日夜思念盼望着他。这句与上句对仗成文,不仅词句相偶,而且意思也对应,一说少女而一说游子,一在此而一在彼,然而由于对偶的工巧与意思的连贯,丝毫不觉得人工的雕凿之痕,足可见作者驾驭语言的娴熟。最后四句是一问一答,作为全篇的一个补笔。“证候”是医家用语,犹言病状,因为上文言少女得了相思病,故北处以“证候”指她的多愁善感,入骨相思,也与上文“害”字与“气若游丝”诸句给合。作者设问:什么时候是少女相思最苦的时刻?便是夜阑灯昏,月色朦胧之时。这本是情侣们成双作对,欢爱情浓的时刻,然万对于茕然一生独一身的她来说,忧愁与烦恼却爬上了眉尖心头。不可排遣的相思!
这首曲子的脉络很清晰,全曲分为四个层次:首三句说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病;次三句极表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心理与神情举止;后二句则点出少女害相思病的原因;最后宕开一笔,以既形象又含蓄的笔墨逗露出少女心巾所思。全曲一气流走,平易简朴而不失风韵,自然夭成而曲折尽致,极尽相思之状。
这首曲子语言上的一个特色便是首三句都押了同一个“思”字,末四句则同抑了一个“时”字,不忌重复,信手写去,却有一种出自天籁的真味。这正是曲子不同于诗词的地方,曲不忌俗,也不忌犯,而贵在明白率真,得天然之趣,一也就是曲家所谓的“本色”。
http://s1/mw690/003ynolNzy7p7oGf7Ggc0&690
【商调】梧叶儿 钓台
元·徐再思
龙虎昭阳殿,冰霜函谷关,风月富春山。不受千钟禄,重归七里滩,赢得一身闲,高似他云台将坛。革步山色投西去,羁情望北游,湍水向东流。鸡犬三家店,陂塘五月秋,风雨一帆舟,聚车马关津渡口。春思芳草思南浦,行云梦楚阳,流水恨潇湘。花底春莺燕,钗头金凤凰,被面绣鸳鸯,是几等儿眠思梦想。
鸦鬓春云,象梳秋月欹,鸾镜晓妆迟。香渍青螺黛,盒开红水犀,钗点紫玻璃,只等待风流画眉。
风初定,月正明,人静露初零。粉暖蜂蝶翅,春深鸾凤情,香收燕莺声,都不管梨花梦冷。即景鸳鸯浦,鹦鹉洲,竹叶小渔舟。烟中树,山外楼,水边鸥,扇面儿潇湘暮秋。
【中吕】满庭芳
赠歌者
元·徐再思
犀梳玉簪,歌裙翠浅,舞袖红深。风流消得缠头锦,一笑千金。痛饮时花前痛饮,知音人席上知音。春无禁,蜂蝶快寻,先到海棠心。
【双调】寿阳曲 梅影
元·徐再思
枝横水,花未雪,镜中春玉痕明灭。梨云梦残人瘦也,弄黄昏半窗明月。手帕香多处,情万缕,织春愁一方柔玉。寄多才怕不知心内苦,带胭脂泪痕将去。春情心疼事,肠断词,背秋千泪痕红渍。剔春纤碎榴花瓣儿,就窗纱砌成愁字。
昨宵是,你自说,许是咱这般时节。到西厢等的人静也,又不成再推明夜。
闲情绪,深院宇,正东风满帘飞絮。怕梨花不禁三月雨,是谁教燕衔春去?醉姬绯霞佩,金缕衣,枕东风美人深醉。便休将玉箫花下吹,怕惊回海棠春睡。柳腰连环玉,一搦酥,舞春风柳丝相妒。沈东阳带红香双抱住,怕随着彩云飞去。
清江引·相思
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双调】蟾宫曲
西湖
元·徐再思
十年不到湖山,齐楚秦燕,
皓首苍颜。今日重来,
莺嫌花老,燕怪春悭。
听越女鸾箫象板,恼司空雾鬓云环。
道院弹关,酒会诗坛,
万古西湖,天上人间。
钱子云赴都赋河梁渺渺予怀,今日阳关,
明日秦淮。鹏翼风云,
龙门波浪,马足尘埃。
宽洗汕胸中四海,便蜚腾天上三台。
休等书斋,梅子花开,
人在江南,先寄诗来。
江淹寺紫霜毫是是非非,万古虚名,
一梦初回。失又何愁?
得之何喜?闷也何为?
落日外萧山翠微,小桥边古寺残碑。
文藻珠玑,醉墨淋淳,
何似班超,投却毛锥。
登太和楼白云中涌出蓬莱,俯视西湖,
图画天开。暮雨珠帘,
朝云画栋,夜月瑶台。
书籍会三千剑客,管弦声十二金钗。
对酒兴杯,拊髀怜才,
寄语玲珑,王粲曾来。
竹夫人湘妃应是前身,不记何年,
封虢封秦。万古虚心,
百年贞节,一世故人。
剖苍壁寒凝泪痕,挽潜蛟巧结香纹。
侍枕知恩,入梦无春,
两腋清风,满枕行云。
姑苏台荒台谁唤姑苏?兵渡西兴,
祸起东吴。切齿仇冤,
捧心钓饵,尝胆权谋。
三千尺侵云粪土,十万家泣血膏腴。
日月居诸,台殿丘墟。
何似灵岩,山色如初。
名姬玉莲荆山一片玲珑,分付冯夷,
捧出波中。白羽香寒,
琼衣露重,粉面冰融。
知造化私加密宠,为风流洗尽娇红。
月对芙蓉,人在帘栊。
太华朝云,太液秋风。
春情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
便害相思。身似浮云,
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西湖寻春清明春色三分,湖上行舟,
陌上游人。一片花阴,
两行柳影,十里莎ブ。
不要多ゾ排一品,休嫌少酒止三巡。
处处开樽,步步寻春。
花下归来,带月敲门。
送沙宰宦游人过钱塘,江水汤汤,
山色苍苍。马首西风,
鸡声残月,雁影斜阳。
男子志周流四方,循吏心恪守三章。
岐麦林桑,渡虎驱蝗。
人颂《甘棠》,春满琴堂。
月问青天呼酒重倾,几度盈亏,
几度阴晴。夜冷鱼沉,
山空鹤唳,露滴乌惊。
看杨柳楼心弄影,听梨花树底吹笙。
雪与争明,风与双清。
玉兔韬光,万古长生。
赠粉英温柔乡里娉婷,清比梅花,
更有余清。玉蕊含香,
琼蕤沁月,瑶萼裁冰。
冠杨柳东风媚景,赋芙蓉夜月幽情。
花下苏卿,月下崔莺,
世上飞琼,天上双成。
西湖夏宴卷荷筒翠袖生香,忙处投闲,
静处寻凉。一片歌声,
四围山色,十里湖光。
只此是人间醉乡,更休题天上天堂。
老子疏狂,信手新词,
赠与秋娘。红梅蕊珠宫内琼姬,
醉倚东风,谁与更衣?
血泪痕深,茜裙香冷,
粉面春回。桃杏色十分可喜,
冰霜心一片难移。何处长笛?
吹散胭脂,分付春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