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诚敬语录整理
二程诚敬语录整理
吴建设
二程有关诚敬的语录散见于《二程集》中,为了便于学习研究和阐发,将其整理、归纳如下。
(一)诚是天道。
1、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程颢)(《二程集》127页)
2、事天地之义,事天地之诚,既明察昭著,则神明自彰。(《二程集 》224页)
3、诚神不可语。(《二程集 》98页)
4、至诚可以赞化育也,可以回造化。(《二程集》120页)
5、夫道恢然而广大,渊然而深奥,于何所用其力乎?惟立诚然后有可居之地。(程颢)(《二程萃言 论道篇》
(二)敬是人事之本。
1、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处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程颐)(《二程集》326页)
2、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捡,不须穷索。(程颢)(《二程集》17页)
3、识道以智为先,入道以敬为本。……故敬为学之大要。(《二程集》第1183页、1184页)
4、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程颐)《二程遗书》卷十八)
5、君子之遇事,一于敬而已。《二程集》第1221页)
6、尹焞曰:“初见伊川时,教某看敬字,某请益。伊川曰:‘主一则是敬。’”(《二程集》433页)
7、“君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充此则脺面盎背,有诸中必形诸外,观其气象便见得。(程颢)(《二程集》77页)
8、发于外者谓之恭,有诸中者谓之敬。(《二程集》92页)
9、敬是闲邪之道。------闲邪则诚自存矣。(程颐)(《二程集》185页)
10、敬胜百邪。(程颢)(《二程集》119页)
11、居敬则自然简。“居简而行简”,则似乎简矣,然乃所以不简。盖先有心于简,则多却一简矣。居敬则心中无物,是乃简矣。(程颐)(《二程集》294页)
12、敬而无失,便是“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也。敬不可谓之中,但敬而无失,即所以中也。(《二程集》44页)
20“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只是敬也。敬则是不私之说也。才不敬,便私欲万端害于仁。(程颐)(《二程集》153页)
13、严威俨恪,非敬之道,但致敬须自此入。(程颐)(《二程集》170页)
14、某写字时甚敬,非是字要好,只此是学。(程颢)(《二程集》44页)
15、执事须是敬,又不可矜持太过。(程颢)(《二程集》61页)
16、入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今人主心不定,视心如寇贼而不可制,不是事累心,乃是心累事。当知天下无一物是合少得者,不可恶也。(程颢)(《二程集》66页)
17、入德必自敬始。(《二程集》第1194页)。
18、君子之遇事,一于敬而已。《语》曰:“君处恭,执事敬,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然则“执事敬”者,固为仁之端也。推是心而成之,则“笃敬而天下平”矣。(程颢)(《二程集》73页)
19、圣人修己以敬,以安百姓,笃敬而天下平。惟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何有不至?此体信达顺之道,聪明睿智皆由是出。(程颢)(《二程集》80页)
20、去气偏处发,便是致曲;去性上修,便是直养。然同归于诚。(程颢)(《二程集》80页)
21、 心敬则内自直。(《二程集》392页)
(三)诚是修身之要。
1、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临人则人化,无往而不得,志之正也。(程颐)(《二程集 二程粹言》)
2、思无邪,诚也。(《二程集》106页)
3、真近诚,诚者无妄之谓。(程颐)(《二程集》274页)
4、诚然后能敬,未及诚时,却须敬而后能诚。(《二程集》92页)
5、知至则便意诚,若有知而不诚者,皆知未至尔。(《二程集》133页)
6、多权者害诚,好功者害义,取名者贼心。(程颐)(《二程集》318页)
7、吾未见啬于财者而能为善者也,吾未见不诚而能为善者也。(程颐)(《二程集》322页)
8、舞射便见人诚。古之教人,莫非使之成己,自洒扫应对上,便可到圣人处。(程颢)(《二程集》78页)
9、射则观其至诚而已。(《二程集》91页)
11、不能动人,只是诚不至;于事厌倦,皆是无诚处。(程颢)(《二程集》78页)
12、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所以行之者一。一则诚也。止是诚实此三者,三者之外,更别无诚。(《二程集》19页)
13、忠信所以进德者何也?闲邪则诚自存,诚存斯为忠信也。如何是闲邪?非礼而勿视听言动,闲斯邪矣。(《二程集》26页)
14、闲邪则诚自存,不是外面捉一个诚将来存著。今人外面役役于不善,于不善中寻个善来存着,如此则岂有入善之理?只是闲邪,则诚有方。(程颐)(《二程集》149页)
19、主一者谓之敬。一者谓之诚。主则有意在。(程颐)(《二程集》315页)
20、忠信进德,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修立在人。(程颢)(《二程集》82页)
21、明善在明,守善在诚。(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六)
22、“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不诚则逆于物而不顺也。(《二程集》129页)
23、“诚者自诚”,如至诚事亲则成人子,至诚事君则成人臣。(程颐)(《二程集》203页)
24、学在诚知诚养。(《二程集》119页)
25、言行不足以动人,临事而倦且怠,皆诚不至也。(《河南程氏文集 论道篇》)
26、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诚矣。(程颐)(《二程集》318页)
27、才与诚一物,则固天下之治。(程颢)(《二程集》114页)
28、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若上竿弄瓶,至于斫轮,诚至则不可得而知。上竿初习数尺,而后至于百尺,习化其高,矧圣人诚至之事,岂可得而知?(程颢)(《二程集》352页)
(四)二程诚敬语录集句。为了便于人们记诵二程诚敬语录,我尝试择其要者集为短文。今年春天,在二程故里举办的千名师生诵读二程语录活动中,进行诵读,收到了良好效果。
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处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诚者无妄。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诚矣。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言行不足以动人,临事而倦且怠,皆诚不至也。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临人则人化,无往而不得,志之正也。至诚事亲则成人子,至诚事君则成人臣,无不诚者,故曰诚者自成也。明善在明,守善在诚。至诚通圣。
识道以智为先,为学以敬为本。……故敬为学之大要。涵养须用敬。入道莫如敬。入道以敬为本。君子之遇事,一于敬而已。圣人修己以敬,以安百姓,笃敬而天下平。惟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何有不至?此体信达顺之道,聪明睿智皆由是出。敬神百邪。敬是闲邪之道。
注:本文所引二程语录,见《二程集》(中华书局2006年9月出版)
吴建设
二程有关诚敬的语录散见于《二程集》中,为了便于学习研究和阐发,将其整理、归纳如下。
(一)诚是天道。
1、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程颢)(《二程集》127页)
2、事天地之义,事天地之诚,既明察昭著,则神明自彰。(《二程集 》224页)
3、诚神不可语。(《二程集 》98页)
4、至诚可以赞化育也,可以回造化。(《二程集》120页)
5、夫道恢然而广大,渊然而深奥,于何所用其力乎?惟立诚然后有可居之地。(程颢)(《二程萃言 论道篇》
(二)敬是人事之本。
1、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处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程颐)(《二程集》326页)
2、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捡,不须穷索。(程颢)(《二程集》17页)
3、识道以智为先,入道以敬为本。……故敬为学之大要。(《二程集》第1183页、1184页)
4、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程颐)《二程遗书》卷十八)
5、君子之遇事,一于敬而已。《二程集》第1221页)
6、尹焞曰:“初见伊川时,教某看敬字,某请益。伊川曰:‘主一则是敬。’”(《二程集》433页)
7、“君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充此则脺面盎背,有诸中必形诸外,观其气象便见得。(程颢)(《二程集》77页)
8、发于外者谓之恭,有诸中者谓之敬。(《二程集》92页)
9、敬是闲邪之道。------闲邪则诚自存矣。(程颐)(《二程集》185页)
10、敬胜百邪。(程颢)(《二程集》119页)
11、居敬则自然简。“居简而行简”,则似乎简矣,然乃所以不简。盖先有心于简,则多却一简矣。居敬则心中无物,是乃简矣。(程颐)(《二程集》294页)
12、敬而无失,便是“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也。敬不可谓之中,但敬而无失,即所以中也。(《二程集》44页)
20“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只是敬也。敬则是不私之说也。才不敬,便私欲万端害于仁。(程颐)(《二程集》153页)
13、严威俨恪,非敬之道,但致敬须自此入。(程颐)(《二程集》170页)
14、某写字时甚敬,非是字要好,只此是学。(程颢)(《二程集》44页)
15、执事须是敬,又不可矜持太过。(程颢)(《二程集》61页)
16、入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今人主心不定,视心如寇贼而不可制,不是事累心,乃是心累事。当知天下无一物是合少得者,不可恶也。(程颢)(《二程集》66页)
17、入德必自敬始。(《二程集》第1194页)。
18、君子之遇事,一于敬而已。《语》曰:“君处恭,执事敬,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然则“执事敬”者,固为仁之端也。推是心而成之,则“笃敬而天下平”矣。(程颢)(《二程集》73页)
19、圣人修己以敬,以安百姓,笃敬而天下平。惟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何有不至?此体信达顺之道,聪明睿智皆由是出。(程颢)(《二程集》80页)
20、去气偏处发,便是致曲;去性上修,便是直养。然同归于诚。(程颢)(《二程集》80页)
21、 心敬则内自直。(《二程集》392页)
(三)诚是修身之要。
1、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临人则人化,无往而不得,志之正也。(程颐)(《二程集 二程粹言》)
2、思无邪,诚也。(《二程集》106页)
3、真近诚,诚者无妄之谓。(程颐)(《二程集》274页)
4、诚然后能敬,未及诚时,却须敬而后能诚。(《二程集》92页)
5、知至则便意诚,若有知而不诚者,皆知未至尔。(《二程集》133页)
6、多权者害诚,好功者害义,取名者贼心。(程颐)(《二程集》318页)
7、吾未见啬于财者而能为善者也,吾未见不诚而能为善者也。(程颐)(《二程集》322页)
8、舞射便见人诚。古之教人,莫非使之成己,自洒扫应对上,便可到圣人处。(程颢)(《二程集》78页)
9、射则观其至诚而已。(《二程集》91页)
11、不能动人,只是诚不至;于事厌倦,皆是无诚处。(程颢)(《二程集》78页)
12、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所以行之者一。一则诚也。止是诚实此三者,三者之外,更别无诚。(《二程集》19页)
13、忠信所以进德者何也?闲邪则诚自存,诚存斯为忠信也。如何是闲邪?非礼而勿视听言动,闲斯邪矣。(《二程集》26页)
14、闲邪则诚自存,不是外面捉一个诚将来存著。今人外面役役于不善,于不善中寻个善来存着,如此则岂有入善之理?只是闲邪,则诚有方。(程颐)(《二程集》149页)
19、主一者谓之敬。一者谓之诚。主则有意在。(程颐)(《二程集》315页)
20、忠信进德,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修立在人。(程颢)(《二程集》82页)
21、明善在明,守善在诚。(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六)
22、“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不诚则逆于物而不顺也。(《二程集》129页)
23、“诚者自诚”,如至诚事亲则成人子,至诚事君则成人臣。(程颐)(《二程集》203页)
24、学在诚知诚养。(《二程集》119页)
25、言行不足以动人,临事而倦且怠,皆诚不至也。(《河南程氏文集 论道篇》)
26、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诚矣。(程颐)(《二程集》318页)
27、才与诚一物,则固天下之治。(程颢)(《二程集》114页)
28、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若上竿弄瓶,至于斫轮,诚至则不可得而知。上竿初习数尺,而后至于百尺,习化其高,矧圣人诚至之事,岂可得而知?(程颢)(《二程集》352页)
(四)二程诚敬语录集句。为了便于人们记诵二程诚敬语录,我尝试择其要者集为短文。今年春天,在二程故里举办的千名师生诵读二程语录活动中,进行诵读,收到了良好效果。
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处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诚者无妄。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诚矣。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言行不足以动人,临事而倦且怠,皆诚不至也。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临人则人化,无往而不得,志之正也。至诚事亲则成人子,至诚事君则成人臣,无不诚者,故曰诚者自成也。明善在明,守善在诚。至诚通圣。
识道以智为先,为学以敬为本。……故敬为学之大要。涵养须用敬。入道莫如敬。入道以敬为本。君子之遇事,一于敬而已。圣人修己以敬,以安百姓,笃敬而天下平。惟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何有不至?此体信达顺之道,聪明睿智皆由是出。敬神百邪。敬是闲邪之道。
注:本文所引二程语录,见《二程集》(中华书局2006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