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标性古建筑于山白塔与定光寺

标签:
佛学文化旅游 |
福州于山,位于福州市中心,虽然是座海拔仅为58.6米的小山丘,却充满人文气息与文化底蕴。寺庙、宫观、祠堂、摩崖、碑刻遍布其间,且这里还是免费对外开放游览景区。
白塔与定光寺即坐落于树木掩映的于山西麓。白塔是福州人对其的俗称,原名定光塔,始建于闽王王审知。天夏二年(902),王审知为报父母恩,在于山西麓建塔。挖塔基时,挖出一颗五彩宝珠,故将此塔命名为“报恩多宝定光塔”。天佑二年(905)在塔南建定光寺。定光塔原是内砖外木楼阁式砖木结构塔。
明代嘉靖年间寺院殿堂大多毁于倭患,定光塔也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毁于雷火。嘉靖廿七年(1548)改建为砖塔,七层、八角,高41米,内空可登顶,外敷白灰,故又俗称白塔。现存殿堂为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重建。中轴线上有天王殿、毗卢殿、法雨堂。
法雨堂是为纪念后梁时寺僧义收“积薪”舍身求雨而建。据传,五代后梁贞明元年(915),福州久旱不雨,禾苗不长,这时来了个法号义收的游方僧,在定光寺祈雨。他在寺前用木柴堆塔,然后自己坐在塔上,闭目合十,三天后,约定时辰至点燃柴堆,义收岿然不动,随着火焰升空而起,大雨骤降,此时义收安然无恙从火光中走下柴堆。后人为纪念义收祈雨建法雨堂。清末时,福州船政学堂曾借住此寺,严复曾在此法雨堂内读书。
文革时此寺可能被其他单位占用,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归还佛教界,2006年开始进行修复。现统归鼓山涌泉寺管辖,这么说也就是成了鼓山涌泉寺的下院了。
或许于山游览的景点较多,或许人们对寺院不感兴趣,所以寺内游客、香客极少,更不见僧人,是一处极为幽静的寺院,堪称闹市中的一抔净土。寺内建筑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精巧别致,充满高贵气息,实为游览、拜佛好去处。
新春来临,祝愿世界和平,国家安宁,民众康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时吉祥恒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