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文化旅游 |
建善寺位于被誉为摄影天堂霞浦的县城东侧山脚下。建善寺具有八闽第一古刹之称,史传始建于南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
建善寺之所以出名,这里走出一位禅宗五家之一沩仰宗创始人灵祐禅师。灵祐禅师(771——853)的有关史迹见于《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闽都记》《霞浦县志》等皆有记载。灵祐禅师俗姓赵,15岁时依长溪县(唐代县治,即今霞浦县)建善寺法常律师祝发出家,3年后于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一开始亲近国一禅师着力精研大乘佛法,后入天台山,参访国清寺,遵寒山、拾得二禅师之嘱,谐泐潭,谒怀海禅师,成为其上首弟子,并任典座。后至湖南潭州(今宁乡)沩山,与其在江西袁州(今宜春)的弟子慧寂,举扬一家宗风,共同创立了禅宗“一花开五叶”的沩仰宗。
建善寺还因另一位开宗祖师而出名。不过这位开宗祖师不是中国僧人,而是日本僧人。唐贞元二十年(804),日本国高野山真言宗初祖空海大师,随遣唐使入唐,本来是想前往长安的,但因海上遇大风大浪,在海上漂泊了34天后,漂至福建长溪赤岸,被当地村民搭救,由此登陆,并在此修整、停留了41天。在赤岸停留期间,空海大师便到离赤岸村不足十里的建善寺参拜。这是空海大师入唐后朝拜的第一座寺院。空海大师后来到当时的长安学习佛法,留学2年后回国创立真言宗,成为日本真言宗开宗祖师。
建善寺自建寺以来,历代屡有建毁。唐武宗灭法时,建善寺也在废寺之列。至宣宗时恢复,并敕“大中建寺”之额。最为惨痛的一次废寺,是明代嘉靖已末年(1563),倭寇入侵,县令徐甫宰恐寺沦为倭寇营地及遭其蹂躏,不得已令军民举火焚之。至隆庆元年(1567)重建,之后仍有扩建、重建。
1949年后,建善寺曾一度被挪作他用,成为贝雕工艺厂,1983年恢复为寺,1984年成为对外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现在建善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灵祐祖师殿、地藏殿、六和楼等,但是除了山门和天王殿为旧物外,其余皆为新建筑。天王殿的柱基石为宋代遗物,地藏殿上方有一块凸出的石头,据说灵祐禅师曾在此打坐,于是此石被称为“灵石”,不知是真是假。寺外还有多棵数百年的参天大树。
看见建善寺在不断改扩建,隐约之中总感觉仅存的天王殿、山门也在劫难逃。出来时,遇见一位当义工的居士,问她将来天王殿是否要重建,她说马上就要拆了重建。听了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区区十几、二十来个僧人,为何要建那么大的寺院,就算有佛事活动,也不是天天都有,以不能满足信徒宗教活动为借口,而拆了老东西,难道不心疼吗?千年历史徒有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