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黔中寺院参访记之——残破不堪的禹门寺

(2015-09-29 13:14:45)
标签:

佛学

文化

旅游

禹门寺位于遵义东北约40公里处、接近遵义机场的新舟镇禹门乡沙滩村安乐江畔的禹门山。这一带之所以称之为沙滩,是因为禹门山下洛安江中一片四面环水的沙滩而得名。明代之前,这里属四川管辖,清代雍正五年(1727)划入贵州。

禹门寺始建于明万历(16世纪末)年间,原为家庙。时川人黎朝邦率家人由四川来沙滩,始建伽蓝于回龙山上,初曰沙滩寺,此为禹门寺之始。明亡之后,黎朝邦之三子黎怀智由湖北黄陂弃官回乡,落发为僧,改沙滩寺为龙兴禅院。清顺治四年(1647)四川丈雪法师来禅院,不久离去。雍正六年(1649)回沙滩,改禅院为禹门寺。之所以将沙滩寺改为禹门寺,是因为原名沙滩寺,“滩则不能遽济”,“沙又恒河难更”,意思是滩上水浅,难以行舟,沙再多也无法与印度恒河沙相比,于是遂改为禹门寺。意为佛法应像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遏人心之江河,浚群胸之闭郁,使之洞见本来面目,豁然通,憬然悟”,“机忘物我,真利济之人”。(见《遵义府志·寺观》),自此,禹门寺也从家庙更为十方丛林。

丈雪禅师先后2次入住禹门寺,此开堂说法长达13年,广开禅门,使临济一派棒喝禅风风靡西南。

丈雪禅师倡导农禅并茂,广建殿宇,寺中建有山门、中殿、大殿、藏经楼等,规模宏大,金碧辉煌,为黔中第一名刹。民国《续遵义府志·艺文志》有乾隆时沙滩举人黎正馨的《禹门禅院》一诗,大体可以窥见禹门当年盛况:“秋气飒以至,天风却残暑。言访古招堤,兴至了无阻。幽崖一径通,苍壁万木古。下有清溪流,水光自吞吐。缅怀丈雪师,飞锡卓兹土。与众谈寂灭,高下列梵宇。贝叶满经楼,律论分四部。至今百余年,遗迹尚堪睹。潭潭选佛场,香樨散花雨。默坐忽移时,暮烟生粥鼓。”

然而,同治之后,禹门寺几经兴废。同治年间,白号军朱明月部曾一度占据禹门山,乡人黎兆祺等在禹门寺修筑防御工事,与白号军相持达五六年之久,致使禹门寺“昙花贝叶,尽成壁垒烽烟”。光绪十一年(1885),里人黎庶昌出使日本归来,捐万金重修禹门寺,建有三官殿、藏经楼、祝禧寺、玉皇殿、祖师殿、大悲阁、乡贤祠等,梵宇琼宫,飞檐崇阁,甲于全郡。但民国8(19l9)寺院失火,雕梁画栋尽成废墟。

20世纪60年代初,残存的殿宇全被拆除。1994年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1995年以后又开始修建,正殿玉佛殿、后殿为大雄宝殿、前殿观音殿、右厢房为天王殿、左厢房为药师殿。但已无昔日之胜况。

禹门寺重建至今不过区区20来年,但看今日之残败景象,不得不令人唏嘘不已。我去过全国不少大小寺院,大都殿堂巍峨,金碧辉煌,但像禹门寺之状况的寺院还是头一次见到。在寺内前前后后转了一圈,不见僧人,只见一老女居士。可见住持僧宝很重要,有了僧众,寺院管理也是一门科学,除了自身修持赢得信徒尊重外,举办佛事、弘扬佛法也是缺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吸引信众,有钱出钱,没钱出力,这样就不愁寺院建不起来了。

禹门寺不仅仅是寺院,也是贵州赫赫有名的地域文化之“沙滩文化”的发祥地。黎氏家族崇尚“渔樵耕读”,设私塾于寺内,名振宗堂,培育出几代人才。

禹门寺地处禹门山半山腰,在苍松翠柏掩映之中,洛安江从山脚下缓缓流经而过,是一处风景颇佳的胜地。如此风水宝地,但愿有高僧大德驻锡,重振辉煌。








从这青石地面遥想当年寺院的气派


相信法师在慷慨激昂地向我讲述当年在此挂单时,遭遇一场罕见的大雷雨,至今附近还能看到许多当年被雷劈过后留下的大杉木

原以为只有成都文殊院内的韦驮菩萨多,没想到这里的3座殿堂都分别供奉着韦驮菩萨。看来这是西南佛教特色





这是一棵紫薇树,据说它与众不同,摸摸主杆树身,树尾就会动起来,也算是神奇吧。但那天因为忙于听相信法师讲解和拍照,忘了摸了,遗憾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