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师示范课:冯杰展《枫桥夜泊》说课稿

(2014-06-14 17:45:17)
标签:

育儿

分类: 【精彩课堂】

《枫桥夜泊》说课稿

河南省实验学校郑东小学  冯杰展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枫桥夜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编排以古诗和诗歌为主,篇幅精短,天然之间,情景交融,情理交融。

《枫桥夜泊》在二十八个字的有限空间中,展示了无限的时空图景。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借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了难以言说的满腹愁情。

作者张继,被世人称为“诗佛”。他的诗多为登临纪行之作,风格清远,其中《枫桥夜泊》最为有名。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本课教学试图搭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文化的积累。

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纵横信息数字化的介入,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有利于提高了学生内隐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汉字、诗词的积累,深度领悟张继出门在外,夜宿孤舟的愁苦之情。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古诗、纵横码输入法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⒉能正确使用纵横码输入诗句,学会本课生字。这是教学的重点。

⒊理解古诗大意,品味古诗意境,感悟诗人的内心世界。这是教学的难点。

本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拓展阅读。学法是诵读感悟、情感体验、入境想象、纵横码输入竞赛。

这些教法、学法,主要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纵横码操作的主体”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课前PK,导入新课;初读诗文,感知诗意;品读诗文,体验情感;主旨拓展,升华情感。

首先说说第一环节:课前PK,导入新课

全班同学进行“古诗PK赛”,一分钟内输入诗句最多者获胜。

评价后,教师适时引出诗句: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并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句诗中隐藏了一个人的名字——张继。张继何许人也?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为什么诗人总会想起张继?

 此环节中“古诗PK赛”是上课前的热身运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斗志。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为本节课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环节是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指导学生把古诗的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第二步运用纵横码输入法记忆本文的生字。

具体操作如下:

⑴师生共同分析,并找出这些生字的四个角的笔形。

⑵学生按照纵横码的取码规则拆分本课生字。

⑶学生运用纵横码输入生字,并组词。

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纵横码输入法的优势,有助于学生巧记、牢记汉字。

第三步通过范读、模仿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

第四步指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并进行在线阅读感悟。

⑴你想用哪个词语来表达自己读完这首诗的感受?

⑵诗中的哪个词语传递了这种情感? 列举“愁眠”的近义词。

这个环节力求突出一个“读”字、一个“悟”字和一个“打”字。把单独的“说”变成了“说和打”的结合,做到了“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第三环节:品读诗文,体验情感

常言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月落、乌啼、江枫、渔火、霜天、钟声都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愁眠;都伴随着愁眠;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愁眠;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江枫渔火对愁眠”。

天地之间,月亮已经下落,周围一片幽暗、朦胧。突然,听——(钟声和音乐缓缓响起)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在线写作“寒山寺钟声的诉说”。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语文要熟读,更要精思。古诗言约而意丰,精思要建立在对画面的充分想像的基础上。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诗句的词汇变成景物和声音,运用在线写作感悟诗人张继的愁苦之情,丰富了画面,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体验。这样就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第四环节是主旨拓展,升华情感

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的诗句比比皆是。你能运用自定义的方法输入以下诗句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几句诗都是把情愁寄托给了明月。而诗人张继又把这份愁苦寄托给了谁呢?

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展示诗句,学生看打输入诗句,分小组比赛输入速度。

听,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宋】陆游《宿枫桥》

听,八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空灵的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学到这里,同学们的心中一定记住了一种声音,那就是钟声;一定记住了一位诗人,他就是张继;一定背会了一首古诗——《枫桥夜泊》。让我们一起来做“诗句闯关游戏”。凡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输入《枫桥夜泊》诗句代码的,即为闯关成功,成功者可获得一张精美的书签。  

月落乌啼霜满天 704061  

江枫渔火对愁眠 314391

姑苏城外寒山寺  444403

夜半钟声到客船  329841

这个环节的设计,试图通过主旨拓展,使学生在读中悟出——诗人借钟声抒发孤寂愁苦之情。运用自定义输入诗句,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设计“诗句闯关游戏”,通过输入诗句代码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背诵,顺应了学生爱动手、爱竞争的天性,同时也激起了他们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最后说一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课的板书,“愁眠、钟声、张继”构成了一个正三角形,搭建起诗人、学生、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板书设计如下:

枫桥夜泊

张继

 

 

 

愁眠                          钟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