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师示范课:贾丽娟《特殊的听写》

(2014-06-14 17:31:34)
标签:

育儿

分类: 【精彩课堂】

《特殊的听写》

河南省实验学校鑫苑外国语小学  贾丽娟

 

l      写作要求

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写人怎样写出人物的特点,记事怎样重现当时的情景,恰是学生作文时感到困惑的。没有细腻的情节,没有实实在在的心理描写,无视事情发生时周围情况的变化,正是小学生作文空洞苍白的主要原因。

在学校,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早晨到校后急急忙忙地交各种家庭作业;同学们在老师和班干部的带领下认认真真地读书;课堂上老师眉飞色舞地讲解新知识,大多数同学边听边记笔记或者踊跃回答问题,可总有几个调皮鬼走神儿;老师可能没按时到班或临时有事离开班级,教室里顿时炸了锅;同学们三天两头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竞赛等。这些熟悉的生活正是我们写作中最容易忽略,也最不容易写好的素材。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题材,让熟悉的生活出彩呢?

我打算在课堂上进行一次听写比赛,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生动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把事情写具体。明白写作就是讲故事,讲述同学和自己的学习故事;自己是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我是最亮的那个点。

l      课后作业

请把这次听写比赛写成一篇文章。先打草稿,写完后多读几遍,进行修改,等自己满意后再誊抄在大作文本上。

l      教学目的

一、在“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训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学习,降低习作的难度。、

二、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自己心理活等细节描写将事情写具体;明白写作就是讲故事;自己是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我是最亮的那个点。

三、能够悟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的道理。

l      教学内容

课堂上进行一次听写比赛,引导大家说出自己是怎么做怎么想的,能够在说好自己表现的基础上留心观察同学的表现。

l      教学重点

一、引导学生将活动的过程说具体,一步步引导他们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语气等等的描写,重点通过对自己心理活动的真实细腻的描述使叙事更形象更生动。

二、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l      教学难点

注意详略;引导学生关注细节,能准确生动地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

l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今年暑假以来,有两档关于汉字的节目最火爆,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汉字英雄》和《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唤起了人们心中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可以说——听写的是汉字,追捧的是文化!因为每个汉字的背后都是一部历史。其实,汉字文化的深厚内涵也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里,它寄托着家人的希望和祝福。可是我发现经常有孩子把同学的名字写错。你有过这样的事情吗?所以,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听写比赛,看哪些同学用心记住了同学们的名字。

二、听写、默写

1、贾丽娟,我的名字;贺玉芳,我们数学老师的名字。同桌检查是否正确。如果有人写错,问:你把我的名字写错了,猜猜我会怎么想?或者,你把贺老师的名字写错了。如果她就坐在这里,想想她会怎么说?

2、请写出同桌的名字。

1)你看起来很得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因为太简单。

2)我知道你同桌的名字特别难写,你为什么看起来也这么轻松?

3)看你眉头紧锁,遇到了什么困难?

4)请同桌评判是否正确。

5)你对同桌的表现满意吗?

3、请写出循环日记小组其他5位同学的名字。如果你很轻松就写完了,可以观察一下周围同学的表现。(倒计时一分半钟)

1)哪些字你不会写或者拿不准?

2)你着急吗?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挑三四个同学说,一样的不用重复)

3)你想了哪些办法来解决?(归纳几种:形近字、多音字、联想、瞎蒙、回忆)

4)结果怎么样?

4、总结:大家说得真好。怎样才能把这个片段写得吸引人呢?(可以用上合适的语气词。一定要记住,你是故事中最重要的角色,因为别人只能看外表,而你却能挖掘内心,有丰富的内心活动,所以你才是3D4D型的全方位立体人物,文章中最亮的那个点就是你。)

三、写作内容

1、请把默写小组同学名字这个环节写成一个小片段。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友情提示:注意写作顺序:遇到困难—着急——想办法—结果

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把过程写具体。

2、展示:肯定好词好句;

四、听了你们的小片段,我心里充满欣喜,小小的比赛为写作提供了鲜活的题材,你们灵动的写作又为比赛增添了生趣和内涵!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就是生活的再现,没有什么困难的。

刚才的比赛没有难住你们,下面我要提升比赛的难度了,循环日记小组第一名同学请起立,你们将代表你们的小组参加比赛,到黑板上听写。准确率最高的那一组同学将每人获得一张心愿卡。其他同学要认真观察他们的表现,不能提醒哦!

代子原、衡潇雨、邵柯芫、辛蔚、秦嘉怿、邓博曦…

比赛难度增加了,回答问题也要上一个新台阶哦。尽量用上成语、歇后语、比喻句,甚至俗语等,使你的表述更生动,更形象。不能和前边的同学重复。

1、你想说说哪位同学的表现?请抓住选手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描述。

2、你着急吗?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提醒孩子一定要说出自己心情变化的轨迹——文似看山不喜平)

3、准确率最高的那一组同学请上台,颁奖!

4、发表获奖感言:他们的发言可以为我们这次比赛作总结,也可以成为文章的结尾。

5、这次比赛,你对自己满意吗?同学们还有什么想说的?领略汉字的美,牢记传承祖国语言文字的重担,努力学习,人人争做汉字英雄。

五、今天的比赛,有两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已经写过读过一个,听写几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说得特别到位。把这次比赛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有困难吗?我们可以起个什么样的题目呢?(哲学家一样,直接阐释活动的意义;最精彩的镜头——电影中的特写;倒叙,叙事的;开门见山,比喻开篇、设问开头、设置悬念、抒情、联想、对比开头)诗意的……

六、在学校,听写、默写这样的事情太司空见惯了,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什么样的开头才能吸引读者,才能写出新意呢?

七、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把这次习作放在课下完成。

1、把今天的听写比赛写成一篇作文。

2、老师有个建议,希望大家写完作文后,把全班同学的名字认认真真地写一遍,用心记住和自己一起学习共同成长的伙伴,更用心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

l      教后反思

这次公开课,有几点想不到:

孩子们的发言十分精彩。由于平时的训练到位,不管老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都能比较完整地回答。比如说“紧张”,他们不是光说“我很紧张”,而是说“心跳加速,手心里都攥出了汗,背上就像有小蚂蚁在爬。真是坐立不安。”说选手的表现,也是从动作到神态,从语言到心理活动的猜测,都信手拈来,头头是道,又不乏闪光的语言。令听课的专家和老师赞叹不已。

他们的写作速度惊人。中间我安排了把写循环日记小组其他五位同学的名字这个环节写成一个小片段,他们奋笔疾书,“唰唰唰”,真是笔走如飞,精彩纷呈。

评奖环节,我出了纰漏,根本没有想到会三个组并列第一。我诚恳地跟孩子们道歉,并请他们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一个孩子马上说,心愿卡应该发给参赛选手,因为他们最辛苦,是他们自己的努力。我肯定了他一心想着他人的行为。转而采访选手,选手却说,应该把心愿卡给组员,因为自己代表的是大家。而杜子健同学却能从成长的角度提出,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为心愿卡而来。如果只是为了得到心愿卡的所谓“特权”,只能影响自己的学习。这一点儿课堂上的精彩生成让我感动不已,也是张伟老师啧啧赞叹的教育的意义所在——没有讲做人而处处体现人文教育,没有谈人生而孩子感悟学习的本真,这正是教育追求的目标。

遗憾的是,在听写过程中,我没有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进行错别字的改正工作,只是指出来错误,而把就着呢个错误的过程放在课下,延迟了改正错误的时间,更改变了场所,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汉字把握的感情度和熟识度。公开课不应该上给听课的老师和专家,而应实实在在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l      关于备课的反思

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写人怎样写出人物的特点,记事怎样重现当时的情景,恰是学生作文时感到困惑的。没有细腻的情节,没有实实在在的心理描写,无视事情发生时周围情况的变化,正是小学生作文空洞苍白的主要原因。对小学生来说,做好一件事情不难,难的是怎样写好。虽然事情是他们自己做过的,但是,怎样把事情的经过、结果写具体,写出自己在做事时的所思所想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是孩子们往往不知道哪些地方应该重点写,或者在做的时候他们知道哪些难做,写的时候却不知道在重点处多废些笔墨了。

怎样让学生学会写出事情的重点部分?怎样使学生达到怎么做怎么写,怎样想怎样写呢?在指导学生写事方面,我采取了先指导学生做事,写前指导,写后评讲,讲评后再指导做,做后再指导写,然后再讲评,在人人写好一件事的基础上反复写事情的做法,强化学生做事、写事的作文训练,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想想自己的指导过程,似乎没有什么独到的地方,就是引导孩子将自己怎样做,怎样想的先说下来,然后去写。学生一次次地实践,一次次地修改,在生活的实践中学会写作,在写作的实践中学会了生活。他们能不快乐吗?

在学校,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早晨到校后急急忙忙地交各种家庭作业;同学们在老师和班干部的带领下认认真真地读书;课堂上老师眉飞色舞地讲解新知识,大多数同学边听边记笔记或者踊跃回答问题,可总有几个调皮鬼走神儿;老师可能没按时到班或临时有事离开班级,教室里顿时炸了锅;同学们三天两头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竞赛等。这些熟悉的生活正是我们写作中最容易忽略,也最不容易写好的素材。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题材,让熟悉的生活出彩呢?

我打算在课堂上进行一次听写比赛,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生动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把事情写具体。明白写作就是讲故事,讲述同学和自己的学习故事;自己是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我是最亮的那个点。

这堂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纠结近一个月,我按照自己的设想,依据一贯的教学经验,准备比较轻松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毕竟这只是一节展示课,不是评奖,压力不大。所以没有课件,没有精彩的环节,一路引导,不急不躁。但几次试讲,问题多多。徐校长、王主任、徐素贞组长、组里的各位老师,都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才有了正式上课时的课件,提问等。可以说,不是大家的参与,我的课不可能这样顺畅,更不可能这样环环相扣。如,在写完说完循环日记小组同学的名字后就开始写小片段是徐校长提出来的,她说这样容易显指导的梯度;每组派一名同学参赛是在崔苏醒老师的建议下进行的,而课件提示老师的问题则是王淑慧、王凤玲等老师的建议……总之,没有大家的热心诚恳参与,我们大家的“责无旁贷”和“义不容辞”,愚钝的我压根不可能讲出这样相对满意的课的。

指导层次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到观察组员的表现,再到既观察他人的动作、神态等到结合自己的内心感受,老师的指导经历了个体到组员,小组到全班的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看似闲庭信步,其实步步为营,为孩子们的写作扫清了一个个障碍。尤其是“请说出你心情的变化过程”更把写作推向了高潮,使孩子的写作跌宕起伏。这也是我本人感慨最多,收获最大的地方。老师的全身心投入实在能帮助孩子克服不少困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