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华爱华教授“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游戏”讲座有感
(2013-05-28 19:05:25)听华爱华教授“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游戏”讲座有感
听了这次骨干学习班邀请的华爱华教授的讲座“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游戏”,领悟了游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及游戏与教学的关系;认识了角色游戏与叙事能力及结构游戏与数学有着长期效应。在教育实践中,游戏被推崇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怎样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学生成游戏、游戏生成教学,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幼儿园应充分保证幼儿每天有足够的自主游戏时间,提供开展自主游戏的必要条件,鼓励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小班应该多一些角色游戏的时间,大班应该多一些结构游戏的时间,每次的游戏时间依据年龄段有所不同。其次是空间上的保证。游戏本身是创造性的,可变化的。过于精致、过于真实的空间布置会限制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活动的空间、材料与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与游戏环境的相互作用,把游戏环境的布置与创设这些工作更多地留给幼儿。还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去丰富幼儿的游戏,以保障幼儿游戏的空间。让幼儿更自主、自由的开展游戏。
游戏是幼儿幸福童年的保证,教师观察游戏要关注——幼儿认知、幼儿语言、幼儿交往、幼儿情绪、幼儿游戏主题、游戏专注度、材料使用、游戏常规这几方面,发现幼儿对游戏的真实需要,最大程度满足和提升幼儿身心发展需要。
无论是幼儿自发的游戏,还是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应注重过程而不过于追求结果,应该看幼儿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而不是有没有教育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因此教育目标在这里只能是隐含的,教师的目标不能直接成为对幼儿的活动的显性要求,这意味着教师将教育意图客体化,把教育目标隐含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中,把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要,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作用,通过幼儿为满足需要的主动活动来实现目标。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越隐蔽,活动中幼儿的选择自由度越高,活动不急功近利地追求目标的即时达成,那么这个教育活动就与游戏融为一体了。
游戏与教育两者融合、互为生成这是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最高境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每一次的骨干班的学习,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惊喜,在于各位专家学者交流的时候,时间过得总是特别快,真心希望骨干班的学习交流活动能够再多一些,帮助我们这些青色的教师早日成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