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生的孩子不想上学了怎么办?

(2013-12-12 22:20:38)
标签:

感恩教育

星点家庭教育

青少年训练营

郑强新

不上学

教育

分类: 中学生家庭教育
如果家长不掌握科学的育养方法,只是不断的去补课,伤家长的财、伤孩子的心,伤父母的神,最终都将无济于事!

儿子上了高中不想上学了怎么办

  专家老师:您好!
  我是学生家长,现在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了,您是我最后的希望。我的儿子初中特别优秀,考入市五所后,他每天唉声叹气,情绪低落。经过反复追问,我才知道高中老师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了课就不再解答学生的任何问题,儿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成绩明显下滑,自信心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到了高三,他曾几次打算放弃高考。儿子恳求我:妈妈,您就让我死吧,我活着太痛苦了。当时我们娘儿俩抱头痛哭,我也下定决心,只要孩子快乐,一切都可以接受。可临近高考,看着他天天不是睡觉就是听音乐,我又控制不住情绪,让他再抓紧时间,冲过去就好。儿子平静地跟我说:妈妈,您卸我个胳臂,卸条腿解解恨吧,您千万别指望我能考上大学。我不敢说什么了,幸好他的基础好,考上了一个二本。他上大学走了,我松了一口气,觉得儿子终于走上正轨。可大一下学期学校把我请去,说儿子旷课节数已经到了被开除的边缘,让我把他带回家。我当场就犯了心脏病,这孩子太不让我省心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上了大学之后,他再也不想念书了,学校开除也好,总算帮他下决心,彻底放弃了。现在他已经休学半年多了,还是不回学校。您说我该怎么办?李女士
  李女士:您好!
  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从儿子上高中开始,您就始终提心吊胆,生怕儿子不好好念书。值得庆幸的是,尽管经过周折,您儿子还是考上了大学。您本以为儿子长大了,懂事了,可以顺利成长了。学校的劝退犹如晴空霹雳,让您猝不及防。
  李女士,老辈人常说树大必直 。但事实上,有些问题不但不会因为大了就改变,反而会使问题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目前大学里像您儿子这样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中学时代,他们被成年人逼迫,被同龄人裹挟着去念书,在极度压抑的状态下学习,他们发自内心地痛恨学习。进入大学,没有了高中老师的明察秋毫,没有了家长的步步为营,他们放弃学习,不计后果地尽情享受生活。李女士,恕我直言,您儿子走到今天您有很大的责任。他高一不适应新环境,您给他什么具体有效的支持了吗?怎么能让他高中三年一直处于低落的状态呢?其实当初只要做几次心理辅导就可以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减少孩子不少痛苦。到了高三,他已经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您还一门心思地逼孩子念书,您设身处地地替他想过吗?有过如此深刻心理创伤的孩子考上大学之后的暑假,您应该让孩子接受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他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同时梳理他的情绪。但所有这些您都没有做,孩子现在出现状况了,您认为是孩子不让您省心,我觉得对他不公平。
  李女士,亡羊补牢未为晚,现在就带孩子接受系统的心理辅导吧,他的心理创伤不解决,就算您让他回到学校,他依然难以安心学习。我经常跟家长朋友们说,如果孩子感冒发烧了,家长都会对孩子多些怜惜和照顾,那么现在孩子心理上出了这么大的创伤,他们多么痛苦和无助,此时的家长怎么就不能多爱他们一些,多给他们理解和支持呢?

90后孩子们对家长的十大希望

  一、请不要用你应该你不能的方式跟我交流!
  我不想做您的克隆版,我想要学会自己思考、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二、请不要在我们没谨遵您的圣旨的时候说我们叛逆!
  叛逆的罪名太大,我怕承担不起,其实我只是想做真正的自己。
  三、请不要在同学找我的时候追问我男生女生?”“什么事?
  我不爱出门不是因为乖,是因为我懒得回答你的盘问。
  四、请不要在我成绩不好的时候一味地批评我不努力!
  找出症结,鼓励发奋,才是推动我的动力。
  五、请多一些倾听,少一些说教!
  其实我很想跟您说说心里话,可是又怕两句就引发您喋喋不休的抱怨和批评,最后我还是要精神崩溃,落荒而逃。
  六、请不要在我做错事情后讽刺我、批评我,指责我!
  面对错误,我的内心也在失落和反省,更多的讽刺和批评会让我以后惧怕困难变成一个懦夫。
  七、请不要在我上高中后还整天教育我不要早恋
  167的年龄,谁能抵挡得住青春的激荡呢?引导我们怎样把持自己,不要影响学习就已足亦。
  八、请不要在我们稍一放松的时候就用学习逼我!
  列宁他老人家喊过多少年了,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怎么您现在还记不住呢?
  九、请不要再当我是孩子帮我打理一切!
  请教会我生活的智慧,承担生活的辛苦,将来无论上大学还是出国留学,这才是帮我迅速自立的最有用工具。
  十、请不要再为我们的关系而焦虑!
  因为我是如此深深地爱着您,血液使我们不会产生裂痕。

家长如何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

  第一,当孩子行为失当或者做错事时,家长一定要沉着、冷静,切忌急躁、焦虑。家长要认识到,无论孩子的言行多么荒谬、错误犯得多么离谱,孩子都有自己的理由。只是我们没有读懂孩子、不知其中原因而已。确立这样的观念,我们就能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们就能从孩子的视角观察问题,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这样,我们就多了一分理智、少了一分冲动。
  第二,心中要有原则,同感不等于认可,共情也不代表同意。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的感受,并不代表同意他的观点、认同他的做法。我们体谅孩子、关爱孩子,并不代表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仍然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通过共情,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深切的爱,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让孩子明白,家长不是在命令和管教自己,而是在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渡过难关。同感共情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在情感达到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有效地引导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第三,当孩子体验某种不良行为的后果时,家长不要再往孩子伤口上撒盐。比如,孩子作业没完成,受到老师批评,家长这样奚落孩子:这下服气了吧?我早给你说过要一日事,一日毕,你偏不听!再如,孩子丢了自行车,家长大发雷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让你骑旧车,你偏要骑新车,让小偷偷走了,活该!这种态度只能令孩子反感,孩子不会接受教训,而且还会憎恨家长。
  第四,当孩子生活学习遇到困难、感到力不从心、产生畏缩情绪时,家长不要袖手旁观、置若罔闻,更不要批评指责、冷嘲热讽。家长要真诚地告诉孩子,家长理解你的苦恼,这件事确有一定难度,但我们相信你的能力。你能把那么多事做好,这件事也一定能做好。要告诉孩子,你比我们强多了,家长像你这种年龄,好多事情都做不好。人生充满了矛盾和问题,人都是在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的,这就是生活美好、生命精彩的真谛所在。一个人什么都可以丢,但不能丢掉精神。
  同感共情是实施教育的第一步,制造了同感共情,就等于创造了教育的良好开端。当孩子情绪被接受、感受被认同时,他们会从内心感激家长,从而把家长当成知己。孩子和家长的关系融洽了,从心里接受家长、认同家长了,家长讲的道理孩子就会接受。反之,孩子不认可家长,家长的建议再有道理,孩子也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
  善于同感共情的家长,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孩子的情绪被接纳,抗拒心理就会大大减弱;孩子的感受得到尊重,同样会尊重家长的感受、接受家长的引导、接纳家长的建议。进入此种境界,家庭教育就上升到了一定高度。
  当家长理解孩子打针有多疼时,孩子更容易承受痛苦;当家长理解孩子学业有多繁重、孩子多么不容易时,孩子会更坦然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当孩子感到被接纳、情绪被尊重时,孩子会感到深深的安慰。这种安慰能化做对家长的感恩,化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化做成长的力量。同感共情让我一步一步走近了孩子,也让孩子一步一步理解了为人家长的苦心和爱心。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孩子的责任心、自信心也越来越强。渐渐地,孩子走上了健康成长的轨道。

提高孩子成绩十大方法

  1.找出影响该生学习的真正障碍(生理、心理障碍)
  环境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个性障碍
  2.帮助学生闯过高中学生、生活的注意点
  适应新学校的环境(校舍、规章制度、新的班集体)
  适应新学校教师的教学,听好每节课
  改变个人的学习策略、主动学习、探索学习
  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该生由于缺乏自信,怀疑个人的能力、水平,在困难面前畏缩,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如果该生充满自信,在困难面前不气馁,经得起失败的打击和挫折,才能在学习中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正常发挥。
  4.教给该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以有效方法,取代旧的、错误的学习方法,如听课方法、思考、记忆法,以及如何预习、复习、做作业和考试等。
  5.妥善使用学习材料,有些家长认为该生埋在书本里就是好的,给孩子买来大量参考资料或给钱让孩子购买各种学习材料,结果资料泛滥,多头辅导,也会造成孩子学习障碍。
  6.亲子之间要经济沟通,该生在小学、初中学习很好,并多次获得荣誉,她自尊心较强,现在学习一下子落队了,自己很自卑,如果家长不给与鼓励,或亲子感情不融洽,孩子就会貌似平常,但却伤在内心。
  7.向老师了解一下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8.多和孩子沟通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多了解孩子的内心。成为孩子的朋友!
  9.充分尊重孩子在家里的地位。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时间支配,例如让孩子抽出一定的时间看一些课外书籍或孩子喜欢的电视节目。也就是说不要让孩子对作业产生畏惧感,帮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不要急于求成,慢慢引导孩子。
  10.多鼓励、少批评。

孩子成为“手机控” 家长该怎么办

  1.让孩子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不是自己认可的行为,都是无法获得积极效果的。要改变沉迷手机的现状,必须让孩子认识到手机的危害,并产生想要改变的愿望,这是戒除任何成瘾行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条件。
  家长要通过平和的沟通,摆事实讲道理,和孩子达成共识。不要情绪过激,也不要危言耸听,否则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反效果。相对于其他成瘾行为,手机成瘾只要能够认识到其中的危害,并能得到身边人的帮助和支持,还是比较容易戒除的。
  2.培养兴趣,转移注意力
  越是枯燥空虚的时候,对手机的依赖性就越大,只要拥有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并且将时间与注意力投入其中,又能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的时候,对手机的需求就会大大降低。
  作为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发现和培养各种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尤其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可以和同龄人良性互动的团体活动,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3.约法三章,坚决执行
  孩子毕竟是孩子,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无法和成人相比。因此,在戒除手机成瘾的过程中,家长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家长要和孩子约法三章,什么时候可以用手机、什么时候不行、如果孩子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惩罚、做好了又有什么奖励,赏罚一定要分明,执行要坚定。
  孩子的自制力实在是不行的话,帮孩子换个传说中的老人手机也未尝不可。要注意的是,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的改变,需要家长充分的耐心、爱心和鼓励,千万不能着急。
  4.利用同伴的力量
  留意孩子的交友情况,鼓励孩子和朋友面对面的交流,少用手机短讯和QQ。当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的时候,手机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同时,也可以请孩子的朋友们充当监督员,在孩子违规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提醒,甚至联合孩子的好友与其家长,共同参与到戒除手机成瘾的活动中来,当戒手机成为青少年的一种时尚和潮流,也就不复存在了。

了解【青少年感恩与责任训练营】请关注“星点家庭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账号,回复“训练营”3个字即可查看详细信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